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脱精神内耗,让心灵获得自由?|越过内心那座山

本文字数6121,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越过内心那座山》

本书作者是伊迪丝·伊娃·埃格尔(Edith Eva Eger)博士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也是尚在人世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之一。1944年,时年16岁的伊迪丝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在经历了8个月的非人折磨后得到解救。本书作者伊迪丝·埃格尔博士曾经师从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50岁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94岁仍以旺盛、坚韧的生命力从事着助人工作,并坚持写作至今,令人钦佩。

本书作者经过非人的折磨,但是她没有放弃自己,通过这段经历她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她认为,我们以往的痛苦是因我们的心灵被牢牢困住了,往往并非外在的力量,而是我们自己建造的牢笼,是我们自己植入脑海的想法。面对突如其来的不幸,我们不去坦然面对,却指责苍天不公,被困在受害者心态里;面对亲朋好友的期待,我们隐藏甚至扭曲了真实的自我,被困在他人的眼光里;面对至亲挚爱的离去,我们用懊恼和内疚逃避现实,被困在未解决的悲伤里。

书中介绍了12个最普遍的心理困境,而我们往往都能从这12个困境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但我们却不知道,获得自由所需的力量就藏在我们的内心;我们都在自己建造的这些牢笼里苦苦挣扎,却不知道,打开牢笼的钥匙就握在自己的手中。

著名心理学家、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伊迪丝·伊娃·埃格尔博士用她疗愈自己的刻骨创伤和打开无数来访者心灵枷锁的故事告诉我们,自由的基础是具备选择的力量,而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于以何种态度、何种方式回应我们的遭遇。改变我们能够改变的,接受我们不能改变的,我们就能解救自己,让心灵得到自由。

由于篇幅问题有限,我无法把这12个困境都介绍给大家,但是我会着重介绍其中5个,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分别是:受害者心态型牢笼;逃避型牢笼;自我忽视型牢笼;怨恨型牢笼;不宽恕型牢笼。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本书的四个核心心理学原则。其次,我们再来介绍这5个困境。


01、心理学核心原则

作者在开篇就提到,本书基于四个核心的心理学原则:

1、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理念,由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提出。说的是,当人们认为自己的生活没有效率、做什么都不能改善现状时,人们会感受到最大的痛苦。解决这种局面的方法就是“习得性乐观主义”(learned optimism)。我们只有用心理灵活性和心理韧性创造生命的意义和方向,才能走出低谷,达到“柳暗花明”的美好境界。

2、认知行为疗法

这一理论认为,人们的思想在支配自己的感觉和行为。因此,人们只有改变想法才能改变那些有害的、不正常的或自我挫败的行为。人们用那些积极的、支持自己成长的想法代替那些消极的信念就能改变自己。所以,如果你希望改善你的感受,你首先要改善的不是外部的环境,而是你对外部环境的看法。

3、无条件积极自我关注

这个理论来源是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卡尔·罗杰斯强调无条件的积极自我关注,就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都应该积极地看待自己,你都应该毫无条件地爱自己,这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

4、意义疗法

这个理念是她的老师维克多·弗兰克尔(Viktor Frankl)。他认为,人生中最悲惨的遭遇会成为我们最好的老师,它能催化那些不可预知的发现,让我们以新奇的视角看待问题。疗愈、满足感和自由来自对如何回应生活带给我们的一切进行选择的能力,也来自从自己经历的一切(特别是苦难)中找到生命的目标和意义的能力。

如果你找到了你所遭受的这件事情带来的意义,那么你就能够忍受生活加诸你的一切。作者强调自由需要终身练习,不断地成为真正的自己。

作者在书中提到,对我来说,即使处在深重的苦难之中和面临强烈的无力感时,我仍然有选择的能力,而这些正是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历带给我的真正礼物。

当你听到作者这么说的时候,肯定会觉得很荒谬,但是对于作者本人来说,尤其是当她活到这个年纪的时候,其实已经把这段经历当作了生命给她的一件意外的礼物,一次相当大的考验。

