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衰岂无凭,相思亦有寄——《胡同的故事》

我们南方是没有胡同的,北方有,尤以北京为最。

北京作为首都,我当然也是去过的,到天安门前留个影,登上长城充好汉。毕竟是浮光掠影,不曾触及北京的脉搏。

听闻胡同才是北京历史与文化的载体。

我没有去过北京胡同,只搜到一点老舍先生笔下的温馨回忆,以及《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的一些些喜怒哀乐。总归是热热闹闹,烟火十足。

但终究只是一点零星印象,不及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或是住过北京的人感受来得真切。

《胡同的故事》恰弥补了这点向往。这本书汇集了冰心、季羡林、汪曾祺、史铁生、梁晓声、宗璞等四十六位作家对胡同的回忆、情感、看法。.

这本书由联合低音选题策划,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封面装帧独特,磨砂纸似的薄封套,揭开来封面上是凹印的目录,用手摸上去,才能触到它的脉络。除了短短几行简介藏在封套里,没有前序也没有后记,扑面而来的就是犹如残存的蓝印台拓出的斑驳小标题,兴许,它就像是一块古旧的青色方砖,诉说着北京胡同的故事。

图片发自App


四十六位作家,四十六种感叹。北京胡同,它见证了自元以来的历史风云变幻、政权更替、荣辱兴衰,寄托了故乡情、家国情、儿女情。

在这里,宦寺阉人弄权刀下,宫娥彩女惨遭鸩害,忠良的浩然之气抵不住佞臣的阴险狡诈,九五之尊的帝位曾多少次在这里更迭。这里曾留下过高官贵爵的颐指气使,吏役听差的匆匆脚步;也曾有坤伶名伎强作欢笑,童仆侍婢的凄惨泪滴……而今,上马石已圆,栓马桩已损,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每一条胡同,都是一部长长的历史连续剧。每一座四合院里,都有着一部长篇小说。

这里,也寄托了人们多少情!冰心九十岁时梦回中剪子巷,那有着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她灵魂深处永久的家;“三少爷”冯牧从这里出生,在这里找到为之奋斗一生的路。张锲在这里遇上景超,弯弯曲曲的胡同里,似乎只剩得下他们俩的欢笑。

凌力曾慨叹铁狮子胡同的铁狮子,不知流落何方,或者已经在熔炉中化开,早已渗入寻常百姓的锅碗瓢勺。梁晓声却说,我祈祝,平民百姓早早脱离拥挤的胡同,搬进高楼小区。是耶,非耶。原也不必过分细究。

胡同它是一个见证,一种寄托。46人的感慨与思恋傍它而来。

我读《胡同的故事》,也同受这历史感慨,这乡情思恋。更惊叹于汪曾祺笔下北京人的方位感,晚上睡着觉呢,还能准确叫老伴“你往南边去一点儿”。这让南方人的我煞是比划一番。


《胡同的故事》里,每一篇散文都清淡平和,每一位大家都喁喁细诉,每一种情怀都悠远绵长,每篇字数长不过两三页,短不过一两面,厕上,枕上皆可读之。

你可能感兴趣的:(兴衰岂无凭,相思亦有寄——《胡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