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公公两周年忌日快到了,姑婆传话说,有俩儿子家的老人两周年,祭祀是不办的。说操办对子女后代有什么说法,反正是不好。
这信息辗转到了婆婆那里,婆婆大发雷霆,老太太这反应出乎所有人意料。
自家人办事自家说了算,人家只不过是说了那地方的风俗而已。
八月十五那天婆婆聊起这事,还是忿忿的样子。
所以有些话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人家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而已。姑婆村里就是那样的,她只是说了一个事实和现象。
婆婆辗转听到这个消息,就开始曲意解读:似乎谁要有意为难我们一般。
可是很明显这事情咱说了算,您是我们家里的老太君,您咋安排都可以。
婆婆听到我这样说,阴云密布的脸总算慢慢变晴说:是啊,咱家的事,我说了算。
对嘛,这气势,才是咱家的老太君!
老太君的架势很足,看是表演又是写实镜头,马上摆起谱来,对在座的女儿吩咐着,供桌上的水果,肉,鱼之类的供品。
三姐插了一句,说自家公公前段时间过忌日,买的***,什么什么之类的。
婆婆烦躁的挥挥手:别说人家的事,那是你们老王家,不是咱们姓周的。
婆婆絮絮叨叨数落起女儿们,每次上坟的时候,女儿们买的贡品实在太多,坟头上堆的满满的,人家上坟买一点小鱼意思就行了,你们家家买好几斤的大鱼,那整只的鸡,人家都是撕点放到坟上,你们可好?整只鸡都扔到坟上。
乡亲们背后笑话咱们呢,去上坟你们心意到了就行了,别整那些虚而吧唧的东西,去那装什么孝顺。
老太太这一番数落,姐妹们你瞅着我,我瞅着你都不吱声了。
从来没见老太太这番家长姿态,在儿女们面前似乎一直是卑微的样子,这一次,家长姿态很足,我心底里暗暗叫好。
对于姊妹们上坟时,那些铺张浪费,我心底里是反对的。也知道那是女儿们的一种孝顺方式,或者以这种方式来表达思念。但这家的女儿们实在太招摇了,每次上坟,本家嫂子婶婶们总要背后嘀咕,让我来出面制止。
当然,我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那是人家表达孝心的一种方式,我无权阻止。
无论风俗怎样,表达思念的方式有很多种。孝顺更应该是在老人活着的时候,而不是老人去世后那些刻意。
婆婆的话说到这里,也是有心吩咐了,女儿们怎么做,那就是她们的事了,话已说到,也就只能如此了。
老太太特意安排我一样事情,让我打个电话给远在南京的小五子。婆婆说电话我来打比较好,我会说话,至于她能不能来那是她的事,咱得通知她一声。娘家人惦记着她,心里有她呢。
电话打不通,第二天才收到信息,原来小姑子已经来到我们这个小城,只是因为回来需要隔离,没法见面。
嫂子今天打电话说因为形势紧张,他们回不来了,就是公公两周年忌日,哥哥嫂子不出场了。
哥哥嫂子春节走后没来过,老母亲盼大儿归。最疼爱大儿子,最想念大儿子。
老母亲对大儿子那份爱,所有子女都嫉妒。大儿子的出生年月日,连具体的时辰至今都说的清清楚楚,别的孩子甚至哪年出生都记不得了。
想来婆婆知道大儿子,回不来这个消息应该甚是失望吧,当下形势也是没办法,失望也只能失望了。
知道这消息的先生云淡风轻,他们来或不来,具体事宜具体操作,于先生来说没有任何两样。
曾经同事朋友很好奇周家的事情,好多是你们妯娌俩来商议。
只能说我家的先生执拗的很,总觉得家里有弟兄俩。先生那“觉得”有问题,所以兄弟俩就极少联系。
先生依然忍不住问询,嫂子和我对话内容,然后对着我苦笑。果然,如他所料,没有具体内容。
嫂子特意在电话结束时对我说:妹妹,谢谢你。
我轻声回复: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挂断电话后,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以前嫂子称呼我是,**二婶子,从什么时候开始变了称呼,称呼我为妹妹了呢。
管它呢,嫂子和妹妹,这妯娌俩关系二十多年了,不远不近不孬不好,表面上还是很和谐。
大概在所有的关系里,当放下一切期待,关系反而更好吧。
这点我想明白了,在老家的事情上。先生还是老想法,那个“觉得”在作怪。
祝福周家的老人和子女们都平平安安,开心顺利。
农历八月十七,在此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