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英语的第一本书》——英语思维大爆炸

致谢

学习之路充满了挑战、艰辛和曲折,我相信挑战和艰辛也不过是凌晨的挣扎和午夜的沉思,愿意的话总能应对,但有些曲折却属于客观因素,信息缺失导致的后果可能很严重。在学习英语的道路上,曾经钻入了各种小胡同,一番努力不过是在巷弄里乱闯,回到原点也是常有。直到加入核聚老师的英语学习群,到机缘巧合加入到展翔的学习群体后,英语学习才慢慢展露了本来的样子。因此感谢展翔,她推荐的文章、书籍、方法乃至传达的信念深刻影响了我对英语的学习态度和认知;感谢核聚老师,他的指引贯穿了进两年的CPA考试生涯并将一直引导未来前进的方向;感谢英语群的小伙伴们,这股澎湃涌动的潮流产生的力量使我不敢懈怠,只能不懈追赶,尤其感谢群里的一位小伙伴提出了用百词斩背单词,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她的ID,这里由衷的感谢她,希望她能看到。

一、“十聋九哑”,为什么我们不会听和说

1、为什么听不懂?听力障碍是首要问题。我们习惯在大脑中使用母语翻译(即将英语单词翻译成汉语意思理解),这会严重拖慢我们的听力能力,因为大脑缓存只能处理4秒发音和7个字节的内容,过时不候,母语翻译由于不可能跟得上正常讲话速度,所以我们听不懂也无法理解。

2、为什么不会说?因为听不懂。英语学习中说的能力处于末端,正确顺序是先学会听,然后是读、写、说,我们从小的教育把重点放到了读写说,唯独很忽视听力以及相关的单词读音学习,核心能力缺失,自然学起来费时费力还效果不佳。

3、听不准即读不准。如果没法听准,说明你在进行大量的错误输入,结果只能导致用的时候错误百出,根本不可能和标准音相符。

4、如何破解英语听说难题?从练习听力形成英语思维开始。

二、“英语思维”给你好看

1、“英语思维”表现形式:大脑能自动预测和确认听到的内容。

2、“英语思维”具体原理:建立语言的声音与其代表的概念之间的联系,具体来说就是声音能够和其代表的图像、动作、抽象概念建立直接联系,而不通过母语进行中间的翻译过程,缩短了反应时间,自然听的快、读的快、说的快、写的快。

3、“英语思维”怎么开始建立?从读对单词开始。

三、干掉“单词大魔王”

1、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这我们都知道,谁还没背过单词?但是各地教育水平不一,老师对单词的教法很不一致,而且大部分地区的单词学习一直在错误的路上行走,即对单词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读的时候会就行,至于听的听不懂,sorry,who care。最近在用百词斩背单词的时候纠正了许多发音,才发现以前老师教的发音有多么稀奇古怪,能感觉到有些师范的老师自己音标掌握的也很不扎实,因此讳疾忌医,发音这么关键内容反而成为细枝末节,直接导致了背单词很痛苦,因为最省力的背单词法是先会单词发音,倒推单词拼写,不会音标,不会发音,本末倒置,效果可想而知。

2、回归正题,既然“英语思维”是要将正确的单词发音与概念建立联系,所以第一步是纠正发音,学习音标,美语音标较好,因为发现大部分外语环境用的是美语,我在展翔的指导下用的是赖世雄美语音标,效果卓著,推荐学习。第二步则是与概念建立联系,概念分为名词、动词、抽象词(形容词等),如何建立?需要区别对待。

3、名词:图像记忆法,即听到声音马上脑海里闪过图像,比如听到Apple,立刻闪现的是苹果的图片或者样子,而不是汉语“苹果”两个字,因为前者是英语思维,后者就变成了汉语思维,多年来入过的坑这里最多。

动词:这个比较简单,但做过的人比较少,即边听单词边做动作,可以做到快速记忆,但是实测看动作图片也不错。

抽象单词:属于进阶词汇,需要在对简单名词和动词的掌握后,慢慢进行理解式记忆,没有捷径可走,但其实大多与前两者有关,掌握起来也不费力。

以上单词的学习方法基本上被“百词斩”集成了,拿来可以按照上述方法直接无脑使用。

4、“英语思维”词汇库。是不是所有单词都要形成“英语思维”?如果能的话当然好,但对于我们来说不现实,必要性也不大,所以掌握核心5000词汇就好,5000-12000词汇量可以使用词根记忆法背诵,不求听到会,读到会就行,主要也是应付阅读。核心5000词汇大约被初中、高中、四级词汇覆盖,因此,英语重新开始就在这里,基础不太差的话先把四级词汇捡起来,做到听到就能知道是什么意思,根据漏屋老师的说法,这部分最难,因为还包括了数量众多的短语,但不管怎样,道路已经明确了,不是吗?

