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行为》,原作名: Misbehaving: The Making of Behavioral Economics,是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中译图书,译者为王易。目前我并没有读完,但我会把它读完,因为我觉得这本书,让我看世界有了新的角度,新的看法。现就我读过的篇章做感想,也不是感想吧,就是写写自己的一些浅薄看法。
第一部分 行为经济学的发轫
第一章 经纪人与非理性的人
作为人类我们其实是视觉动物,大多数的我们只是简单地相信我们眼前看到的东西。背后深藏的本质很少去探究。就像考试最后的成绩分数,它不会影响到最终的等级,和一般的考试结果没有什么差异。但是同学们对眼前的分数很不满意,只是因为它比平常的分数低。但是如果眼前的分数提高的话,同学们就觉得合理。可是,这里两种分数最后得到的等级还是一样的。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因为他们忽视两件事情,一是分数背后的等级才是关键,二是考试的难度增加了。
经济学家得出的结论不都是准确的,因为我们不是他们模型中的“经纪人”,我们是普通人。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假设是,人们做选择时会遵循最优化原则。作者也在文中说了,人们在选择时,不可能总是会选出最优方案。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经济学,来避免可以避免的“错误”的行为,不是吗?
“经纪人”没有情感,他们衡量价值的途径只有金钱。而我们普通人,就是文中说的非理性的人,是有情感的。这使得我们衡量价值的途径不只是金钱,还有我们的感受,我们赋予其独特的价值。或许在经济学家看来我们做了很荒谬的决定,可是那就是我们选择的对我们来讲的最优方案。
第二章机会成本和禀赋效应
对于“统计意义上的生命”和“可识别的生命”也可以用上面我说的,人是视觉动物来看。当你亲眼看到正在流失的生命,你就会觉得痛心不舍。而对于遥远未来的、可能发生的、未知的、流失的生命,人们的感知能力就会大打折扣。换个角度看也是,人们可以看到自己对“可识别的生命”的付出有了回报,挽救了小女孩的生命。但是看不到自己对“统计意义上的生命”上付出得到的回报,因为你无法想象出那些回报是什么样子的。
这篇章节中,作者利用职业薪资水平和职业死亡率计算出了一个生命的价值大约为700万美元。我是觉得这个数字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你如果问一个富人,给你700万美元是否能买到你的生命,可能富人会反问你,给你1400万美元我买你的生命你愿意吗?即使一个普通人也不会同意。但如果是急需用钱治疗她女儿疾病的父亲呢?或许700这个数字不是这样使用的,那它是政府用来衡量基础设施的投资标准吗?这不就是说,贫困国家的人比发达国家的人价值低,因为贫困国家的职业薪资水平低。这种说法我是不同意的。
这篇章节中,作者还探讨了一个问题就是:如果需要承受同等概率的死亡风险,你会要求得到多少钱?作者设置两种问题,问题的答案,一个是最多出2000美元把死亡风险从0.5%降为0.4%,一个是至少50万美元才会愿意将死亡风险从0.4%提高到0.5%。显然由于禀赋效应,这两种问题的答案不会一致的。可是,我想志愿者在做思考时,一般不会思考到一位50岁的美国公民一年中面临的死亡风险概率约为0.4%,而是觉得自己的死亡风险为0。似乎实验者也没有提前告知这个前提。
第三章非理性行为清单
人类的时间和脑力是有限的,所以人们会使用简单的经验法则(启发法)做出判断。人们利用经验法则加快了学习的效率,但也因为经验法则犯下了“可预测的错误”。
在作者叙述经济学家认为有限理性产生的错误完全可以被忽略的原因时,我心想:哈,原来经济学家也会这样不严谨,什么误差是随机的就可以相互抵消,这真的不是在骗自己吗?
第四章前景理论和价值函数
读了这个篇章后,给我帮助最大的是厌恶损失这一点。能在做决策时,提醒自己一下,要把损失和收益一同看待,帮助自己做更正确的选择。
第二部分心理账户
第七章这笔交易到底值不值?
