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林,字玄鲲,号文忠轩主,当代著名书法家。
2005年,应澳门林则徐纪念馆馆长之邀,参加纪念先祖林则则巡阅澳门166周年活动,受邀书写先祖林公则徐诗句海纳百川书法作品,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桦上台亲接,同时亲颁郑林(文忠轩主郑玄鲲)澳门林则徐纪念馆荣誉顾问。
2008年5月,应邀参加河南卫辉比干公诞辰3100周牟全球纪念大会,受邀书写长二米六比干庙财神殷楹柱联,己挂出。受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之邀,书写先祖林公则徐座右铭整八句,被该院收葳。
2008年,郑林(文忠轩主郑玄鲲)应邀参加韩国半岛和平大会活动,受邀书赠韩国利川市市长书法作品;做为国际间的文化传承与交流。广东虎门林则徐纪念馆收藏郑林(文忠轩主郑玄鲲)书写先祖林公则徐《十无益》和《回疆竹枝词》30首书法作品,颁其收葳证书。
2012年,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之邀,为笫六届泰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笫六届换届大会,题写书法作品,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行。郑林(文忠轩主郑玄鲲)书法作品多次应邀参展,获得国际奖项,被海内外知名企业,及友人认可赏识并收藏,融入市场受到好评。
2014年,书写先祖林公则徐回疆竹枝词30首书法作品约13米,参加全国民族大团结名人名家书画展,在国家博物馆一层大厅展出,展后作品被新疆伊犁市政府收葳,颁发证书;之后由香港文学出版社出版郑林(文忠轩主郑玄鲲)隶书《林则徐回疆竹枝词》30首,全球发行。
2018年,郑林(文忠轩主郑玄鲲)参加巴拿马世界万国博览会,书法作品获得世界华人书法艺术产业功就奖,获得证书。
2018年,由美国集邮集团,出版世界邮票上的中国艺术名家郑林(文忠轩主郑玄鲲)国礼世界珍邮书法邮册专辑,其中一幅书法作品(观云)被定为世界珍邮国礼首发纪念封,全球发行。
2019年受邀参加首届非洲华侨华人论坛,书法作品赠送非洲博茨瓦纳和统会。
2021年,党的百年诞辰和香港、澳门回归百年之际,复兴文化典范,由香港邮册集团,澳门集邮网联合出版,中国艺术名家郑林(文忠轩主郑玄鲲)书法邮册,全球首发。
2022年,郑林(文忠轩主郑玄鲲)书法四尺和六尺无欲则刚和海纳百川作品,被中欧国际春拍会上,拍卖成交。所取得的书法艺术成就,被企业家日报于2022年6月刊登一整版发。
郑林(文忠轩主郑玄鲲)书法作品在南京总统府参加书画展,展后书法作品被南京总统府收藏,并向其颁发收藏证书。郑林(文忠轩主郑玄鲲)书法作品,同时被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及林则徐研究委员会,所邀书写走向世界。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在孔子看来,在家庭(包括家族)与社会生活中,首先必须解决好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对男女这两类生活角色,严格而明确地做出区分与界定。这也就是《礼记•丧服小记》所谓,“男女之有别,人道之大者也。”对于其中的原因,《礼记》进而做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
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昏义》)
男女有别,然后父子亲;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万物安。无别无义,禽兽之道也。(《郊特牲》)
以上两例的共同含意是说,只有对男女这两类生活角色,加以严格而明确的区分与界定,才能依次使夫妻关系正当而稳定;才能使父子之间生成血缘亲情;才能形成人伦道义;才能确立起礼乐制度;才能使家庭与社会和谐而安定。总而言之,只有这样才能使家庭以及社会成员,普遍超越动物性自然人格,从而实现其人生的理想人格化亦即仁。
如何具体落实男女有别?在孔子看来,这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其一是从其日常起居与活动场所方面,加以明确区分与界定。在《礼记•内则》中,对此就有具体而详细的载述。例如该篇载曰——
为宫室,辨外内。男子居外,女子居内。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