四、“语法”——永恒的痛

1、“语法妨碍语言能力,妨碍提高交流能力”——漏屋。就交流来说,确实这样,因为人思考语法的速度远远落后于说话的速度,最直观的体现是我们小时候不学语法但话说的比大人还要流畅,因此我们国家的英语学习方式确实存在很大问题,那就是无法形成“自然的语法能力”,说英语不能像说母语那样自然流畅,但学习“非自然语法”翻译个文章却大多在行,症结就是这里。

2、“自然的语法能力”如何形成?我们的大脑会根据听到句子中在一起出现的词汇几率高低,来逐渐掌握的它们的搭配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听得多了就会了,没错,这就是所说的“可理解输入产生语法能力”,小孩子们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快速学会的外语。但问题当然没这么简单,小孩子的语言环境具有简单、含义明确、句式简单的特点,互动性比较强,可以做到反复强化,在成长的过程中虽然复杂程度增加,但孩子可以实现毫不费力的自然掌握。同样成人的这种学习能力并未丧失,但构造相同的环境却几乎不可能(越是简单的环境越没法构建,出国都不行,因为没有成年外国人会这么无偿且长时间的帮助你),因此我们只能选择大量进行“可理解性输入”这种想对最优的方式。

3、什么是“可理解性输入”?是指“n+1”,即比你现有的能力要稍微难一些,通过不断有次序的增加难度提升英语思维能力,从而最终形成语法能力,完成输入到输出的转换。

4、是不是就不用主动学语法了?非也。即便如此,语法也能弥补一些我们平常听到、读到的文字中忽视的地方,只不过语法学习处于次要地位,服从于“英语思维”的建立。学习的过程中也要不时翻看语法书,查漏补缺,完善写作能力。

5、漏屋老师认为背诵句子是很不靠谱的,因为句子的组合无穷多,靠背句子对写作有一定帮助,但无法形成“英语思维”,而且效率不高。但核聚老师认为背诵能够形成“英语思维”,而且有林语堂、林徽因等大师的佐证。通过思考和比对,我觉得两位老师说的都有道理,漏屋老师的不用说,和小孩子的英语能力形成方式契合,是没有问题的。核聚老师的说的,我认为思路也类似,即我们通过大量语法的硬性输入,逐渐自我推导和修正语法能力最终实现掌握语法。从实现效果上来说,漏屋老师的方法主观因素较强,重点在于我们如何控制输入的节奏,如何恰当设计方案并实现实时修正,比较考验个人功力;核聚老师的方法比较成熟,这个我们都熟悉,有好的材料,卯足劲开干就行,但是其同样对个人思维能力要求不低,需要自己进行大量的归纳和总结,否则也是没什么效果的。至于谁的方法效率更高,没有现成案例和数据,我决定两种都试试,小白鼠上阵,等学成之后汇报战果。

五、“ 阅读 ”——原来只是小兄弟

1、漏屋老师将阅读定义为:通过图形符号再回到说话声音,掌握阅读的前提是先能说一个语言。兜兜转转我们又回到了起点,那就是单词一定要读准确,结合我们第一条说的,听不准即读不准,再结合语法能力的形成也依靠听力,因此可以得出英语学习的全貌,即以听力为核心,逐渐过渡到阅读、口语和写作。因此不管学英语是为了考试(如以阅读为主的考研)还是出国,听力都处于关键位置,不可轻视,日常的训练必不可少,日久即“生情”,相信效果令人吃惊。就我个人来说,从英语刚过四级的几乎文盲状态,通过一段时间(1个多月)的单词和音标训练(时隔6年后),听力有了大幅提升,具体多少难以衡量,但能感觉出来,如果一直训练下去,总会开花结果。

2、当然如果完全按照漏屋老师的来,未免过于教条,主要是我们学习英语大多是在应对考试,如果一步步来貌似慢了些(即使知道这是不对的),因此具体方法大家可自己斟酌,取长补短,有的放矢地开展学习。

写在最后

由于平常要兼顾上班和学习,虽然将《学习英语的第一本书》看了两遍,但仓促之下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欢迎大家亲自读后一起讨论指正,共同进步。

终于在新年前写完这篇读后感,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放下。想说的话很多,有感谢、有祝福、有期待,哈哈还有吐槽,但正如古人云“大(di)道(diao)无(zhuang)言(bi)”,且就此打住,空余留白一片,不过孤鹜几只~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英语的第一本书》——英语思维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