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小河的夏天》:成长是从阵痛中站起来,触摸阳光

一年四季里,夏天最易躁动,小时候的夏是漫长的,蝉声,雨声,宁静的夜,还有那些彷徨和拉扯,很多人都经历过,影片中的故事就从那年夏天讲起。

1998年的夏天,皮耶罗决战世界杯,10岁的晓阳梦想跟他一样,但是作为校领导的父亲,拒绝让晓阳进入校足球队,高压下的学习,循规蹈矩的生活,让他渐渐对父亲产生不满,开始正面抵抗。

越剧演员的母亲,沉醉于自己的事业,很少陪伴晓阳。住在同一个院子里的郑爷爷,就成了他的师父兼玩伴,这个“忘年交”,陪伴了他一整个夏天。

学校里新来的英语老师,打破了晓阳家原本看上去幸福的生活,最先发现这个秘密的人是晓阳,他用他的眼光审视成人的世界,也用自己叛逆的行为,抗衡父亲的精神出轨。

本片从三代人的角度,四个人的视角里,分别展现了成长带给他们不同的感悟和变化,就像一整个夏天经历一次蜕变一样。

而作者把新时代的变化和人物,结合的天衣无缝,整片故事没有很大的跌宕起伏,像日剧里的平铺直叙,缓慢的节奏,给每个经历过1988年的人,留下了一片回忆杀。

顾晓阳:已存在的孤独,未实现的梦

人人惧怕孤独,但从来都不会去享受孤独,而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

晓阳是独生子,没有兄弟姐妹陪伴,仅有的是学校里两个要好的朋友,中层家庭的他,物质上很优渥,但是因为矛盾好朋友不理他时,又没有父母的陪伴,显的更加孤单。

深夜他会把藏在床下的小盒子拿出来,跟奥特曼玩,他会一个人坐在门口等父母回家。孩子的童年很需要父母陪伴的,缺失陪伴的孩子,会显的更加孤僻,这是普遍孩子的症状。

虽然如此,但是晓阳却有一个足球梦,因为父亲是严肃刻板的人,一心希望儿子能认真读书,不要把学习之外的时间浪费,所以当校足球队申请表需要家长签字时,晓阳却不敢拿给父亲。

马云说:一个人最富有的时候是有梦想,有梦想是最开心的,要坚持自己的梦想。

孩子有梦想更难能可贵。那个年代的教育,希望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再看如今的教育,还没到上学年龄,家长报的各种补习班,兴趣班,从小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孩子有梦想,应该及早的去坚持,毕竟,有梦想的孩子不多。

即便是小小的年纪,有梦想总是鲜活的。晓阳一直在热爱梦想和追逐梦想的路上前进,可是年少的心,还是希望父母多一些陪伴和支持。

小时候,父母给孩子的爱和陪伴,会让他们的童年时代更加丰盈,这是多年后,对一个人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经历了整个夏天后,晓阳也成长了不少,其实长大只是一瞬间的事,就像突然悟懂某个道理一样,而孩子的世界里,是单纯的陪伴,单纯的梦想,单纯的玩乐,回想年少:

那时我们年纪小

你爱谈天我爱笑

不知怎么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

顾建华:跃跃欲试的“尝鲜”难掩中年人的焦虑

晓阳的爸爸顾建华是学校的教导主任,即将四十岁的他,做了十年的教导主任,突然有一个升副校长的机会,他像看到了一线希望一样,在接过副校长的办公室钥匙时,双手紧握,仿佛那是他的全部。

顾建华整日生活在沉闷中,就像一个按部就班的咸鱼,学校新来的英语老师,年轻,漂亮,有活力,让他精神上愉悦了不少,找机会跟年轻老师接近,在他看来,她是简单的,能给自己带来新鲜的感觉。

教学上,他能指导她的不足;工作上,他有权利决定她是否留下;生活上,她弹吉,她健谈的聊天,这一切的一切,还有什么比一个像白纸样单纯的鲜活生命,任由自己掌控的感觉更能让一个中年男人嗨起来呢?

