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教会我们:与这个世界松绑

近日闲坐家中读书,在古人的文字中,读出新意:不要跟这个世界抱得太紧,松弛些,会更自如。

苏东坡年轻得志,却命途多舛,曾发出“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的慨叹。的确,今天的我们也是一样,社会角色,家庭责任,各种关系,让我们的“身”背负太多。各种“营营”一直都在,甩不掉,割不断。即使旷达如东坡,处浊世,也只能“且陶陶,乐尽天真”,完全是自我劝慰。心中呼唤的是,“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可见,积极用世的苏子瞻,也有林泉之想。

在不能出门的日子,有了“门虽设而常关”的状态,颇为享受这种清心宁静的生活。陶渊明回归田园,过着“箪瓢屡罄,絺绤冬陈”的赤贫生活,但其“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虽然温饱都没有解决。在艰苦的耕读之中,保持“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的自然喜乐之态,谁能如此?几人能够?陶渊明感叹,“世与我而相违”,他选择“请息交以绝游”,又是何等决绝!

王维遭遇了人生重大波折之后,也选择了与这个世界“松绑”,他“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将自己从滚烫的红尘中抽离出来。但是,他还是喜欢“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为什么不与世人多钩连,却偏愿与农人欢谈。大概是这些人与其,既无利益瓜葛,更无需机心。再则,关系松弛,不会缠绕捆束。

向往自然,回归山水田园之间,是古今人共同的向往。跳出尘俗,少些人世之累。听水声潺潺,鸟鸣阵阵,秋风飒飒,不会觉烦,何也?非人声,无机心。“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此等境界,或可成为我等的追求。

因之有悟:人之相与,亲朋故旧,略作疏离,关系松弛,各得空间,更为舒适。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代文人教会我们:与这个世界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