别人给的温暖,是你实力的附属品。
——淘之宝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可以自全。
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
整体的一部分。
如果海水冲掉一块,
欧洲就减小,
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
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
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
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
因此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它就为你而鸣。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约翰·多恩
一、置于孤岛
那夜,我又失眠了。已经记不清这是今年第几次失眠了,我对它束手无策。
暗黑中,像往常一样从床头摸过手机。打开微博,看到一条热搜——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李佳琦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总有人会来温暖你。”
我不得不承认,我是个内心柔软的人,尤其是在深夜。看到这句话时,突然泪湿了眼睛,往事历历在目。
我从小就有社交恐惧症。
家里来客人,是我最害怕的时候。因为这时,爸妈总要让我向客人问好。尽管我知道不问候客人很不礼貌。但是,我害怕,没有理由的害怕。无论家里来的是自家的亲戚还是陌生人。几乎每次都要被爸妈逼迫着说:“姑妈来啦~您好”,“刘阿姨你好”。
如果我没有问好,事后定要被爸妈教训一番“你这样会让别人说闲话的,‘有人养没人教’的话不是在骂你,骂的是我们!”
但我的内心依然是抗拒这件事的。
中学时期,我没有朋友。因为我几乎不会主动社交,也从来不会主动和别人打招呼。尽管内心渴望有人能一起玩耍,但是我却不敢主动和人接触。除非别人不计前嫌,主动和我交流。
大学时期,我极度不适应大学生活。生活状态很差,适应不了大学极快的生活节奏,几乎日日失眠。我患有神经衰弱,睡眠质量很差,再加上又有起床气,每天都抱怨那些打扰我睡觉的人。
学习状态也很差,每周都要饱受高数课的折磨。这个折磨不仅仅是高数本身的难度带来的。更重要的是,高数老师讲课时用的是方言,我一句都听不懂,于是抱怨老师讲课不行。
满身负能量使我在社交上更糟糕。尽管加了社团,身边也有室友,但是我没有人能说知心话的朋友。谁愿意和一个整天充满负能量,又没有什么能力的人一起相处呢?
大学第一个学期结束后,我经历了大学生最害怕的一件事——挂科。
原本成绩不错的我备受打击,一度陷入严重焦虑。但是,我没有人可以倾诉。
第二学期时,我整个一个学期没有主动联系过外界,包括父母。甚至没有主动和室友说过话。即使室友在主动和我交流时,我竟表现得非常迟钝,比一般人反应慢两秒后,然后才有气无力地回一句。那时候原本关系不错的室友关系也开始僵化。
所有这些,带来的结果就是恶性循坏。我不去联系别人,并逐渐消耗尽了别人主动联系我的兴趣。于是,所有的社交关系几乎都开始恶化。紧接着的,焦虑感越来越重。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却把自己置于孤岛上,隔断了与世界的联系。
二、闭合思过
有人说,人天生就是群居动物。马克思也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在社会之中,每个人都与其他人或多或少的有一点联系。每个人都需要主动与他人发生联系,好让自己和社会连接起来。毕淑敏说:“人是一定要有一种连接感的,这就是我们的命运。” 而当我们失去这种连接感,人会变得孤立无援。
于是我刚开始听到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总有人会温暖你” 时,就问自己:这句话是毒鸡汤吗?因为以前从来没有人温暖过我。今天,我或许得到了答案,它不是毒鸡汤,只是我没有悟透其背后的含义——别人给的温暖,是你实力的附属品。
回顾我的经历,如果自己没有主动去社交,没有足够的个人魅力,也没有吸引别人的特征,没有谁会把温暖用手捧给我们。当我们有了一定的实力,有能力去温暖别人时,别人才会来温暖你。
三、结语
今年的四月份,我终于买票去问候了最好的朋友。以前,我总是给自己找借口——没钱买不起票。其实是以前的我认为是觉得感情淡了,没有必要去讨人嫌。但实际上,感情未淡,只是我刻意避开了社交之后,失去了连接感。
从那开始,我开始克服心理障碍,主动建立连接。几个月后的生日,我前所未有地收到了好几个朋友的生日祝福和问候。
每个人生活在纷繁的世界中,被灯红酒绿包围,被复杂的社会关系羁绊,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阴暗和不公……或许,我们过于繁忙,过于匆忙,过于劳累。有没有一种温暖,能让人觉得不虚此行?有,只不过当我们有一定的实力时,才有可能把这种温暖挖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