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肉食者不鄙》后有感随记

今天在群里,看到了有位朋友(@晨星)分享了汪老得《四方食事(节选)》,突然让我感悟。于是挖出了前两年,写得《肉食者不鄙》有感随记,与大家分享!


正文:


汪老《肉食者不鄙》

上过初中语文课的人,都知道“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出自左丘明的《左传》,其中肉食者的意思为:当权的人。 而汪老的《肉食者不鄙》中的肉食者简简单单就是指“吃肉”的人。不过不要误会,这本《肉食者不鄙》可不全写肉食,还包含其他几个部分:肉食者不鄙、素食的故事、故乡的味道、四方食事、吃喝也有文化等。算是汪曾祺先生美食随笔的一次集结。

俗话说的好“饭包思淫欲,饥寒起盗心”,透过该书内一篇篇精彩的散文,个人觉得可能也是反应出汪老本人最真实的篇篇经典。事处当时的战乱中国,他能有如此心想能够在不断迁徙的过程中,写下诸多关于“吃”的随笔,也算是一绝了,换作我们,可能不是令人垂涎的美食,而是赶紧吃饱走人咯。

高手往往都又相同的特点。还记的钱钟书在《围城》里那段写烤红薯内容么?甚是有趣。“烤红薯这东西,本来像中国谚语里的私情男女,‘偷着不如偷不着’香味比滋味好;你闻的时候,觉得非吃不可,真到嘴也不过尔尔。”就简简单单的五十几个字,读起来可馋人了。可能是因为文字描述出来的美食,不仅带着作者的想象,和对美食的记忆,又在头脑中做了一番“再加工”,仿佛比吃到嘴里更有余味,更令人心神向往。汪老亦是如此。他写吃的,可不单单是吃,他会讲述遍游四方的经历以及各地的美食,令人向往而垂涎,其中旧闻旧事,趣味十足,吃遍北京的各大馆子花掉了所有的编辑费,老舍先生是点菜的行家,王亚平老师执笔写菜单,如果有人将这些菜单全部收来、珍藏起来,到如今也算不世之瑰宝了吧。

这本书内容非常丰富多彩,比方说王世襄先生提了一捆葱去做焖葱还技压全场。与林斤澜一起在小店里就着豆花吃白米饭。他也会讲出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来,《诗经》上的“既有肥羜”说到韭菜花配羊肉,《随园食单》的腌蛋与土步鱼,明朝王西楼的《野菜谱》中的各式野菜,都是当代吃货们提高自我修养的好机会。

对与汪老来说,不热爱美食的人生是有缺憾的。只有懂吃、会吃的人,才能感受到活着的美好。这话看的我莞尔一笑,自嘲只能算个“馋老胚”,因为我只会吃,而不懂吃。这个时候,某些人可能不服说,“我当然懂吃啦,那家网红鸡翅外脆里嫩;那家火锅麻辣鲜香;那家猪里脊鲜嫩可口……”。但是你知道这些是怎么来的么?汪老在随记中描述,他在婆家一直吃的一道菜叫做“大救驾”,是用粉面调和,再用调料拌成凉菜吃,一直好奇这三个字是出自何处,直到读到《昆明的吃食》中,明永历帝被吴三桂追赶至腾冲,困厄之中有人送了一盘炒饵块,万岁爷吃得精光,连说:这可救了驾了。“大救驾”因此得名。顿时才恍然大悟。这就是我与他的差别吧。

当你苦了,累了,那么坐下来歇一会,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读一点汪老的作品,走进《不如喝茶聊天乘凉去》,看到了平淡中显露的生活之美。众所周知,汪老曾经饱受生活的坎坷,可他依然用豁达的情怀去笑对人生。羊肉是美味,野菜亦是美味;辣椒是美食,面茶更是美食。爱好,就是爱好,从战火硝烟到政治斗争,从生活优裕到着衣拮据,汪老都能从身边发现美食,品味生活的乐趣。

这才是整本书,给我的洗礼,让我为之陶醉,为之敬佩的地方。

肉食者鄙乎?肉食者不鄙。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肉食者不鄙》后有感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