也就是说,对一件事情的态度,完全是由自己来选择的。当你学会看开的时候,那么任何困难,都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可以教会我们一些人生哲学。

02、我们面临的心理困境

前面我们说了,书中介绍了12个最普遍的心理困境,在这里我为大家介绍其中5个,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原书。

1、受害者心态型牢笼

受害者心态的人通常都会问“为什么是我?”,而幸存者都会问“现在怎么样了?”。受害者心态的人往往会陷入困境,无法选择积极地生活,而幸存者心态的人可以往前看,现在能够以什么样的方式来面对困境。

我们中的很多人停留在受害者心态的牢笼中,是因为在潜意识中认为这样更安全。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询问“为什么是我?”,希望通过找到答案来缓解自己的痛苦。

比如,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得知自己得了这种病以后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是我”“我是个好人,我又没有做什么糟糕的事,凭什么发生在我身上”。这个“为什么是我”的心态会让我们做出很多强烈的反应,有时候甚至会伤害自己或者伤害别人。

那么如何走出受害者心态牢笼呢?作者介绍了几个方法。

第一,学会以平和的胸襟来应对这些糟糕的事情。这么做并不意味着你必须喜欢发生的事情。但是,当你停止对抗或抵触,你就获得了更多的精力和想象力去着手弄清楚“现在怎么样了?”这个问题,你就会勇往直前,而不是原地踏步。你会发现在那一刻你需要什么、你想要什么,也就能知道你想从这里朝着哪里前进。

也就是说,当我们沉浸在自责、悲痛、愤恨、怀疑,以及“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凭什么发生在我身上”这些情绪里的时候,我们的大脑是停止活跃思考的,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想象力。那么如果你能够接纳这件事,你就能够去思考“我知道现在这事发生了,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办”。

第二,“这样做,对我有什么好处吗?”当你受到伤害,想要报复别人的时候,或者伤害自己来缓解痛苦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这样做,对我有什么好处?对于我、我的孩子和我其他家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个问题能够让我们清醒很多。

第三,学会面对孤独。因为当我们有这种受害者心态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怕自己被排斥,变得孤独。但你要知道,只有你自己能够跟你一辈子,其他人都没法跟你一辈子。

比如,有一个女士叫艾米丽。她45岁时被诊断患有癌症,正准备要做手术。有一天晚上,她的丈夫突然跟她讲:“我爱上了别人,咱们俩还是离婚吧。”遭遇这么大的变故,艾米丽觉得自己完全走不出来。后来在埃格尔的辅导之下,她才逐渐地开始寻找生活的勇气。

埃格尔对艾米丽说:“即使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中,我们也能找到力量和自由。亲爱的,你具有某些自己不知道的能力,请运用这种能力。不要做灰姑娘。你不是公主,也不会遇到王子。你的内心拥有你需要的所有爱和力量。

所以,请写下你想要获得的成就:你想要过上什么样的生活,你想要什么样的伴侣。出门时让自己看上去光彩照人!结识那些与你有类似经历的人,与他们互相关照,去做更有意义的事。对周围一切保持好奇:接下来要做什么?事情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人们表现出的受害者心态是一种盾牌。如果我们没有任何过错,悲伤造成的痛苦就会减轻。就像这个案例中的艾米丽,如果她一直当一名受害者,就可以把所有的责任和谴责都抛给前夫。受害者心态的明显特征就是通过推迟和延缓成长给自己提供虚假的喘息机会。糟糕的是,人们保持这种状态的时间越久,就越难以摆脱它。

所以,我们能够接纳这件事情,我们才能够进入生活的其他部分,才能够相信明天会是另外新的一天。

2、逃避型牢笼

有一天,作者的患者在半夜突然给她打电话,说自己想明白了一件事,他说:“我想明白了,奥斯维辛里边没有百忧解。”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今天的心理疾病患者会吃药,我们会通过吃百优解这些精神类的药物,来让我们感受不到负面情绪。但是埃格尔他们当年在奥斯维辛的时候,是不会有人给他们发百忧解的。在那个时候,她必须面对每天加诸身上的痛苦,不但有肉体的痛苦,还有精神的痛苦,甚至有死亡的威胁。

