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己的深度对话(一)

前段时间在回家的高铁上,因为看纪录片而将电脑的电量耗尽,借此想到了自己当时的状态,整个人像被掏空了一样,不想看CPA,不想看投资相关的信息。不过这样反倒能让自己静下心来,与自己来一场深度对话。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有的时候比CPA本身还重要。

来到现在这家投资公司也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一年里面项目看得并不多,但即便是从有限的项目中,以及在和同事朋友的相处中,自己也在持续发现问题和缺点。

爱奇艺上面有部纪录片,叫做《生命方舟》,其中一集讲述的是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对医生的培训方式,对其面试与实习的安排很感兴趣,也觉得很有必要。他们的理念是,作为医生,不仅仅需要关注医术本身,与他人的沟通方式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医疗是这样,做投资其实也是这样,在学些硬技能的同时,难免会被模糊视线,忘记有的时候软技能和目标才是更重要的。

我不妨就用类似采访的形式,尝试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复盘,尤其是针对读书生涯。工作一年难免会遇到瓶颈,而现在投资行业也并不好做,所以也想考虑利用投资行业时间灵活的优势,对周围的同学朋友做些访谈,跳出自己的舒适圈,看看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看法,也看看自己在将来有没有新的发展路径。做投资,访谈是必备的技能。既然自己还没有胆量去采访别人,那就不妨就从采访自己开始。


1. 你父母分别是做什么的?他们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哪些是正面的,哪些是负面的?

我认识不少家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辈就已经是知识分子的,比如教授、医生、公务员等。然而很遗憾,论出身,我父母的父母都不是这个社会的中上层,爷爷奶奶是农民,外公外婆是工人,而我父母就分别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父母双方兄弟姐妹都比较多,他们小的时候也吃了不少苦头。但很幸运的是,老爸从农村考到了大学,老妈也是在不错的大学读书。毕业后老爸就去了研究所,之后就从研究所出来,用自己的技术“被迫”开始了创业,到如今,他的生意也越做越大。所以我虽然认为国内的一些状况依然不合理,但不得不说,自己目前的状态必须要感谢这个时代,一个能够靠着自身努力改变阶级水平的时代,否则我估计自己也只是在工厂或者农田里面,没有时间让自己有太多的思考。

正面的影响列举两点,一是我自己不必去为物质工作,而更多可以考虑自己到底最想做的是什么,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去多尝试。也可以在疲惫的时候适当停下脚步,把节奏把控在自己手中,而不是被这个社会强行推着走;二是自己多少吸收了老爸的一些思想,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慢即是快”,他用十几年的时间将生意越做越大,而我自己在做投资的时候,对这一点也是深有体会的。

负面影响自然也是有的,就是自己有的时候视野不够广,想问题不够全面,而这一点给自己的读书生涯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在后面会详细提到),而家里没有读书的氛围(老爸只读自己本行相关的书,而老妈在家的时候看书看得也不多),所以在这方面,我自认为比身边大部分同龄人要差很多,这也是我现在正在着力弥补的方面。


2. 你读书的时候的专业是什么?现在是否还在从事自己的本专业?后悔过选该专业吗?

我:这个是受我老爸的影响比较大,当时他给我的定位是“学理工不学经管”,而自己由于在国内没有途径去询问他人,加上在英国读预科的时候自己也不是很主动(其实那个时候关于专业,我有非常多的途径去问周围的人),所以也就受老爸的影响,阴差阳错地选择了化学这个专业而没有去多做研究(之后也会提到做投资给我带来的最大改变),即便是研究生阶段选学校时,自己也没有去主动思考到底兴趣点在哪里(当时自以为知道),同时也少了点魄力彻底转行,也并不知道去向他人进行求助。至于现在从事的工作,与本专业关系已经不大。

至于是否后悔,我觉得也要看怎么定义“后悔”。当然如果从金钱和人脉的角度来说,这个专业的确有很大的缺陷,当然主要问题还是我自己造成的。但回过头来看,如果真的直接选择了金融或者计算机作为自己的专业,前景一定就会好?毕竟金融行业很多人也是去了银行做客户经理甚至柜员(这也是我不推荐去银行的原因),也有人毕业了大半年才找到一份工作,而且也并不是那么称心如意。如果一定要开启上帝视角,那我也没什么好辩驳的,当时的选择自然有当时的局限性。蝴蝶效应在哪里都会发生,一个选择的变动,影响的就会是后面很多年,怎么能够确定the road not taken一定比the road taken更平坦?

不过总体而言,化学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专业选择,至于原因,在后面会提到。但是,这个世界是没有后悔药可吃的,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只能去承担,并尽早纠偏,将损失控制在最小,后悔只会徒劳增加一件事情的时间成本。就好比买了好几年的股票,到最后发现企业董事长是骗子,这种情况你是要继续等,还是亡羊补牢,尽早止损?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与自己的深度对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