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往事19:射王中肩

公元前707年的秋天,周天子征集蔡国卫国陈国军队,组成联军,讨伐郑国。

周天子和郑庄公的恩怨由来已久。

周平王承父乱继位,东迁洛邑,郑国在这个过程中出了很大的力,为了褒奖他们,周平王让郑武公当了王朝的卿士,后来郑庄公也继承了这个官位。

到周平王当政晚年,厌恶郑庄公独揽朝政,想要分权给虢国。郑庄公听说后大不高兴,周平王只好和他交换质子,以取得信任。

后来周平王崩,太子狐还没来得及登基继位就去世了。狐的儿子林继位,就是现在的周桓王。周桓王年轻气盛,既伤心父亲受到的屈辱,又厌恶郑国的专横,于是就想收回郑庄公的权利。郑庄公很生气,派祭足领兵割了成周和温地的麦子。自此周郑交恶。

后来为了缓和关系,郑庄公去朝见周天子,天子没给他好脸色看,搞得郑庄公很尴尬。次年,周桓王就封了虢公忌父为卿士,和郑庄公共同主持国政,这就是分了郑庄公的权。

到了公元前707年,就完全收回了郑庄公在王朝的权力。郑庄公一怒之下,不再朝见周天子。

周桓王龙颜大怒,调遣蔡卫陈军队,连同王师,组成讨郑大军,浩浩荡荡向郑国杀来。

郑庄公也发兵抵抗。

周桓王这边的阵势是这样的,周桓王的军队在中间,是中军,同时身为三军统帅。虢公林父带领蔡人、卫人作为右军。周公黑肩带领陈人为左军。这就是左中右三军。

郑国的迎战阵型也是这样的,分为左中右三军,郑庄公居中,迎战讨伐联军。不过在这场战役中,郑国人使用了一个新的阵法——鱼丽之阵。具体阵法是以战车居前冲锋,左右跟随步兵,以弥补战车的空隙和暴露出来的弱点,大大提高了赢得战争胜利的可能性。

鱼丽之阵是春秋时期战争上的一项划时代革新,此前的战争都是一成不变,双方约好时间地点,摆好相同的阵型,擂鼓进攻,一通打,然后鸣金收兵。这就是贵族之战。而随着周王室的衰微,这一切也随之解体。

交战前,郑国大夫公子元向郑庄公分析战场局势。联军的左军是陈国人,陈国刚刚发生内乱,人心不稳,是最容易突破的地方。我们首先攻击左军,左军一乱,蔡卫也一定会跟着败退,到时候我们合兵一处,进攻天子的中军,他们左右二军皆失,兵败如山倒,天子的中军也必然支持不住。

正值秋日,天高气爽,真是一年中难得的好天气。但在繻葛这个地方,却充满了沉闷肃杀之气,周王联军和郑国军队列阵于此正准备展开一场厮杀。

忽然郑军中一面大旗动了起来,紧接着鼓声雷响,郑军个个像虎狼一样冲向敌人的军队,周王的左军很快不支,士兵们纷纷溃散。左军的惨败影响了右军,右军也开始溃退。最后溃军冲动中军,周王立脚不住,只得撤退。

郑国大将祝聃正在阵前,瞧见周王车队,急拈弓搭箭,嗖的一下,正中周王肩膀。估计他的目标是胸口,但是周王命大,躲过去了。

战争的胜负已然揭晓,祝聃请求继续追击,以扩大战果。

但郑庄公摇了摇头,他说“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无陨,多矣。”

意思就是一个君子就算是对待普通人也没有欺凌的想法,更何况是对待天子呢。如今咱们已经没有危险,社稷也得到了保存,得到的已经很多了。

所以郑庄公下令停止追击,晚上还派祭足带着大批礼物去向天子请罪,表明自己无心挑战天子的权威。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周桓王也没有了办法,军事上的失败使他失去了讨伐郑国时的雄心。现在祭足来请罪,算是给了自己一个台阶,那就顺着下吧,要不又能怎么样呢,也只好如此了。

这次战败使周王彻底丧失了权威,天子亲自领兵,不仅没打胜,反而被诸侯射中了肩膀,带伤而归,从此周王朝再也没有组织军队进行过讨伐。各国失去了天子的束缚,开始了各自兼并的步伐。

你可能感兴趣的:(春秋往事19:射王中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