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以为家 》你为什么要生下我?

《何以为家》这部小众影片获得了一致好评,通过现实存在的问题“生育”问题展现出了一个存在于我们身边又不那么明显的现实。它还有另一直译名叫做《迦百农》。迦百农是圣经里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以色列加利利海附近,而如今已成为一片废墟。在英语和法语中,“迦百农”(Capernaum)又有“杂乱而无规则”的意义,我想这也正是影片所想要表达的。


图片发自App



影片讲述的是一位12岁黎巴嫩小男孩赞恩的辛酸故事,他出生于首都贝鲁特的贫民窟中,多年来与父母和兄弟姐妹七口人一起挤在一个破旧的阁楼里。赞恩和弟弟妹妹们从未上过学,每天除了打零工和贩卖手工果汁外,还不时受到父母的辱骂和殴打。

由于父母是被政府下达驱逐令的非法居民,孩子们没有能证明自己存在合法性的出生证明或身份证件,这对糟糕的父母甚至也不清楚他们的确切出生日期。

赞恩历经生活的磨难,最后却因为伤人入狱,绝望之下他把父母告上了法庭:

《迦百农》剧照

他状告父母让他来到这个世上,却没能够好好地抚养他,没能给他应有的教育、健康和爱。母亲在狱中告诉赞恩,他又要“当哥哥”了,他这才不得不发出他愤怒的呐喊:

我希望大人听我说,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

我只记得暴力、侮辱、殴打、链子、管子、皮带。

我听过最温柔的一句话是,“滚,狗娘养的东西”,“滚,你这垃圾”。

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钱。

生活是个婊子,我以为我们能活得体面,能被所有人爱。但上帝不希望我们这样,他宁愿我们做洗碗工。

这如同一记重重的耳光,落在男孩父母的脸上,也落在众多“生育癌患者”的脸上。

你穷困潦倒、食不果腹,连自己都难以养活,你为什么要生下我?

这个国家战乱频发、难民遍地,你为什么要让我来到这个充满苦难的土地上?

如果你把我生下来只是为了把我遗弃、虐待、辱骂,那又为什么要让我来到这个世上?

2

不生育就是人生不完整?

近几年春节回家时总会发现自己又多了个表侄子或外甥女,将他们抱在怀里时,骨子里的母性的确会阵阵涌动。

我期待当上母亲的那一刻,但我从来都非常能理解身边的一些丁克朋友,从不故意揣度、恶意指摘。我只是庆幸自己的观念和人生方向“恰好”与传统做法相契合,庆幸不用大费周章地与传统做斗争罢了。

但如果我是一位不育主义的丁克族,我同样不希望被“不生育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样的社会观念绑架。

因为生养孩子啊,不是温馨的请客吃饭。

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伴随的是巨大的责任。而这个将新生儿抚养教育成人的交付过程,的确是一项耗时耗力、不容小觑的棘手项目,而这个项目成败未卜,风险共存。

丁克族们不愿承担这样的风险,但不意味着经历了十月怀胎的传统父母们在幼儿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就成了“圣人”。

就好像《家有儿女》里面二儿子刘星打趣儿说的:“谁让你生我了?经过我同意了么?”

这个永远得不到答案的问题,我是否可以理解为:没有经过孩子的同意就“擅自”把他带到这个美好和苦难并存的世上,身为父母的是不是要对此负责?

是不是要有相应的经济能力,让孩子能够在健康富足的环境下成长?

即使生活拮据,是不是要力所能及地给他应有的爱和关怀?

是不是要竭尽全力教育他,让他成为一位人格健全的人,而非成为对社会的祸害?

而不是在所谓的观念压力的驱使下,到了所谓的年纪就仓促地把一个生命带来这个世上,生而不养,养而不教。这样的话,我劝你还不如不生。

《迦百农》剧照

影片《迦百农》里的父亲在法庭上为自己这么辩护:

我有什么错?我也是这么被生出来,也是这么长大的。

从小到大别人跟我说,“没有孩子,你就不是男人”“孩子是你的脊梁骨”。

我哪会知道有一天我会被自己的脊梁骨戳穿心扉。

多么冠冕堂皇的说辞!

我不反对你繁衍生息,传续香火,但不顾自身能力盲目生育越生越多,让全家人颠沛流离为你的无知买单,这不是可笑是什么?

五个孩子,12岁的大儿子用来打工帮补家用,11岁的二女儿用来嫁给别人换来几个月的口粮,其他的养着留待日后他用。

没有一个孩子是以爱之名诞生的,不过都是父母用来谋生获利的工具,又怎么好意思责怪儿子最后拿起刀子刺向伤害妹妹的恶人。

这样的生育就让你的人生“完整”了吗?只不过让你的人生更悲催罢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 何以为家 》你为什么要生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