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如何做人

今天看郝老师讲了人与世界,他人与自我的关系,引用了《论语》的三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仅把知识作为工具,还把知识作为目的。

这句话触动了我的心里,这个世界上不仅仅人们做事有功利性,就连知识的学习也不知不觉打上了功利的烙印,也就是把知识作为工具,可以作为谋求更高职位的工具,可以作为谋求更多财富的工具,也可以作为获得才子佳人的工具……

无论做哪种工具,似乎有些偏离知识本身的价值。知识产生大多来自于事实和经验,所以,在教育心理学里,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操作性知识。操作性知识可以用来帮助人们熟悉某种程序,但陈述性知识大概是为了阐述某种真理,帮助人们获得某种价值观吧!

我在读一本书的时候,脑子里完全没有功利的想法,就像我在学习催眠的时候,只想的是,如何把这种技术运用到位,如何体会出她的暗示的力量,而不像有些人,满脑子都是如何用催眠来挣钱。在我的眼里,我是不屑于与他们为伍的,他们用大大的噱头只是为了增加收入。相反,在他们的价值观里,我有点太傻,如果不能让知识发挥经济效益,似乎没有起到知识应有的作用!

所以关于知识是工具,还是,知识是知识,完全没有所谓对错之分,可能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吧!

学经典,学根本性的书籍,学你以为值得学的事物,但最重要的是你要爱他们!

早在20年前,我的一个年长者就曾经告诉我,多看哲学书,看一下原典型的书,如此方能举一反三。就好比半部《论语》就能治天下,世间的真理千千万,但大道归一,所以我要思考我的根本性书籍应该有哪些?

首先是《道德经》,他教我人生哲理。我曾经花了一段时间背到其中的一半,越背越觉得一字千金,世间真理全部被他囊括。他的无为,无不为的理念太经典了,有时候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看似每天读书写作不为晋升职称,但其实都是达到目的的必由之路。

其次应该是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我对心理的热爱源自弗洛伊德,原则对梦的解析。我虽然用了家庭治疗,焦点解决等技术,但精神分析的理论是根本,它是能进入潜意识,认识人性的工具。虽然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完整的看完,但我会把相关的书籍都研究一下的。无论荣格,科胡特,克莱因等都根源于弗洛伊德。

对于礼节性的赞扬要懂得区分,要知全守份。

礼节性的赞扬,这句话说的太贴切了。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人们往往会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目的可能为了使自己有利。而作为被赞扬的人,就要懂得区分,能够正确区分的人士,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是已经“不惑”的人,是已经活的很通透,看的很淡定的人,也或许是经历过某些挫折和坎坷的人。

至于“知全守份”,这个词的分量太重了!它也许可以涵盖一个人的所有方面,既有认知方面,也有行动方面。认知方面,要能够客观、系统发展的理解这个世界,避免一些不合理信念的产生。行动方面,便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责任承担到位,这个世界就会很和谐!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学习,如何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