他们只有去面对这种感受,才有可能真的解决它。因此,在“二战”结束的30年后,埃格尔下了很大的勇气,决定去奥斯维辛纪念馆参观。其中有一个参观的项目是一列火车,就是他们当年从匈牙利被拉到波兰的火车。她在上那个火车车厢的时候,就上不去,一直犹豫,脚步很慢。最后等她进入那个车厢里以后,那些气味、光线、狭小的空间,让她所有的回忆一下子涌上了心头。其他人就是边走边看,但是她坐在那个车厢里根本走不动,就是想到了当年的画面,感觉那些真实的画面全部又发生在她的面前。

这对一个人来讲是需要极大勇气的,但是它也同样具备疗愈效果。作者说:“最后,当我从那里走出来的时候,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不同。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感觉沉重,内心轻松了很多。我的悲伤和恐惧没有消失。不过,我允许自己重温和面对过去的那些感受,那些都是我多年来一直在逃避的感受。”

就是当你不断地逃避这些感觉的时候,等于在否定现实,你眼前面对的生活也变得不真实。当你去刻意练习,面对如何变得勇敢和放松,那么你就真的会变得勇敢。

当我们能够勇敢地面对过去所遭受的伤害,然后调动自己的感官去细细地体会生活中的美好,告诉自己:“我有权利这样做,我不会让那个伤害我的人的能力变得那么强大,犯错的是他,而不是我。”一切情绪都是暂时的,去感受自己才能够真正地治愈自己。

3、自我忽视型牢笼

自我忽视型的人害怕孤独,害怕被抛弃,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比起自己更关心他人的需求。更不要说,能够很好地照顾自己了。

比如,书中提到有一个叫艾瑞丝的女孩,从小她爸爸酗酒,还跟妈妈打架,家里还有两个姐姐,两个姐姐童年的时候还遭受过性侵。只有她没有受过明显的伤害。她爸爸即使再不高兴,每次也都会把她抱在怀里说:“你是我的幸运儿。”这种话逐渐地麻醉了她,让她肩负起了照顾全家人的责任。她只要看到自己的姐姐出现了问题(艾瑞丝和姐姐都50多岁了),她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姐姐的面前,帮她解决问题。家里的任何人缺钱了,出事了,需要去警察局保释了,都是她冲在第一线,累得不堪重负,她没法快乐。因为她只要自己过得轻松和愉快,就会产生愧疚和焦虑。因为她觉得她是全家的幸运儿,大家都没有她过得那么好,所以她需要照顾所有人。

作者说:艾瑞丝把自己囚禁在自己扮演的角色和身份中,为了让别人过得更好、为了减轻别人的负担、为了处理别人的大事小情、为了不惹麻烦,也为了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负责任的,是家里那个独立的万金油,任何家庭成员有困难,她都会提供帮助。因为自己比妈妈和姐妹们生活得更顺利,她也让自己变成了内疚感的囚徒。她有着作为幸存者的内疚感。我怎样才能让艾瑞丝走出把自己当作一个有责任感的‘好姑娘’并且期待自己能修复他人生活的生活模式?

我告诉她:“除非你开始爱自己,否则你不能为你的姐姐做任何事情。”也就是说,当你能够让自己拥有足够的能量,而不是感觉到很累,很痛苦时,才能更好地帮助家人。

所以,首先你得学会爱自己,你要找一些时间来照顾自己,去逛逛街,去交一些好朋友,去谈恋爱,给自己放假。你必须得看到自己的重要性。

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一生,这是其他人没法拥有的。你是独一无二的,那么如果你想要过好你独一无二的人生,你得学会感受美好,练习感受美好,然后学着给自己一些爱。

就是我们得学会活在当下,学会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你才能够真的对自己好,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有了余力你才能够很从容地去帮助别人,否则的话,你和对方都会相当痛苦和纠结。

