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专注”

    上学期选了一门“高科技企业管理”的课,孙玉麟老师讲的,这个是期末论文,完稿于17.11.20,小米年报发布之前,期末最终得分95,就作为这个账号第一篇文章吧。

摘要

       2013年12月25日,雷军在2013广东电子商务大会上做了《关于互联网思维如何改造传统行业》的演讲,诠释“互联网最核心就是七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其中的核心也是小米公司的成功之道便是“专注”。但2013年年底起,小米成立了小米生态链公司,随着四年来的发展,小米生态链逐步壮大,产品种类增多,被网友戏称“米家杂货铺”。这看起来似乎与其“专注”的理念背道而驰,然而正是米家生态链使得小米公司在2017年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一扫前两年的颓势强势复苏,雷军更是提出“明年冲击世界500强”的目标。那么小米公司是否真的背离初心,不再“专注”?本文将结合近年来小米公司的起伏及米家生态链的发展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2011年8月16日,伴随着小米一代手机发布,雷军提出了那句流传至今的口号——“为发烧而生”。这句宣传口号伴随着小米手机直到2014年。小米也坚持了整整3年,在这几年里,小米坚持的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将这个理念深深印在小米手机的用户身上。“低价格”、“高性价比”这两个特点被小米完美集于一身,也正是因此小米取得了初期的成功。2014年小米手机销量超过6000万台。根据IDC数据显示,小米以12.5%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市场份额,排名2014年度第一。“为发烧而生”正是其核心“专注”的一种体现。

       小米初期的成功本质上是利用互联网模式对传统手机行业的冲击。互联网模式极大的压缩了成本,“专注”正是其中重要一环。小米专注于目标用户(发烧友),生产机型单一,单一不仅意味着研发成本的降低,研发团队只需集中在一两个机型上,降低了总研发费用的同时可能还有更好的产品;同时,专注单一机型也意味着批量生产的机型只有一种,不存在产能过剩,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而互联网的透明、高效拉近了小米与用户的距离,使得小米能做出用户真正需要的手机。从最初的经典小米1到现在依然在更新系统的小米2s再到主打低端的红米甚至是之后的小米手环,无不体现着专注产品质量、专注用户体验的特点,可以说,小米手机初期的成功离不开“专注”。

       初期的成功使得小米公司认为其已经站稳了脚跟,开始拓展业务。在2015年前后,小米公司开始认真考虑小米电商的价值,提出“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产品线迅速扩充,各种类小米的、小米投资的品牌也不断出现。小米手机,小米平板,小米电视之后有了小米插排、小米空气净化器、小米路由器、小米血压计……也是在这个时候,小米提出“新国货”的概念。但是结果并不好:2015年,小米没有完成预期销量,2016年,小米手机中国销量大降36%,小米公司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原因在于初期的成功以及之后的急速扩张使得小米变得浮躁,彼时小米在手机市场的地位并不稳定,没有扎稳根基,其“互联网模式”很快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尤其是华为的反超使得小米受到了沉重打击,面对着懂技术也懂市场的对手,小米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这低谷的根源在于小米公司丧失了“专注”,七字口诀“专注、极致、口碑、快”在此时也只剩下了“快”——急功近利。彼时的小米手机发热严重、卡顿严重且信号不好,有时甚至连基本的通话都无法保障。产品做不好,营销做得再好又如何?靠营销来欺骗消费者,可以骗一时,但不可能长久。小米的衰落,就是米粉的觉醒,他们恍然大悟:“专注”是骗人的,“极致”是骗人的,“口碑”也是假的。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小米伤透了米粉的心,连手机都无法做到米粉满意,所谓“生态链”更是在吸血,在透支初期积攒的米粉的信任。没有了“专注”,便无法做到“极致”,从而失去了“口碑”,剩下的“快”也是不健康的,小米也因此陷入低谷。

       “做好生态链的前提就是先做好服务商,改变小米公司做产品的态度,忘记过去的荣誉,提高产品设计的审美能力,推出精致的手机,降低生态链瓦解的的概率。”这句话来源于2017年年初时网络上的一篇文章《小米生态链是如何跑偏进而失控的?》[1]。2017年不得不说是许多国产智能手机品牌的寒冬:乐视几近倒闭,贾跃亭“下周回国”;ZUK消亡,MOTO式微,联想手机业务也苦苦支撑;魅族pro7售价大跌,销售副总裁离职……曾经百花齐放的国产智能机品牌如今依旧滋润的屈指可数。而这样的环境下,面对留下的这些强力的竞争对手——华为、OPPO、vivo,小米在2017不仅迎来了“起死回生”,甚至还取得了大幅增长:小米手机连续打破出货量记录,第三季度全球出货量2760万台,位居世界第五;而小米生态链也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小米公司估值已拉升至460亿美元。那么,2016-2017这一年多的时间,雷军做对了什么呢?

    1、 ]回归“专注”。2016年被雷军称为“补课”的一年,而从口号的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探索黑科技 小米为发烧而生”。3月,成立生态链公司“米家”,整理了其中的部分业务;请来了设计界传奇人物斯塔克,研发了小米mix系列手机,改变了iPhone发布以来日益趋同的手机外观,带领了“全面屏”手机的大潮;收购联芯科技芯片技术,2月发布自主研发的澎湃s1芯片,之后在小米5c上搭载了该芯片;5月进行了人事调整,雷军亲自接管手机研发和供应链团队,解决了供应链问题,才能彻底改变小米“买不到”的窘境;小米的“铁人三项”从“硬件、软件、互联网”变成了“硬件、新零售、互联网”,弱化了软件而重视产品尤其是“米家”产品本身。正是这样的“补课”,使得小米公司走出了浮躁、回归了专注,潜心做好产品,从而能在2017年取得巨大的进步。

    2、 学习友商。小米手机可谓“电商王者”,作为互联网手机的先驱,其销售主要集中于线上。而16年小米意识到线下市场的重要性,加快了线下店的扩张,甚至达到了“周周有新店”的快节奏。学习友商的同时也有自己的特点,小米之家除手机外也在售卖“米家”产品,“新零售”提高了坪效,降低线下成本。此外,小米也学习友商,2016年小米一口气请了梁朝伟、吴秀波、刘诗诗、刘昊然等多位明星来代言,2017年请来了当红明星吴亦凡代言,广告海报也是铺天盖地。在被OPPO一番猛打之后,雷军想必从这位竞争对手身上学到了不少。

       小米成于“专注”,败于不“专注”,“死而复生”靠的还是“专注”,那么“米家”如今的成功又与“专注”如何联系呢?小米生态链掌门人刘德在混沌Mini创业营的演讲中提到“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本质也是“专注”,只有“专注”才能把产品做好。正如刘德所言“投资人看数据,工程师看技术”,米家生态链投资的本质也是“专注”,“找牛刀一样的团队,扎到一个领域去降维攻击,给他一个杀鸡的事情非常容易干成”[2]。米家“杂货铺”的产品种类虽多,但同样类别的产品选择很少,所谓“少而精”。小米将其“专注”的精神通过其“竹林”一般的生态链合作者和子公司做到了各个领域。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智能家居将成为家居的主要方向,米家早已提前布局。但是蓝图再好,最终还是要靠脚踏实地,靠的是过硬的产品和服务。希望小米在未来能充分吸取过去的教训,戒骄戒躁,保持专注,不忘初心。

[Footnotes]

[1]http://www.ikanchai.com/20170104/114305.shtml

[2]http://tech.ifeng.com/a/20171016/44716522_0.s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米的“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