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主要讲精分。先来普及一个概念:所有的疗法都是关系疗法。
一、心理学流派/分类
1.分析取向:精神分析疗法,阿德勒疗法
2.体验和关系取向:存在主义疗法,个人中心疗法(人本主义),完形治疗法
3.行动疗法:现实疗法,行为疗法,理性行为疗法
4.系统观取向:家庭系统疗法
二、基础理论
1.弗洛伊德:精分学派,广受批评的是“决定论”:6岁以前的形成决定一生。
2.阿德勒:更注重寻求人生的意义和方向
三、精分
1.重要概念:
(1)生本能:所有带来愉悦活动的动机,离苦得乐;
(2)死亡本能:攻击驱动力的根源,并指出:人有时候在潜意识里会有想死或伤害自己或伤害别人的欲望。
2.人格结构:
(1)本我:快乐原则,原始冲动,生理基础
(2)自我:现实主义,协调者,合理化,平衡,防御
(3)超我:理想主义,仲裁者,自我审判
本我型:原始冲动型人格;超我型:如殉道者、中东等地女性地位比较低的女性。
实际咨询中,要洞察来访者的三我运作,并把它拎出来,和来访者进行讨论和面质。如:
一个长期被丈夫冷落和家暴的女人,仍然不愿意离婚,且觉得丈夫是爱自己的。她的三我是怎么运作的?实际是本我很低,自我价值感很低的人,主要是超我在起作用,在为丈夫的行为做合理化辩解。如果她一直认为丈夫是爱自己的,那么她的三我是平衡统一的。如果经过别人提醒,她意识到这可能不是爱,这种认识让她痛苦,就是三我失衡,引起了内在冲突。如果经过心理咨询和改变,让她不再感受到痛苦,她的三我就又找回了平衡。
3.意识与潜意识
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无意识(冰山理论)
潜意识:如,梦、无意识说错的话、故意忘记的事情。可以通过催眠、自由联想、投射、精神病症状等反应出来。
精分很多时候是把潜意识意识化。而心理咨询(尤其精分)的前提是:来访者愿意退行,然后移情,重演宣泄情绪,得到新的看待事情的视角。
4.焦虑
焦虑是一种紧张状态,是三我的冲突。
分类:现实性焦虑、神经质焦虑(居多)、道德性焦虑。
5.自我防御机制
特点:(1)不是否定就是扭曲现实;(2)是在潜意识层面运作的。
自我防御原本是健康的、本能的,但如果是过度防御,可能是为了逃避,是病态的自我防御,即:自我合理化。
常用方法:压抑、否定、反向作用、投射、转移、合理化、升华、退化、内设、认同、补偿。
6.精分技术
结构化面谈——自由联想——诠释(澄清,时机很重要)——分析梦境——抗拒——移情。
案例集:
1、关于有焦虑症状的。
一个很努力的人,想考证,却瞒着周围所有人,连最亲近的人都不告诉,他说他有人际关系焦虑。为什么,他要怎么办?
解析:
原因:内心害怕一旦失败,周围的人会怎么看我?我的价值会被完全否定,这样会让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所以这个人是自我价值感很低的人。
方法:利用精分的观点,就要探讨他原生家庭里,重要养育人和他的互动模式。比如,是否经常否定他,让他有不被爱和被抛弃感。
2、关于和母亲关系的焦虑的。
他让妈妈去买几件衣服,妈妈说:老都老了,穿什么都不好看,还买什么衣服。他就突然、莫名变得很愤怒。为什么?
背景资料:他小时候经常被妈妈打,他有明显的记忆,有几次妈妈就是为了发泄情绪而打他,并不是他做错了什么,妈妈用针扎他的嘴。爸爸酗酒,有一次爸爸喝醉了在车上闹事,是他跪下来求别人,才让爸爸免于挨打。
解析:
原因:
(1)被妈妈打,让他感受到被否定。
① 长期被否定,一方面让他很愤怒,这种愤怒无处发泄,就被深深埋进了潜意识,让他成年后遇到被否定的情况就会愤怒,也是一种强迫性重复(在重复中获得快感,寻求突破)。
② 一方面他内设接受了父母的评价,觉得自己很没用,自我价值感很低。
(2)父母无法处理自己的情绪,尤其父亲酗酒后的行为,都是退化成了孩子,而孩子成了照顾者,承担了超出自己能力的责任。所以他很上进,希望有所成就。同时,又有灾难化思考方式,所以有很强的控制欲,不希望事情失控,否则无法接受。
(3)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个完美母亲,也有改造父母的愿望(把现实中不完美的母亲/坏妈妈,改造成心中的完美母亲/好妈妈)。同时,他又从小就有照顾母亲的照顾者角色。
(4)所以他提出让母亲去买衣服,实际上是为了满足小时候未完成的心愿,也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没用的。然而母亲的拒绝,其实:
① 像极了小时候被母亲否定,让他觉得自己无能(内设评价);
② 让他觉得事情失控;
③ 勾出了童年的坏妈妈。
所以他愤怒。其实他愤怒的不是妈妈,而是自己无能、搞不定,以及妈妈仍然是坏妈妈的情绪。
3、郭靖:酗酒、不会说话、没朋友、异性关系无能(离异)、父母关系紧张、在乎每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抑郁、嗑药、想自杀;喜欢建房子、上夜校大学、喜欢儿童夏令营、想做儿童治疗师
分析:
(1)咨询师首先要捕捉的目标是:自杀风险评估,其次是嗑药和酗酒问题。
原因:
(1)人际关系不好:
① 他有被抛弃感和被剥夺感,一直处于和母亲共生的一元关系中。只看到自己的意志,只感受到自己的感受,所以他不知道怎么和别人相处。
② 小时候被父母否认,没有得到爱。没有和母亲建立起好的依恋关系,也没办法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同时又害怕成了朋友之后被朋友抛弃。
③ 因为负向的自我认同(内设),导致他有失败的罪恶感,所以当他在人际交往中体会到这种失败,再和他人相处时更不敢开口说话,有更深的害怕情绪。恶性循环。
(2)抑郁,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被否认后,他把这种负向认知内设为自我认知,所以自我价值感很低,没有自我能量,他所有的能量都在用于觉察他人的评价,他的自我没有发挥作用。因为他希望从他人评价中找自信。
(3)酗酒、嗑药:这是一种逃避和退行,因为他固着在口腔期,酗酒是典型的口腔性格。
(4)自杀:因为自我否认→内心对父母和自己的敌意无法释放→会自我攻击,惩罚自己也惩罚父母→最大的惩罚就是自杀,就是自我毁灭,死的本能。
(5)原生家庭父母的相处模式:母亲经常大骂,父亲永远抬不起头。他则对父亲产生了身份认同,并内化为自己,所以他在自己的婚姻关系上,会强迫性重复父母的相处模式:找一个强势的女人(母亲的投射),自己成为父亲的样子。一方面,他在强迫性重复中体验快感,另一方面他希望在熟悉的环境中寻找安全感,第三他也要完成儿时的愿望,在这种令他厌恶的模式中寻找突破。
突破:生的本能:上夜校,想做儿童治疗师,想改变自己。
部分提问:
你怎么看待你和妈妈的关系呢?
你怎么看待爸爸和妈妈的关系呢?
你怎么看待男人和女人的关系呢?
你今天看待女人的看法,和当年的妈妈有什么联系没有?
当你感觉到不被爱的时候,你会做什么?
当你小时候面对这种情绪时,你是怎么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