其意是说,为了具体落实男女有别,住宅的规划建制,不仅应分为男外宅与女内宅;而且外宅与内宅不能共用一口水井,男女不能共用一个浴室。
其二是从其行为准则方面,对男女之间的日常交往与相处,加以规范与界定。其基本准则就是所谓的“男女授受不亲”(《礼记•坊记》)。男女授受不亲的字面意思是说,男女之间不可手递手地交接物品;而其更深层的思想含意是说,男女之间的交往与相处,其行为不可过于亲昵,而应适当保持一定的距离。
在孔子看来,男女授受不亲这一基本行为准则,理应贯彻到男女交往与相处的各个方面。《礼记》中就有诸多关于这方面的具体表述。例如《曲礼上》所载——
男女不杂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栉,不亲受。
其意是说,在聚会场合,男女不应混杂地坐在一起,而应分开各坐一处;男女不可共用一个衣架,不能混用毛巾与发梳;男女不宜手递手交接物品。再例如《曲礼上》所载——
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兄弟弗与同席而坐,弗与同器而食。
其意是说,女子出嫁后再回娘家时,与其同辈的男子们,就不能再与之同席而坐,同器而食。此外又例如——
叔嫂不通问(《曲礼上》),嫂不抚叔,叔不抚嫂。(《杂记下》)
这是在说,叔嫂之间,不宜相互往来而致问候。小叔子死后,嫂子不能像其他家人那样抚尸而哭;嫂子死后,小叔子同样也不能抚其尸而哭。诸如此类的具体事例尚多,这里不复赘述。
基于其“中庸”观孔子认为,男女授受不亲这一基本准则,当然并非是绝对不许有所突破;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完全可以对其做适当的调整与变通。例如——
非祭,男女不交爵。(《礼记•坊记》)
非祭非丧,(男女)不相授器。(《内则》)
这也就是说,在祭祀的场合,男女之间就可以相互献酒;而在祭祀与办理丧事的过程中,男女之间也就可以手递手地交接物品了。
孔子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夫妻关系做了基本定位。
其一,孔子首先对夫妻双方的各自特性,做了明确区分与认定。在这方面,孔子引入了《易》学思想,来作为其立论的哲学思想基础。《易传》载曰——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夫坤,天下之至顺也。(《系辞下》)
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坤•文言》)
至哉坤元,万物滋生,乃顺承天。(《坤•彖》)
其意是说,体现了天道的乾道,具有最刚健的特性;体现了地道的坤道,具有最柔顺的特性。坤道顺承天道的四季变化而行,从而共同化育生成了世间万物。基于此,孔子又进而指出——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系辞上》)
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文言》)
这两例是说,乾道成就了男人的特质,而女人秉承了坤道的特性。将其具体落实到夫妻关系上来,这也就是说,夫道主刚健而进取,妻道主柔顺而顺随。这也就是通常所谓的夫倡妇随。
在孔子看来,妇顺之德的养成,必须经过长期的学习与培养。例如《礼记•昏义》载曰——
是以古者妇人先嫁三月……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所以成妇顺也。
这是在说,女子出嫁之前,还要对其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集中培训。其内容主要就是,关于作为妻子的应有德行、言语、仪容与仪态,以及女红与家务劳作等,从而使其最终养成妇顺之德。
在孔子看来,归根结底,妇顺之德乃是“坤道成女”的特性使之然。孔子强调妇顺之德,并非是主张为妻者绝对屈从于夫权。这是因为,孔子同时又特别强调,为夫者必须切实践行其“夫道”,必须充分发挥其“乾道成男”的特性,始终坚持刚健不挠而积极进取。这也就是《易传•乾象》所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其二,孔子对夫妻双方的职责分工,做了明确的区分与认定。总括而言,这就是男主外而女主内。所谓男主外首先是说,丈夫主要负责家庭外部事物,其首要职责是,保障家人的物质生活需求。这也就是孔子所谓——
“男子者,任天道而长(养育)万物者也。”(《孔子家语•本命解》)
所谓女主内是说,为妻者主要负责家庭内部事物,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操持家人的衣食等日常生活,以及妥善保管家中的生活资料与财物等。这也就是《礼记》所载——
