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抹历久弥新的粽香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农历的五月,总是在一场骤雨之后悄然而至。不似四月的连绵细雨令人意乱神迷,更不似六月的烈日骄阳令人纷乱躁动,裹挟着淡淡的竹叶香气,五月初五的端午像一个神秘的使者降临在小镇的每一个角落…

    儿时的端午,雄黄酒热辣的余味在心间萦绕,菖蒲艾叶在屋檐下随风飘扬,赛龙舟的助威呐喊声在空气中回荡…而印象最深刻的,是母亲手里传来的缕缕粽香。初五那天一大早,母亲就和左邻右舍的婶姨们开始准备包粽子,厨房里传来锅碗瓢盆呲呲的碰撞声,我们小孩就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时不时朝厨房偷看,一旦有粽香飘出,便跑进厨房,迫不及待地尝一口这期待已久的芬芳。到了晚上,家里的长辈就会给小孩一人佩一个香囊,这是那时我们最宝贵的东西,因为千言万语的爱与祝福全倾注于这一个小小的香囊之中了…

    后来啊,嗅粽香佩香囊的孩子们都长大了,学会了读楚辞背离骚,对端午的印象再也不仅仅是吃喝玩乐了,而上升到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小时候隐约听大人们谈起过一个老者,他投江以后,人们为了保护他的躯体而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当时懵懂,只记得爷爷每次提起他话语间总是充满爱戴与敬佩。上学之后终于明白,那位老者便是屈原。"集芙蓉以为裳,又树蕙之百亩,帅云霓而来御,将往观乎四荒,"在荒野中踽踽独行,充满痛苦和悲愤的歌声在凉风中回荡,像是一只孤立的白鹤在野草丛生中傲然屹立,他纵身一跃,将满腔的爱国热情注入滔滔江水,将孤独化成伟大的情感;将死亡诠释为惟美的跨越。自其归去,汨罗江畔的墨香和正气升腾了千年。

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歇,有人发问,究竟是屈原造就了端午,还是端午成就了屈原的永垂不朽,答案无从得知。只知道当我们由吃粽子赛龙舟而成长为赏屈子之诗,品屈子之情怀时,光阴荏苒,白驹过隙。日渐成熟的不仅仅是身体和心智,还有我们不断膨胀的想去外面世界闯一闯的梦想。

    多年后的现在,端午的粽香汇成了一抹乡愁,凝成游子心口的朱砂。母亲老了,两眼昏花,双手颤抖,再也包不出粽子,哪怕是最小最普通的一个…故乡远了,两岸青山,老树朝霞,曾经的避风港湾现在却是我生命中的水月镜花,遥不可及,遥遥无期…时光并未老去,反而是我们在记忆的洪流中被裹挟着越走越远,渐渐地,了无踪迹…

    又是一年端午时,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回家看看吧,别让粽香永远只停留于记忆…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一抹历久弥新的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