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学传习之:宇宙万事万物的本源是道,道本源是正

如果拿西方哲学的概念来套中国哲学,在诸子百家之中,只有道家完全符合这个概念。西方哲学概念有三大块:本体论、认识论和人生论。道家的一个“道”,涵盖西方哲学概念的所有,“道”即是宇宙之源:本体论,又是宇宙运行规律:认识论,还是人生遵循的准则:人生论,所以《道德经》在西方成为哲学中经典中的经典。从这点来看,中国哲学起点比西方哲学要高,西方哲学是以古希腊哲学为代表,古希腊哲学又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而苏格拉底追求的“真理”,柏拉图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这些哲学范畴,就是老子所提的“道”而已。所以,说老子是世界哲学之父一点也不过分。

  在中国思想史上享受至高无上地位的应该是老子,而不是孔子。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老子的“道”,是教导人类追求真理,而孔子的“仁”只是“道”的在人伦方面的解释而已,而解释又未必正确;第二:严格说,儒家的思想源于道家,是隶属道家的一个分支。为什么这样说呢?“道”是宇宙运行的准则,而孔子的“仁”是人的行为准则,人自然属于宇宙,所以,“仁”是“道”的分支。老子的思想范畴远远高于孔子,孔子是把老子的思想分解后,具体化研究,其范围和形式都低于老子。历代王朝之所以尊孔,是因为子的思想具备教化功能,同时还有强烈的愚民功效。而老子的思想是鼓励人们追求真理,在现实社会和国家管理之中,真理往往是统治阶级的大忌。所以,历代统治者会尊孔,而社会精英层,也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古代称为“士”的群体,从内心深处更偏向于道家。



“道”是什么?《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无法用言语能表达清楚的,但又是确实存在的,它是宇宙运行的规律。而“德”又是什么呢?“德”就是“道”的外在显现形式,就是一切按“道”的规律做事,所谓的有德之人,就是在践行“道”。

儒家的核心思想就是在人伦方面践行“德”。

法家的核心思想是在集体、国家层面维护“德”。

理学的核心思想是群体社会遵循“德”的准则。

先说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在发展过程中,有几次变革与完善。孔子提出“仁”和“礼”,孟子提出“义”和“智”,董仲舒在“仁、义、礼、智”的基础上,把法家的“君臣、父子、夫妻”的相处准则和人与人的相处准则“信”吸收过来,改良后,提出了著名的“三纲五常”,他又把原属于道家的“天人合一”和“万物齐一”发挥成“天人感应”,并传播万方,从而奠定了儒学的庙堂地位,儒家之所以能登上庙堂之高,要得于融合法家和道家的核心思想。

儒学发展到宋朝的时候,周敦颐再次把道家的“道”儒家化,就是提出社会运行之“道”及社会存在的通则,这个“道”在这里被称为“理”,也就是后来被定为官方的意识形态之学:理学。当时还出现一门学问,就是陆九渊的心学,但当时官方认定朱熹而非陆九渊,所以当时心学并未占主导地位。到了明朝王阳明的出现,让心学大放异彩。王阳明在其心学中提出的“致良知”影响深远,蜚声海内外。良知是什么呢?就是人心的“道”。



再说法家。法家历来被称为称霸之术、帝王之学。战国时代,法家被称为强国之学,管仲用法家思想强齐图霸,法家的商鞅主导秦国变法,迅速让处于穷乡僻壤的秦国翘楚于战国七雄,嬴政又利用法家的韩非子、尉缭子、李斯等人思想统一六国。法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法度。法度是什么呢?真正的法度就是“道”在国家运行的显现,治国之道。也是在国家层面践行“道”和“德”尺度,这个尺度就是国法。在秦朝之后,法家为什么没落了呢?因为法家虽是强国之道,但不是驭民之策。治国之道是强大国力和驭民、训民的结合,否则不能长治久安。所以,法家的思想被改良后隐藏在儒家思想中,共同体现了统治者的要求。

中国悠悠几千年的意思形态研究,就是在研究探讨“道”在各个领域的存在形式而已。

儒家的“仁”,是人伦的道;

法家的“法”,是国家的道;

墨家的“兼爱”,是社团组织的道;

兵家的“谋”,是用兵的道;

理学的“理”是社会的道;

心学的“良知”是人心的道。

佛家所悟的佛法就是道,所以就有得道高僧只说。



西方也一样,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存在主义的“存在”等,都是“道”的另外显现形式。

“道”作为宇宙的本源和运行规律,那么“道”的本源是什么呢?“道”的本源就是正。

万物因“正”而存在。宇宙是由正能量物资构成。社会的核心价值是正义,法律的核心价值也是公正,人的本性为正,生命的核心价值也是正。所以,“正”才是世界本源。

你可能感兴趣的:(正学传习之:宇宙万事万物的本源是道,道本源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