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化学习的过程设计”研读日记

今日研读又已接近尾声。每到此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哈哈”两声,以此来释放一直紧张的情绪,同时让紧绷的神情也得以舒展。

说心里话,研读专业书籍还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且不说对前半部分理论知识的通读、反复读、由浅理解到细钻研,单是这张“三位一体问题产生表”的制作就足以让我绞尽脑汁了。

尽管书中有不少现成的表格可供我参考,但我从来都喜欢标新立异的东西。这样一来,我只能听从内心的安排,逼着自己“新创”。

表格在我的努力下终于被制作完了。但内容是否科学,是否真正能体现“三位一体”的特征,我没能力给自己一个评价。算了,不纠结了,权当是一次体验吧。

好在安姐的话大多数通俗易懂,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总能不由自主地产生共鸣。如:引导学生发问是好的,但我们的问题化学习还刚刚开始,如果马上就全面放手,那可就只能变成“问题课”了。

感谢安姐本节课的精彩讲解,让我豁然开朗:原来在问题化学习的实施过程中,设计学习问题的主体是学生还是教师并不是原则性的因素,如果学生有能力设计,学习的效益肯定是最高的,但是在起始阶段,可以由教师来设计。

安姐的话打消了我的一切疑虑,我的心渐渐沉淀下来。是啊,如果完全放手让学生设计问题,特别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能否设计出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他们提出的问题能为学习目标服务吗?万一问题雷同呢?其实这些担忧一直困扰着我。直到此刻,我才如释重负:学生的问题再五花八门,教师也得有能力去识别、去过滤、去筛选、去择优。只要教师引导到位,学生提出的问题便不会偏离目标太远。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任重而道远。只有我们在精准地把握教材与教学要求的前提下,科学设计自己的课堂引导问题,才能带领学生走上围绕学习目标设计问题的轨道,到那时我们才能真正享受“问题化学习”创造的劳动成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问题化学习的过程设计”研读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