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模型

网络模型现在通用的是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一共有7层,分别是: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1. 物理层

物理层并不是物理媒体本身,它是开放系统中利用物理媒体实现物理连接的功能描述和执行连接的规程,主要功能是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通路和传输数据。物理层的所有协议规定了不同种类的传输设备、传输媒介如何将数字信号从一端传送到另一端,而不管传送的是什么数据。物理层是完全面向硬件的,是整个开放系统的基础,通过一系列协议定义了通信设备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的条件。

物理层上使用的协议有:802.3系列协议、802.11系列协议等,常见的物理层设备有:网卡、光纤、串口、并口等。

2.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是在物理层已能将信号发送到通信链路中的基础上,负责建立一条可靠的数据传送通道,在相邻结点之间有效地传送数据。在物理媒体上传输的数据难免受到各种不可靠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差错,为了弥补物理层上的不足,为上层提供无差错的数据传输,就要能对数据进行检错和纠错,数据链路的建立、拆除、对数据的检错、纠错是数据链路层的基本任务。

数据链路层通过一系列协议实现的功能包括:数据封装成帧、流量控制、差错控制、传输管理。就发送端而言,数据链路层将来自网络层的数据按一定规则转化为比特流送到物理层进行处理;就接收端而言,数据链路层将来自物理层的比特流合并成完整的数据帧供网络层使用。数据链路层上使用的协议有:PPP、PPPoE、CSMA/CD等。


3. 网络层

网络层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中的第三层,介于传输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它在数据链路层提供的两个相邻端点之间的数据帧的传送功能上,进一步管理网络中的数据通信,将数据设法从源端经过若干个中间节点传送到目的端,从而向传输层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网络层上使用的协议有:IP、ARP、ICMP、IMGP等。

4. 传输层

传输层实现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端到端的数据分组传送,负责保证实现数据包无差错、按顺序、无丢失和无冗余地传输。在传输层上,所执行的任务包括检错和纠错,传输层的出现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网络层所提供的服务,进一步地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传输层具备的差错恢复、流量控制等功能,可以对会话层屏蔽通信子网的细节与差异。传输层面对的数据对象已不是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而是会话层的界面端口。传输层上使用的协议有:TCP、UDP等。

5. 会话层

会话层的主要功能是按照在应用进程之间约定的原则,按照正确的顺序收、发数据,进行各种形态的对话。会话层规定了会话服务用户间会话连接的建立和拆除规程以及数据传送规程。会话层还提供数据同步和检查点功能,这样当网络失效时,会对失效后的数据进行重发。会话层上使用的协议有:NetBIOS、LDAP等。

6. 表示层

表示层的主要功能是把应用层提供的信息变换为能够共同理解的形式,提供字符代码、数据格式、控制信息格式、加密等的统一表示。表示层的作用之一是为异种机通信提供一种公共语言,以便能进行互操作。表示层负责的主要工作有:通信协议的转换、数据的翻译、数据的加密、数据的压缩、字符的转换等。表示层上使用的协议有:ASCII、ASN.1、MPEG等。

7. 应用层

应用层是OSI/RM模型的最高层,主要功能是实现应用进程(如用户程序、终端操作员等)之间的信息交换,同时还具有一系列业务处理所需要的服务功能。应用层是直接提供服务给使用者的应用软件的层,如电子邮箱、实时通信程序等都属于应用层的范畴。应用层可实现网络中一台计算机上的应用程序与另一台计算机上的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就像在同一台计算机上操作一样。应用层上使用的协议有:HTTP、FTP、SMTP、POP3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