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的路上,所有的鸡毛蒜皮都可以是点滴幸福

从前天开始,儿子每天晚上都要讲一个伊索寓言的小故事录音,然后上传到喜马拉雅平台。孩子对此事没有很抵抗,但对讲故事录音兴趣并不高,基本就是自己先读两遍,然后自我感觉可以流畅读下来了,就开录,就算录得不是很完美,有个小卡,或者多字少字的,他也不在乎。

昨天晚上录第四个,最后几个字没录好,我本以为他会重新录,可是没有,他想用音频剪辑功能剪掉后边几个字,那样就可以只重新录后边部分,折腾了好几分钟,(如果重新录也可以录好几遍了,才一分钟的故事)。好不容易在爸爸的帮助下剪好了,结果爸爸帮他上传的时候没有选对专辑,在点击发送的前一秒,他大喊道:“啊,你发错地方了!我白录了……”说着,急的要哭了。他爸一看,大声说道:“那有什么,还可以改过来啊! 不要这么大惊小怪的!”我这时赶紧插话说:“没事儿,能改,还没发呢。”改完后,孩子还不放心,哭丧着脸说:“那是不是两个专辑里都有了啊?”让他看了没有之后,他放心了,但做家长的不淡定了,看到孩子对一件芝麻大的小事如此反应,心里的那个无名火无名地起来了:自己孩子咋就这样?不值当的事情,有什么大惊小怪!不说两句,怎么对得起“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于是,他爸用比正常说话分贝高一倍的嗓音说:“儿子啊,让你自己说说,这值当的哭吗?你不是一次闹这样的事了,你自己好好想想,这叫个事吗?真是的。”说完直奔卫生间去睡前洗漱了。不说还好,刚才的泪已经褪去了,这一说,孩子眼里的泪和委屈的哭脸几乎同时出现。

我见这情景,得了,又惹上了。但这次我没敢随便说话,我飞快搜索脑子里关于育儿沟通类的技巧:我孩子现在属于委屈?不被理解?还是?感觉自己被训斥?我该用哪个对策才能对症呢?共情?安慰?训斥老公?天哪!看再多的育儿书,应用起来还是不太上手啊!于是我情急之下,选择了替儿子教训他爸:“你干嘛呀?还说孩子,你自己至于的吗?喊什么呀?好好说不行吗?”先生默不作声,用肢体语言向我展示:知道了,我错了,我没控制住自己,下次一定注意。儿子呢,看到有人帮了,更觉得自己委屈得理所应当。我赶紧拉儿子一起坐沙发上,非常可亲的说:“儿子,妈妈非常理解你,(其实不是太理解)”,刚听到这一句,孩子就主动道出了心中所想:“我不想重新录,如果发错了我还得重新录……我还要画画呢,总录这个我就没时间画画了,我早就说了,睡前画会儿画,我本来就不是太喜欢录这个,呜呜……”

哦……原来这样,他还有自己更想做的事情在等着做呢,所以想懒省事,草草把这个结束。而做家长的我们呢,见到孩子那些不让我们满意的行为,眼里心里就只有这件事了,越这样越难以达到共情,或者去找背后的缘由,我们看到的只是他的外在反应,觉得他不该如此,或者说这样表现让我不满意,我的孩子怎么会这样之类,或者不喜欢他对待这件事的态度,于是对孩子表现出了不理解和轻微的指责。

后来我很轻松地跟孩子说:“既然如此,那就抓紧时间画画吧,时间不早了。”

孩子画了近半小时,画完还跟我分享了他的画,是关于舒克和贝塔的,我欣赏地说:“真不错,你明天把他涂上色,我拍照发到皮皮鲁公众号!”。儿子立马带着高兴的心情,恩怨一笔勾销,挂着笑脸走到已经躺在床上的他爸旁边去讲解他的画作了,我一看马上要十点了,有点着急,不想让孩子每天睡得晚,睡眠满打满算八个小时,这对小学生来说,很伤身体,严重睡眠少。所以脑子里的想法立马转码成了声音,脱口而出:“赶紧的赶紧的,别说了,抓紧时间洗漱了,洗漱完再说其他的。”

其实是很无心的一句话,就是看时间不早了,催促一下,没想到孩子因为被打断,不高兴了:你总说不让别人着急,你自己却总着急。我无辜受冤的说:“没有啊,我没着急呀。”他说:你看,只能别人着急了你说别人,你着急了就不能让人说,说了你你也有好多理由开脱。我 :……

他这是在为他爸鸣不平吗?还是我确实这样呢,其实我当时说他爸着急,一来发现他爸确实着急了,再就是为儿子的情绪开脱,让他舒服些,结果……给自己埋了个坑。

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时有发生,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常年积累下来的处事习惯,看到孩子因为某件事的表现不合自己的预期,自己的言行也就回到了之前的老样子,一直说自己要学习,要痛改旧习,要身教示范,但骨子里的下意识反应和多少年的习惯,真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彻底改掉,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确切的说是我们自己成长过程中我们已经习惯的被对待的方法)。这更充分证明了:

1. 知行合一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

2. 改变旧习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要下很大的决心,去自我反省,自我察觉。

突然想到郑渊洁说的话:要感谢孩子的出现,是他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给你这个机会,你要抓住,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人生只有一次,孩子的成长也只有一次。

上次开完家长会成立的家长学习群,如其他所有学习群一样,先开始群语音授课,大家都很积极热情,没几天学员们就销声匿迹了。至于真的做了多少笔记,那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复盘了吗?反思自己了吗?在实践中去应用了吗?如果没有深深的自我反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那个老旧的自己没有那么容易就摆脱的!不退去旧壳,又如何能美丽蜕变呢?

我很喜欢的一位艺术家说过:每次俯下身子,用心跟孩子沟通,仔细观察他们,就会发现孩子于我是个宝藏,从他们身上我可以源源不断获得感动,喜悦,欢乐。

可能,大多数不受孩子欢迎的家长缺少的还是对孩子的理解吧,这个理解就是站在他的角度去想问题,用一颗孩子的心去感受孩子遇到的每一件事,而不是用我们那被社会洗染了不知道变成什么颜色的思想去揣摩孩子。

希望每一位进取的家长都能化茧成蝶,华丽蜕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育儿的路上,所有的鸡毛蒜皮都可以是点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