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成长

岩泓

图片发自App

摘要:我,教师出身,一直担任中学英语教师,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对心理学有浓厚的兴趣,通过必修课、课下自修以及对自己人格成长过程的反思,自觉不自觉地用运了心理学的内容;在毕业后的教学实践中,尝试用运了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正式担任心理咨询课业后,不断去用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理论指导日常教学、以及老师的来访和学生的咨询工作,“助人自助”,在帮助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的一次次咨询过程中,师生们的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从他们身上回馈出的正能量“反哺”了我的心灵,使我的内心笃信:铸就灵魂,构建健康的人格是最重要的。教书,首先要育人。

关键词:成长历程  自我分析  职业分析

我是一个从小就一直听话、好好读书、取得好成绩孩子。上大学第一次离开家,和同学生活在一个宿舍里,我的生活眼界从此就有了一个很大的开阔:同龄人之间自由、近距离的交流,第一次到同学家参加了她的生日趴:她父亲送给她一辆大弯梁的自行车,她母亲在她父亲的吉它伴奏下为她献歌祝福,场面上的我笑啊。回到宿舍,我把自己蒙在被子里,压抑着自己的哭声:看看人家的父母,看看她的生日礼物。自己那颗心在温馨又幸福的画面下是那么敏感又脆弱,隐隐约约就觉得:哪里不对?于是,我就拿起了《生活中的心理学》,大学里的《心理学》必修课堂上,我听的格外专注,从图书馆借来了《梦的解析》,弗洛伊德,记住了他的名字,他的作品似懂非懂......

大学毕业了,突然对自己接受过的教育爆发了:讨厌强迫、讨厌教育程序、没有自主、没有思考。最可怕的是:自己每天完成所有就是敷衍一样的机械。

图片发自App

  我成为了一名教师,站在讲台上:讲授英语、教书、反省,学生成绩不理想,我就狂躁不安,尝试着用自己的读书经验和体会和他们交流,同时聆听他们的想法和内心,静下心来:以前的教育似乎是合理又悖理的,教育程序是必不可缺的,完全否定似乎是错误的,至今还记得那个让我心跳的教书案例:一个男生因为在我讲课时说话,情急之下,我怒言呵斥,下课后,校长递话给我:那个学生不想活了!我吓坏了,央求党支部书记,临时借用他的办公室,算是安抚那个学生:我很真诚地告诉他:批评言辞过激,伤了他的自尊,但是也希望他能从我的角度想想......

  那次交流之后,后续故事发展出奇的好,First time我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那么重要,心与心的交流有如此的神效,也许就是从那一刻起,我意识到:如何做一个老师。再后来,每每学生的学业成绩达不到理想,我都会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和他们一道经历,虽然我是老师,但是我更愿意是他们的朋友,不想让他们那么“生”份我,我更喜欢他们用自己人的那种眼神看我。再后来我教“牧区班”,更因为那个班的学生,彻底改变了我。

  我教他们两年,也许是我温和的教育态度、也许是我注重学生内心世界的教育理念,牧区班的孩子的学习状态正是我的理想所期,他们非常用功、很自觉的学习,他们的成绩超过了“城市班”的,一个男生尤为突出,他一步步地进入了高中、大学、出国留学硕士、博士,日本的筑波大学向他发出的offer,是由于他流利的英语和诚信的品德。他现在已为人父、为人夫,是北京汉能能源的一名企业中管,他邀我加入他的微博,和他一起经历、领略,在他的一封e-mail中有“至今回想起来,学习英语竟然是那么快乐的一件事情”的评价。“教学相长”我教会学生学习,他们又将自己的所学“反哺”给我,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没有专业的心理授课,但是我们的心是相通的,我们的感情是融洽的。它激励我更好的对待学生,不仅是专业上的传授,重要的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他们,用心去教他们。

  再后来,我读研了,通过专业的提升,心境的提高,越来越明晰地感觉到教书育人的涵义:铸就健康的灵魂,调整健康、平和的心态,树立健全、积极地人格。完成学业后,我毅然向学校提出开展心理咨询的设想和要求。

图片发自App

我正式接手的第一个心理咨询案例发生在我的课堂上:

八年级的一个男生很专注地在桌位抽屉里,看一组不雅钢笔画,我没收了了那个图画本,向校长请教,他的答复简单又直接:请他的家长来。我没有按照他的指令做。事发两周后,在周末的班会上,我对着全班同学谈这件事:A同学说那画不是他画的,我仔细看了那笔触,他的笔法确实没有那么老道,而我今天想要给大家说的是:A同学长大了,他想要了解、需要知道。但是他自己却把这定位很低,认为那是猥琐、下流,黄色的内容。其实处于青春期的你们都应该知道:我从哪里来?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你们比老师聪明,不怕你们笑话,我生了我姑娘,才知道孩子不是从妈妈的肚脐生出来的。我们大家的身体由于性别不同、生殖器不同之外,其他各个组成部位基本相同,以后有谁想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向专业的生物老师请教或者找我,我可以请专业的老师为你们做科学、系统的讲解,消除你们这个盲点,解除你们的好奇心。后续就是他们的眼光很认可我,我被亲切地拥戴着,那种幸福是我从心灵深处能感受到的。

图片发自App

  这是我第一次很正式地心理疏导过程,也是我第一次在学生中间,没有师生之分的平等的和他们开展的真实交流。 回想对于整个事件处理过程:没有按照校长的指示、没有简单地去指责学生A,因为我一直都没有勇气和学生展开“性”这个话题,在家庭、在教育界、在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传统文明的国度,它的文化矜持、内敛,熏陶着人们都小心翼翼谈“性”色变,我不想学生再愚昧,更不想让他们以自己幼稚、不正确的方式“自学”,我纠结了两周,鼓足了勇气,在全班打开了那个话题,同时尘封在我心灵的那个“性禁忌”的“签”,也就自然被揭去了!

    后续又有了故事:A没有按时回家,他的父亲没有联系班主任,而是联系我,我感受到了来自家长对于我的信任和感激:是我对孩子的正确疏导和引领。我又一次感受到来自心底深处的幸福:认可我的眼神,没有被“生份”。我告诉他:有时间需要大家一起交流,你们夫妇应该知道,A在成长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早恋、青春逆反、厌学、迷恋网吧、抽烟、打架、抑郁、辍学、离家出走、自杀、心理自闭、性取向问题(男生女性化、女生男性化)......这些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就像是打开学生写实生活的百科全书,我的心灵一次次的和着这些鲜活的案例经历着,我努力倾听、疏导、引领着,每完成一次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帮助他们重振生活、再树学习目标、纠错歧途、遏制冲动时,我的内心也在一点点强大,在对他们回访时,看着他们自然、放松、重绽青春笑靥时,内心的那种幸福再次升腾:这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业绩,是一个老师真正的追求:教书育人。

  回想这么多年,我一直坚守着这三尺讲台,让我驻足留恋的是学生求知若渴的眼睛,更喜欢他们无拘无束的亲近我,当他们长大成人,步入社会,再次遇到我时,认可我的眼神,和我自然交流他们的近况......

图片发自App

  “助人自助”这是心理咨询工作的宗旨,用自己的心和学生进行真诚沟通、交流、疏导、引领,他们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自己和自己所面对的一切,无论他们的未来怎样,却总能从他们的身上感觉到正能量回升,这些回馈的信息又自信了我的心灵,强大了我的内心。于是我更加笃信:铸就灵魂是人的根本,构建健康的人格最重要:教书,首先要育人。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年版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年版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年版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