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青年

纪录片《工厂青年》

我认识两群人,一群是我在象牙塔里的同学,一群是在流水线机械工作的工人。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很年轻。

我是一名大三在读生,2018年的1月16号到2月28号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我去杭州的一个电子厂做了为期两个月的流水线工人,每天连续工作12个小时,疲惫和绝望是常态。在这儿的两个月,有我对工厂制度的不屑,但更多的是为这些和我年龄相仿甚至比我还小的少年感到可惜以及对我我们国家一些现象的思考。

年幼、愚昧和无知,造就了他们现在麻木不仁的状态。他们津津乐道的产能与业绩都只不过是在为他人做嫁衣裳。长期员工按件数计费,他们之间相互比拼手速,拼尽全力提高产量,既叫嚷又炫耀;深藏于他们生龙活虎的表象下是他们自己都未曾察觉的体力不支的现状和被当去灵魂的躯壳,既迷惑又空洞;

纪录片《工厂青年》

提及大国的既定标准,经济总量必然首当其冲,所以我们的“中国制造”早已闻名于世,而“中国创造”却遥遥无期。纪录片《大国崛起》中说“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能产生伟大的思想”。但在这个电子厂里,我看到我们中国目前的主力军90后甚至是新生代00后的绝大多数毫无思想可言。在工作中偷着闲聊时我问其中的一个工人,每天日复一日地做着相同的动作,重复几千遍几万遍,不无聊么?他说:“打工不都这样么,为了赚钱,为了生活,学习才没意思了,坐那看书有什么意思,还不如争分夺秒地早些赚钱,打打游戏,美好的一天就这样结束,简直不能再美了”。我除了惊讶这些话是从一个年仅16岁的零零后嘴里说出来之外,我更多的是对他的惋惜。

纪录片《工厂青年》

16岁,一个尚未对世界有完整认识的年纪,本应该多维度地不管是读书还是旅行去感受生活,用尽自己身边一切的资源去丰富自己的大脑,探索未知的领悟,让自己将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迫谋生,而不是只能并且只想做这些对自己毫无意义,只为提高当天产量进而提高公司利润,更进一步为国家的GDP做出那么一星半点儿的贡献的工作。这个时候,我会怀疑提高GDP的政策会将大多数青少年引向误区。国家都在拼命赚钱,我这个小老百姓不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么。或许你会说,我是生活在底层才会看到这些无知的农村少年,城市里父母最注重的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甚至从娘胎里就开始了,根本不会出现我说的这种现象,所以你会得出中国的青少年还是积极上进、有思想有梦想的。但是我想说,截止2017年末,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41.48%,这其中的一大批青少年中绝对不乏在某些领域有特殊天赋的青年,可以有所作为。但前提是他们需要去广泛地接触各种新鲜的事物,不断地去尝试,直到找到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并为之付出努力。

纪录片《工厂青年》

都说少年强则国强,但“少年”与“少年”之间也有阶级之分,而提高自身阶级最快的办法就是赚钱,这好像进入了一个怪圈。但是这圈子是恶性循环还是良性循环,就看自己的思想是否到位。

我个人认为,要看一个国家是否是大国,除去经济总量这个难以撇开的现实问题之外,最重要的是看社会上的人们对生活的态度,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在认真生活,而不是为了活着。

纪录片《工厂青年》

有感而发,不喜勿喷。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厂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