本篇章提到的“获得效用、交易效用、心理预期”中我们应该重视获得效用,按照经济学家的思考,只有获得效用是真正价值的体现,使用货币可以衡量的。而交易效用和心理预期是感性的,会影响我们的判断,让我们做错误的决定,比如购买不需要但是很便宜的东西。交易效用和心理预期不合理的话,容易造成不理性消费,结果造成资源搁置,使资源没有发挥其最大的效用。150美元买的超大码床单不如留给真正需要它的人。但是,如同作者所说,我们也确实在交易效用中获得了快乐,也正是这样的快乐蒙蔽了我们智慧的双眼。而这些快乐,我把它称为“虚假的快乐”,是自我欺骗式的快乐。因为它并没有带给你想象中的价值,或者说,你并没有在商家那里占到便宜。
第八章沉没成本
忽略沉没成本是理性的,甚至是必须要做的。在我没学经济学之前,在做决策时很容易陷入“沉没成本谬误”的错误中,因为我总是把之前的成本也和这件事联系起来,认为是不可忽略的。但是事实上,沉没成本不会因为你做了怎么样的决定而改变无法挽回的事实。这也提醒我们在做某一项决定之前,一定要认真思考周全,因为一旦决定成为沉没成本就会无法挽回了。在我们做决定之前就告诫自己,之后就不要被沉没成本影响了,把所有需要的考虑都放在做决定之前,也就是在它成为沉没成本之前考虑好。比如你花了55美元成为会员,公司承诺给你免运费活动。这也是一种沉没成本,并非投资,因为投资是讲究回报的。在你决定成为会员之前,把它当成一种成本算进去,然后做决策。但如果你已经成为会员,做决策时就不得考虑这一沉没成本了。
我们也可以利用沉没成本谬误,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比如当你交很多钱给健身房时,你是不是就容易会去健身房锻炼自己的身体。就像作者说的心理账户并不总是蠢人玩的游戏,你要好好利用它为自己服务。
第九章漏水的桶与财务预算
从经济学家的角度看,财务预算也是一种心理账户的陷阱。预算剩余会让我们产生不必要的消费冲动。但它不可否置让我们的规划变得简单了。所以我们在面对的财务预算时,要小心掉进心理账户的“陷阱”。
第十章扑克牌桌边的怪诞行为
我认为“庄家的钱”效应就是人们对于很容易得到的钱的珍视程度不如辛苦挣来的血汗钱。越容易得到的东西越不珍惜。是人们很容易犯的错误。理性的经济人,是不应该把获取钱途径的难易程度作为决策的衡量标准之一。应该绕开这个因素,去做判断。
历史上那些做出破釜沉舟、孤注一掷的人都有很大的勇气和智慧,也成就了不成英雄。在如今的现实中没有多少需要破釜沉舟、孤注一掷的时刻。但是在输得很惨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有破釜沉舟、孤注一掷的想法。这样的行为在经济学中称为翻本效应。翻本效应反映了人们心存侥幸、不肯回头的一面。而作为理性的经纪人,或者说在学习了经济学后,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样的行为是不理性的,在赌博这种风险大的项目上,及时止损才是对自己最好的策略。
201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了美国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颁奖词中说,塞勒最大的贡献是将心理上的现实假设纳入到经济决策分析中,通过探索有限理性、社会偏好和缺乏自我控制的后果,展示了这些人格特质如何系统地影响个人决策以及市场成果。
关于行为经济学、理查德.塞勒在学术界的影响、我没有评论的资格。因为我并不了解经济学的全部。但从上面的颁奖词以及书中作者的自述中,我认为行为经济学的给了传统经济学新鲜的血液,让经济学更加完善了。我相信有了行为经济学的帮助,经济学家的预测能更加准确一些了。
读了这本书,使我对周边的事情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那些容易忽略掉的小事。也给自己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也帮助自己纠正一些错误的行为,变得更加理性一些。但大多数时候我还是选择做一个普通人。因为生活有点苦,所以我需要有点“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