4、怨恨型牢笼

陷入怨恨型牢笼的人在亲密关系中会持续的低水平愤怒和摩擦。他们宁愿面对愤怒和对抗,也不愿意面对内心的伤痛。

比如,书里有一个叫玛丽娜的女士,跟她老公每天吵架,吵了18年,最后决定要离婚,在离婚前找作者咨询。作者说:“离婚并不能解决一段关系当中的情感问题。离婚只是给你一种法律的许可,让你与另外一个人重复相同的婚姻模式!离婚不会给你自由。无论玛丽娜是决定跟丈夫离婚,还是维持婚姻,她要努力做的事情都是相同的:发掘自己对婚姻的需求和期待,并治愈由此而来的创伤。如果她不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她在有生之年就会一直背负那些创伤。”

作者不断地问玛丽娜,为什么是现在离婚,既然都吵了18年了,为什么不早点离婚呢?通过这样问答的方式,玛丽娜才找到答案,原来她我害怕孤独。

而这种情绪通常是由原生家庭带来的。她小时候被自己的父母抛弃,这段经历给她的感觉就是如果她爱上了某个人,某个人就会离她而去。这种经常被背叛和抛弃的感受,会给她的内心带来极大的压力。

作者说,下一次当他说“你错了”的时候,你只需回答“你说得对”。“你要与发生的一切和解。”只有你能够感谢对方,你才能够从对方身上感受到爱。

而且你要看到自己的优点,把你自己真的值得被珍惜的东西写下来,放在离你最近的地方,让你能够天天跟自己的优点待在一起。同时,你要想想对方身上有什么优点,只有这样你才会走出来。因为你不只是关注你们的缺点,也不会总是担心自己不被爱,不被珍惜,通过积极的方面来缓解这种压力。

5、不宽恕型牢笼

经常有人会问作者:“你怎么能够宽恕那些纳粹?”她说:“我不是宽恕他们,我是为了我自己,才要选择宽恕的。”好多人对宽恕的一个错误的理解是说“我不在乎它了,这事我已经忘了”。但其实“我不在乎它”的这种方式,不叫宽恕,这叫逃避。宽恕的前提是,你要允许你的愤怒得到释放。

“沉默的愤怒是一种自我毁灭。如果你不积极主动、有意识地释放自己的愤怒,而是一直抱持着那些愤怒,你的身心就会受到巨大的伤害。

“发泄自己的愤怒也会让你受到伤害。发泄愤怒是指在短时间内将愤怒强烈地表达出来。而且,这种宣泄会使人上瘾。你没有释放任何情绪,而是在巩固一种具有伤害性的恶性循环。“应对愤怒的最好方法是学会引导自己的愤怒,然后使之慢慢消散。”

首先,我们要学会让愤怒合理化。“很多人会压抑自己的愤怒,是觉得愤怒有羞耻感。而你要做的就是对自己说:“我经历过苦难,但我不是一名受害者,我就是我自己。”

“只有通过燃烧愤怒,我们才能够接触到自己真实的感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开始最艰难的部分——原谅自己。”人在遭受了伤害和痛苦以后,往往会责怪自己,这种深深的自责会潜藏在愤怒的底下,表面上看起来是愤怒,底下是深深的自责。当你学会原谅自己,才能够真的去宽恕别人。

作者有一次到荷兰阿姆斯特丹,荷兰芭蕾舞团把她的故事改编成了一支芭蕾舞,因为她是曾经在奥斯维辛跳过芭蕾的人。她坐在台下看,泪眼婆娑。表演结束了以后,全场的人都为她起立致敬、鼓掌。

这个时候给她的感觉就是:“虽然门格勒拥有权力,日复一日地用他那只变态的手指选择谁可以活下来,谁要死去,但他更像一个囚徒。而我是无辜的。我也是自由的。”所以,她真正跟自己在奥斯维辛的这段经历产生了和解。

最后,作者说:“我不能说每件事的发生都是有理由的,也不能说不公平和痛苦是有益的。但我可以说痛苦、艰难和困苦是帮助我们成长和进化的礼物,它帮我们成就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摆脱精神内耗,让心灵获得自由?|越过内心那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