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的智慧

        王阳明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智慧和才能在那个时代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顶峰。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强调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是500年来中国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当我们真正把阳明心学智慧看懂、写透,能够深入浅出地道出阳明心学的核心理念,领悟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智慧精髓,修炼内心强大的自己,就能开启与生俱来的正能量,获得幸福完满的人生。王阳明的学说充分肯定“心”的作用,即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主观能动性。

图片发自App

        王阳明的一生是追求智慧的一生,她从小便立志成为圣贤,而不是考取功名,追求利禄。这在那个时代来说是难能可贵的。论语上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但王阳明并没有为世俗观念所累,这是王阳明在心学上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前提。王阳明是一个罕见的全才,其学说冠绝有明一代,他是唯一一个立德、立言、立功的三不朽的的伟人。不仅哲学造诣颇深,而且还能够上马征战四方、平定叛乱。

图片发自App

        王阳明小时候并不是很聪明,七岁才会还不会说话。当父亲为他改名王守仁的时候他才开口说话。这一说便是石破天惊的诗句。王阳明小时候的表现说明他不是傻子就是个天才,显然他属于后。往往伟人的出生都是比较艰苦的,什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王阳明刚好相反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有较为优越的家庭环境,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后代。他父亲王华又是个状元,给皇帝当过讲师,位高权重。但他却成长之路,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经历了许多的磨难。可能是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有意锻炼他的意志。王阳明两次科考落地,他写了一首诗表示他以释然。没有必要为了一个不重要的事情而伤心。当他的父亲听到这一句话的是时候简直伤心透顶。一心想成为圣贤的王阳明还是难以掩抑内心的苦闷和心烦。他在青年时期就极具才华,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别人家的孩子”,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遭到了一些达官贵人的嫉妒,正所谓人红是非多。曾得罪过权贵宁王,他经常听他的母亲经常说起王守仁,所以从小便讨厌王阳明。曾找过他父亲王华的麻烦,有幸的是每次都能化险为夷。

        以刘瑾为首的宦官集团遭到贬嫡。只身前往龙场场,这是一个穷山恶水偏远之地。整天无事可干,就是一个闲职。更为郁闷的是当地人听不懂官话。因此王阳明心中极度忧愁,便通过游山玩水来排遣内心的沮丧。期间他领略了高山的雄伟,流水的柔情,见证了森林的挺拔,小草的妩媚。在龙场的时候是王阳明成长的快速时期,期间他领悟了“心”才是万物的本源,而不是心外的“理”。从此心学孕育而生,心学的光芒将照亮整个宇宙。这是一个伟大的转变,从此他智慧便一发不可收拾。虽身处偏远之地,但仍有许多人慕名前来向王阳明求学问道,王阳明不拘一格来者不拒悉心教诲,耐心解答他们心中的疑惑。

图片发自App

王阳明说:心即是理的人生论。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人心是根本的问题

        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的认识论,知是行的主意,形式知得功夫。知行合一的。学习了。而不是传统朱子学说的先知后行。他认识到大部分知识分子“只知不行”,坐而论道,不务实。这不利于个人和国家的发展。知行合一的思想给腐朽的明王朝注入新鲜的血液。唤醒了明代知识分子的内心的责任。扭转了当时萎靡的风气。伪君子比真小人更加可怕。伪君子往往在不知不觉之中祸害他人。而真小人,并不会隐藏自身的想法,不会让人觉得虚伪,可以说是“光明正大”。

        心是万物的主宰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人的内心可以决定一切,命运由自己主宰。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词。心即是一切,只要自己内心的灯永不灭那么希望和光明将永存。内心在很多时候都是一种决定性的力量。人生最痛苦的事,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我本可以。我本可以考上好的大学。本本可以考上研究生,但就是因为内心不够强大坚定,而导致了自己的失败,剩下的便只有无尽的悔恨。心可以决定很多事情,心就是我们成功的源动力,我们的出发点是从心开始的,而不是我们周围的人和事。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还达不到谈论天赋和机遇的条件。因为即使你拥有了所谓的天赋和机遇你也无法利用。人皆可为圣贤打破笼罩在人们心头的迷雾,让更多人追求圣贤之道。圣人之学不在束之高阁,开始走向民间。在八股文盛行的明朝这一学说使人不在盲从孔子,让人的视野更加开阔。使愚钝的脑袋变得更加灵活。

        致良知的修养学说。人皆可为,圣贤让心回到无善无恶的明洁本真状态。只要维护心为本体,做到心外无物追求透彻的本性,胸怀洒脱超然,路上便没有什么困难可言。德行在为人处世是最为重要的方面,只有有德之人才值得深交。

图片发自App


        当代社会人心浮动,思想多元。心学可以使我们内心的平静,消除浮躁,安心求学。王阳明提倡宽心,希望我们看淡尘世,给心灵带来一丝的慰籍。在求学路上,我们也要有进取心,立志高远不断追求新境界,开创新事业。王阳明的成长经历,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是我们一生的追求,王阳明在求道的路上是一个不断反省内心的过程,不断纠正以往的错误使心学一步一步完善成熟。在学习中我们也要不断反省,并且深入思考,不断改进,不断进步。心学的构建是建立在前人的智慧上,而不是王阳明独自一人的发明和创造。我们也要大量接受前人的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看得更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阳明心学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