所以他有意靠近她,为了见她,专门用心挑选第二天穿的衣服,去听她唱歌,带她去舞厅,虽然笨拙的跳着舞,那一刻的他是很快乐的。然而他的快乐在对方眼里,显的很蹩脚。

在他拥抱她的时候,她果断推开了,在那个夏天的雨中他明白,从始至终都是自己一个人的单相思,一个人的精神出轨,她始终未曾动过邪念。看清自己像个小丑一样去表演,他燃烧起来的火苗,瞬间被浇灭了,也是那场雨让他回归到现实中。

影片结尾,他最在意的副校长职位被别人取代了,坐在河边抽着烟,显露出他脆弱和“小男人”的一面。

人越是在乎的东西,最后得不到,都是无比痛苦的,因为看的太重,无法承担失去后的后果。

但是在整个夏天里,经历了一些事,他仿佛好像真的悟懂了一些道理。

顾建华把人到中年的焦虑表现的淋漓又隐晦,事业的不上升;生活中的无目标;父子之间的隔阂;比自己强的妻子;处处都让他喘不上气,但是人到中年除了死命的抗,就是找一个放松的理由,而“精神出轨”就是他缓解焦虑的出口。

只是在醒悟之后才真正理解罗曼·罗兰那句话: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到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慧芳:从悲伤里站起来的女人更强大

晓阳的母亲慧芳,是新时代的女性,越剧演员,而且是团里的台柱子,时间多半用在事业上,顾及家庭很少,本身很优秀的她,给丈夫深深的危机感。

请同事在家里吃饭。

领导祝词:文化局正式通知慧芳角逐梅花奖了,接下来紧锣密鼓的排练期,所以请顾老师多多带孩子呀。

顾建华:其实学校工作没有大家想想的那么闲,我明年也要当副校长了。

慧芳在工作上的投入,本意是想换一个大点的房子,但是在实现目标的路上,看到老公精神出轨。是从卫生间那个秀气的手帕里;亦或是儿子把她拽到他们俩单独谈话的办公室里;对于事业如日中天的她来说,就像晴天霹雳。

她在台上唱“无限欢喜变成灰”泪流不止,是入戏太深还是真情流露,只有她知道。

在影片的最后,她穿着白色裙子,丈夫因为没评选上副校长难过的靠着她的腿边痛哭,她并没有弯下腰给他拥抱,也没说安慰的话,只是静静的站在河边,让风吹起她的衣裙。

也许对于每个妻子而言,都很难接受自己的丈夫有不轨的行为,哪怕只是精神出轨。所以,在丈夫难过的那一刻,她本想是安慰的,可依然过不了心里那道坎。

《亲密关系》一书中提到:当事情变得棘手时,亲密关系就已经玩完了。

90年代,刚好是支持女性独立的发起时,慧芳是新女性中的代表。即使她和老公离婚,很多人都劝她“你老公是个好人”,会劝她好好过下去,但是她一定是那个决绝的,不回头的女人。

作者苏芩说过:女人越独立,越活的高级,独立的女人相信爱情,但不相信誓言。她可以跟你风花雪月,当走失于人群,也可以与你各安天涯。

郑爷爷:怀旧的孤寡老人,放不下的是过去

郑爷爷是整个影片中又一个体现年代感的人物,他和晓阳住在同一个院子里,性格古怪,很少跟邻居打交道。

孙子小宝病逝以后,口中时常提到的是小宝,把所有的怨恨撒在儿子身上,也拒绝接受新事物,包括厂里工人下岗,他都忍不住阻拦。

晓阳的闯入安慰了老人寂寞的心灵,郑爷爷教他踢足球,带他看球赛,带他做他想做的的一切,他对任何人都轻易发脾气,唯独对孩子温和细语。

为了晓阳的梦想,让儿子从深圳买一件正版的球衣;也会带着晓阳去看躺在冰冷的墓地里的小宝;会凝重的跟孙子的墓碑合影,也会带着晓阳去深圳走一圈。

这个古怪的老头,始终不舍得丢弃曾经的一切,包括老伴的旧照片,包括那所破旧的房子。只是在对晓阳的开导中,渐渐的才明白,有些东西应该放下了,就像和儿子的一些隔阂,他常说的一句话是:父子不和,天经地义。

最后还是放下一切随儿子去了深圳,只是在临走时,不忘给小小的“忘年交”,一个郑重的告别。

不管时光过去多久,老人终究是需要陪伴的,郑爷爷的处境,就像千万个留守的老人一样,因为生活在那个年代,始终贴着那个时代的烙印,不愿接受新的事物,怕有一天忘了来时的路,也恐惧未来陌生的路。

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没有心情去关心别人。一般来说,这反映了我们也需要得到关心。如果告诉他人我们正处于痛苦中,我们无法顾及他们的感受和需要,别人很可能就会伸出援手。然而,在许多时候,我们需要自己的体贴。

结语:不管哪个年龄,都有它的苦恼和痛苦,当经历了那段时光,也许是悲伤也许是刺痛,都会在一瞬间长大。

那年夏天的彷徨拉扯,我们都经历过,成长的刺痛感也经受过,最后的最后,遗憾的并不是晓阳爸爸没有当上副校长,也不是郑爷爷离开,而是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会忘记1998年的那年夏天,但却永远不忘成长的代价。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小河的夏天》:成长是从阵痛中站起来,触摸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