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听荣格讲述,人生的各个阶段

我先讲一个冷笑话哦。

有一个小朋友半夜睡不着,大人都睡着了,醒着也是醒着,玩点什么好呢?额,那就唱歌吧。于是,他敞开嗓子开始唱:“小E,乖乖……“恩,这位小朋友就是小E。

听完这个笑话,我就纳闷了。当时侄子小E还不到两周岁多,基本上他用第三人称的“小E”代替了第一人称“我”的表达。比如他不会画老虎啊,他会说:“小E不会画。”相比,我们成年人会说:“我不会画啊。”这是怎么回事呢?

直到读到瑞士心理学大师卡尔.荣格的著作《寻找灵魂的现代人》一书,里面有一个章节《人生的各个阶段》,我总算明白了。荣格说:“意识是间歇性的,仅局限于表现在几件互有联系的东西上,之后就会逐渐忘却。没有人会否认,人类的幼年期不存在什么连续不断的记忆的,顶多只会存在意识的几个孤岛。”换句话说,幼儿的认知水平很低,心理能容纳有限,此时的他们没有自我,也就会常常用第三人称谈论自己了。


图片来自网络。

疑问被解答了,这种感觉好像发现了新大陆的欣喜,这种愉悦的感觉让我迫不及待地往下阅读。但是,对于不熟悉卡尔.荣格的读者来说,我有必要郑重地介绍一下。

卡尔.荣格,1875年出生于瑞士北部的康斯坦斯湖畔,从小父母关系不佳,他做了很多奇怪的梦。童年的经历让他对梦的神秘性保持强大的好奇,当他听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时,他前往维也纳拜弗洛伊德为师,两人合作发展和推广精神分析学长达六年之久。弗洛伊德甚至将他视为最合格的接班人,但是,荣格越来越怀疑弗洛伊德理论上的缺陷,弗洛伊德狭隘的心胸不能接纳不同的意见,荣格只能和他决裂了,创立了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并创立荣格心理学学院。至于荣格怎么看待他与弗洛伊德的决裂,可以见本书《论弗洛伊德与荣格的异同》一节。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对弗洛伊德和荣格两个心理学巨人的人生好奇,推荐两个版本的传记给大家:《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德语直译无删节,附荣格自绘梦境手册)和彼得.盖伊《弗洛伊德传》。

《寻找灵魂的现代人》正是荣格与弗洛伊德分开后完成的著作,没有深奥的心理学术语,荣格的写作态度极诚恳,对现代人存在的心理问题相当坦率地指出并分析。但是,想要掌握本书的精髓,没有一定的精神分析学基础是做不到的。

荣格将人生分成:幼年期、青春期、青年期、中年和老年。幼年期到青春期是逐渐发展自我情结,中年到老年则是逐渐地失去意识。荣格认为幼年期和老年期都是无意识,因此,他从医生的角度认为老年人将死亡看成人生目标是健康。至于其他三年时期,荣格对于中年危机的论述最有趣了。

荣格坦白地说,弗洛伊德的理论适合年轻人,对中年人的心理疾病是束手无策。因为弗洛伊德的理论侧重于从生物生解决人的心理问题,对于经受社会文化熏陶的中年人并不适合。一个人到了中年,挣钱、创造社会地位、组建家庭及传宗接代等自然的任务都完成了,此时的中年人却感受不到人生的乐趣及意义所在。为什么呢?荣格在治愈了一些犯者后,他明白了。

荣格指出,一个人到了成年,为了适应社会,获得人们的赏识,那么他就要付出代价。这些代价往往是收敛自己的个性,把自我的意识逃避到狭窄的空间里。毕竟社会上的人并不是特别看重心理智慧的结晶,成就才是他们夸奖的对象,而不是人格,很多人都是去世之后,才受到追崇。”时间久了,人的思维固化了,到了中年,当人们拼命去想巩固自己获得的社会地位时,他就会固执己见,越不快乐!


图片来自网络。

对此,荣格认为化解中年危机最好的方式是多关注自己的内在世界。毕竟,人生的节奏到了下午了,他不能再用早晨的方式来对待了,也就是不能用过去的方法来对待现在的问题了。因此呢,中年人应该适当地放下自己的过去,给自己一个再出发的机会。

坦率地说,《人生的各个阶段》只是这本书十一章节之一,并不好懂。可是,它事关每一读者的人生,最能勾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了。本书的每一章节都是一个独立命题,其他的章节里关于梦的分析在实际中的运用、分析心理学的假定和原始人三节则是不可错过,重点推荐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121听荣格讲述,人生的各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