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课】第十一次功课:交易策略

第5-10次功课,主题是发掘自己的需求,以及表述自己的需求。

需求,是自己构建交易系统的目标;表述需求,是将目标规则化,更适用于做为构建和测试交易系统的参照系。

从哈尔滨到广州,导航一开,一觉醒来,到了。广州,是目标,不需要做进一步的表述。因为,进一步的表述,是导航在黑匣子里完成的。

如果是古代,书生骑着毛驴,从哈尔滨到广州赶考。需要进行特征表述的,就不仅仅是目标广州了;为了防止迷路太远,沿途的大城镇也得进行特征表述。

我们构建交易系统,面临着比书生赶考更残酷的现实。即,不知道的自己的目的地在哪里。朝廷发来的通知书上说,赴京赶考。

我了个大橘!京城是哪儿?燕京?建康?长安?洛阳?开封?驻马店?

赶上个没文化的书生,会想当然地以为,京城嘛,肯定是北京了。

市场中的炮灰,会想当然地以为,炒股嘛,当然是赚钱了。然而,炮灰从来不想,自己承担的起赚钱的成本吗(实际上是不知道,赚钱居然还有成本)?

因此,交易系统构建的第一步,是明确自己的目标。没有目标,后面所作的,完全没有意义。

交易的能力,需要时间和实践的积累;随之而来的,就是成本。自我发掘的能力,虽然也不是与生俱来,不过,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它主要是在脑子里“想”。理论上,100%是在自己的影响圈之内。

仅从这一点来看,无视重要,且成本低的目标发掘,直奔成本高,且如无源之水的交易系统测试,是真·买椟还珠。

即便,自己对目标的发掘,不能做到100%地符合自己的真实需求。经过深入发掘的目标,大方向应该是差不多的。后续在交易系统测试过程中,察觉到冲突,目标的微调,对交易系统本身,影响不是太大。如果,在后续的交易系统测试过程中,察觉到了比较大的冲突,也能够以此梳理自己错误的逻辑。无论是那种情形,都进一步增强了,自己的发掘能力。

没有经过深入的目标发掘,后续无论冲突大小,都不会将问题溯源到交易目标之上。解决问题的过程,就会像无头的苍蝇。

如果,自己还是有轻视目标的想法,可以尝试从下面两个思路,进行思考——

1、没有明确的目标,自己下一步应该怎么走呢?或者说,怎样知道,自己走的,是不是正确呢?

2、不要试图,以狭义交易层面,逆袭自己的生活层面。

假定,我们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接下来,就是实现目标的方法。

从哈尔滨到广州。可以坐飞机、坐火车、坐大巴、坐船、开车、蹬三轮。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自己的目标。看,马上就同目标联系起来了。

老同学可能会想,师兄,我知道你爱举极端的例子,你这个蹬三轮就是吧!

如果,自己的目标,是拍短视频引流呢?

坐飞机、坐火车、坐大巴、坐船、开车,显然不如蹬三轮更吸睛。

如果,自己是飞天肠粉神教的信徒呢?那就得一路磕头到圣地啊!

很多人看到这个问题,会默认是正常出行需求。然而,正是这个“默认”的“正常”,稀释了逻辑的重要性。

因为,即便是正常出行需求,这个“正常”,也是千人千面。

比如,如果需要中途和同伴碰头,飞机可能就不合适。

可能有人会说,飞机怎么不适合。大不了先飞到同伴的城市,两人再同行啊!

如果,自己从哈尔滨出发,同伴在呼兰。飞机,就不合适了。

逻辑,正是在这些细枝末节中表现,并放大为最终的结果。无视了逻辑,但逻辑仍然在支配着因果关系。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因此,只有在自己有了明确的需求后,开始构建交易系统,才有意义。

这次功课,我们假定在自己有了明确的交易目标前提下,讨论交易策略。

功课内容:

1、在家动手做饭,计划自己烙大饼吃。结果一不小心,做成面条了。想想,面条也不是不可以;反而,扔了重做比较可惜,就这么着吧。上述例子,为什么接受了既定目标的改变,感觉是合理的;弃号重开,反而是不合理的呢?

2、哪个交易策略,更适合实现自己既定的交易系统表现特征。

3、对选择的交易策略,进行常态表现特征分析。

4、题目2和3,是在假定自己有了明确的交易目标前提下。实际上,自己选择的交易策略常态表现特征,同自己目前既定的交易目标(期望系统表现特征),可能存在哪些冲突。

功课说明:

本次功课单独发帖,帖子标题为《第十一次功课:交易策略》,将网址回复到本贴中。

为大家预留两天时间,截止到本周三(2021.12.7)。

你可能感兴趣的:(【功课】第十一次功课:交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