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B业务的跃迁之路

2B业务,泛指面向企业的业务,例如企业管理软件、企业管理咨询、企业培训等都属于此列,既包括企业对企业,也包括个人对企业。

2B和2C虽然业务类型不同,但是对于增长的渴望和焦虑,并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当我们欣喜于快速增长,聚焦于如何保持增长,焦虑于为什么增速放缓甚至不增长的时候,也需要从更全局的角度进行系统性的思考和审视。

因为从本质上讲,企业就像人一样,整个生命周期就是一条成长跃迁之路,当企业开始创立之时,就走上了这条没有回头的路,需要关注的不仅是脚下,还有自己到底想要走向何方,以及这条路究竟通向哪里。

“跃迁”这个词出自于量子力学,指的是一个能量态从另外一个能量态的变化过程。对于企业而言,经营发展之路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跃迁的过程中,从低水平、低能级、低阶段,通过不断的转型升级,向高水平、高能级、高阶段的非连续性变化,这些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业务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企业能力的增长,唯有如此,才能称之为“跃迁”。

从2B业务的角度看,我认为跃迁之路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做项目

这应该是大部分2B业务的开始,很多2B企业或者个人在跨入2B业务的时候,往往都是因为某个项目。这里我对于项目的定义比较广阔,既包括实实在在需要交付的项目,也包括了商机等。共同点在于项目的偶然性和难以复制性。

2B业务做项目当然天经地义,哪怕是后面卖产品或者供服务,实际上也是做项目。只是在这个阶段,大多数2B业务呈现出来的都是“为了做项目而做项目”。原因有很多,最真实也是最朴素的当然是为了活下去。

但是绝大多数2B业务也就止步于此了,原因也很简单,要么是重点关注如何生存忽略怎么发展,虽然早已过了温饱期,但内心的恐惧依然驱使着不断地去寻找各种各样的短期机会,转换成可以快速变现的项目,难以积累长期发展的能力。要么就是因为活下来了,因为这样子活下来了,从而产生路径依赖,难以下决心转型升级。

(二)卖产品

做项目的往往会羡慕卖产品的,因为相比较于项目,产品具备更强的可复制性和可规模化。但是能做好项目不代表能做好产品,核心点在于标准化。

标准化意味着需要投入非常多的资源,把曾经项目的成果进行抽象和提炼,打磨成产品,不管是软件产品,还是培训课程,亦或是咨询方法论甚至是个人著作,其实都是一种标准化的产品。

从做项目到卖产品,往往需要舍弃一些当下的利益,延迟满足,才有可能享受到未来产品标准化之后的规模化复制。

产品尽管是“卖”出去的,但其背后是企业整体能力的跃迁,不管是产品的研发设计能力,还是交付能力,也包括了营销能力,都跟做项目的时候是不一样的。

(三)供服务

2B业务的规模化离不开产品的标准化,越是标准的东西越是能够复制。但是光靠产品带来的规模增长是有瓶颈的,这个瓶颈比起2C业务,天花板要低很多。

客户要的往往不是产品或者工具,是服务。真正能够让企业感受并且认可价值的,是服务。2B业务卖的其实也不是产品,而是提供服务,是让客户感受到价值的服务。

但是很多企业止步于卖产品阶段,认为服务是为了更好的卖出产品,而不是产品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因此陷入到瓶颈当中。

做项目的时候其实也是提供服务,跟这个阶段提供的服务有没有区别?当然有区别,区别在于是否基于标准化产品提供服务。

做项目尽管也是提供服务,但是服务的内容和范围很可能五花八门,简单来说就是客户做啥就提供啥。而这个阶段同样也是提供服务,因为有了产品作为支撑,不管这个产品是套装软件还是咨询方法,基于产品的标准化实现服务的个性化。有了产品作为支撑,才更能让服务体现出价值。

(四)建生态

既然客户需要的是服务,而一家企业能够提供和覆盖的服务是有限的,那么建立生态就很重要。

生态聚集的其实是人心,从零和博弈,什么活我都自己干,到有活一起干有钱一起赚的大舍大得,2B业务的终局往往就是考验建立生态的能力。

建立生态,也是一个企业转型成为平台的过程,因为只有平台才能够容纳并且生长出生态,也只有平台才能聚合足够多的资源,为客户创造更多更大的价值。

2B业务的跃迁之路尽管有四个阶段,但我不并认为这四个阶段一定有高下之分,毕竟每个企业或者每个人的想法大相径庭。

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在哪个阶段,取决于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思考发展,简单来说就是认为自己是谁以及自己要走向何方,做项目的无需操卖产品的心,提供服务的不用去想怎么样建立生态,合适就好。

念念不忘,才会有回响。

你可能感兴趣的:(2B业务的跃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