以成丝麻布帛之事,以审守委积盖藏。(《昏义》)
孔子关于男主外而女主内的这一基本定位,在抚养与教育子女方面,体现得尤为典型。在孔子看来,幼年子女的教育与培养,这主要应是妻子的职责。丈夫在这方面,则主要是以身作则,为子女做出表率,而非时时事事都要耳提面命,而且为夫者也不宜过分亲昵子女,而应与其适当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也就是《论语•季氏》所载陈亢曰,“君子之远其子也。”在孔子的“父子”观中,对此将做进一步的具体介绍,这里暂不具述。
综观上述可见,在孔子看来,夫妻原本是刚柔相济、阴阳互补、和谐并进的共体关系,而并非是各自独立的对等关系。以天子与其后亦即妻为例,这也就是《礼记•昏义》所载——
故天子之与后,犹日之与月,阴之与阳,相须(待)而后成者也。
孔子“人生价值”观的核心价值,是实现人生之仁(详见君子篇下之孔子的“生死”观一节)。进一步具体而言,亦即在实现自我人生理想人格化的基础上,同时帮助他人实现其人生的理想人格化。将其具体落实到夫妻关系上来,这则要求,作为刚柔相济、阴阳互补、和谐并进的共体,夫妻双方理当各安其位、各尽其职,从而带领家人共同实现其人生的理想人格化,亦即实现家庭之仁。这则是夫妻相待与共处的根本原则,同时也是夫妻相互结合的根本目的。
为了更好地坚持实现家庭之仁这一根本原则,孔子对夫妻的相待与共处,提出了以下两方面的基本要求。
其一,必须依礼而行。在孔子看来,夫妻相待与共处的根本原则或曰根本目的,乃是为了实现家庭之仁;而礼作为社会行为准则与伦理规范,则是仁的外在表现形式。基于此孔子强调,夫妻的相待与共处,首先必须依礼而行。以夫妻之间的爱情为例。在孔子看来,夫妻作为人生的亲密伴侣,固然理当相亲相爱,这也就是《礼记•昏义》所谓“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但孔子同时又强调,夫妻之间的相亲相爱,必须依礼而行。例如《礼记•昏义》所载——
敬慎重正而后亲之,礼之大体,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
这是在强调,夫妻之间的相亲相爱,首先必须持以严肃、恭谨、庄重的态度。这是“礼之大体”与“夫妻之义”。又例如《礼记•祭统》所载——
夫妇相授受,不相袭处,酢必易爵,明夫妇之别也。
此例是在强调,不管夫妻之间是如何恩爱,也都必须遵守各种具体时境中的相应礼规仪则,从而体现“男女之有别,人道之大者也”(《丧服小记》)。例如在祭祀这一庄重的公众场合,夫妇二人授受物品时,也不可都用手去拿器物的同一部位;相互回敬酒时,则必须另换一只酒杯。
其二,必须符合于孝道。在孔子看来,夫妻相待与共处的根本原则或曰根本目的,乃是实现家庭之仁;而孝道则是,维系家庭血缘亲情的保障机制,或曰维系家庭的精神情感纽带。孝道一旦遭到破坏,不仅会导致家庭的解体,而且所有家庭成员的道德人格,也必将会受到严重伤害。所谓实现家庭之仁的根本目的,则更是无从谈起。基于此孔子强调,夫妻关系并非是隔绝状态下的二人世界,而是家庭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因而夫妻之间的相待与共处,必须符合于孝道。以妇顺之德为例。《礼记•昏义》载曰——
妇顺者,顺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
其意是说,所谓妇顺之德,首先是孝顺公公与婆婆,并且与家人都能恭顺和睦相处,然后才是恭顺而称心于丈夫。又例如《礼记•内侧》所载——
子甚宜其妻,父母不说,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
“是善事我”,子行夫妇之礼焉,没身不衰。
此例是在说,丈夫虽然很喜爱自己的妻子,但其妻如不能孝顺父母而得其欢心,则理当休妻;如果丈夫虽然不喜爱自己的妻子,但是妻子却孝顺父母而得其喜爱,丈夫则应终身以夫妻之礼对待妻子。
近代以来,孔子关于夫妻相待与共处的思想认识,颇受诟病,认为孔子否定妇女的权利与自由。究其原因,这其实是今人与孔子的致思理路不同所致。对此有必要再最后做一简要说明。
近代以来,人们多把夫妻关系一分为二,把夫妻双方看成是各自独立的个体,两者之间是对等关系,于是逐渐生发出了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爱情至上等思想主张。孔子则是把夫妻关系合二为一,把夫妻双方看成是刚柔相济、阴阳互补、和谐并进的共体。这则决定了,孔子不可能会形成上述现代人的思想理念,而只能是高度重视夫妻双方各安其位、各尽其职、协同共进,从而共同实现家庭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