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提问了吗?

“孩子,今天你提问了吗?你问了一个什么好问题?”据说这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拉比小时候妈妈每天都会问的问题,拉比日后回忆妈妈的这句话对他日后的学习影响很大。

或许是我儿时看一休哥的动画片映象太深,提问必答是惯性。认为提问以后能够快速回答,通过找答案学到知识才能成为最强大脑。所以孩子小时候小手指指到哪,我就回应哪,回答孩子的问题也成为我的一个习惯。每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我都会想办法按照孩子的接受度去引导孩子寻找答案。有相当一段时间我觉得这才是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最佳方法。反观拉比的母亲,跟我的关注点完全不同,所以我好奇,为什么拉比的母亲更关心孩子的提问而不关心孩子是否知道答案?

关于提问《好奇心》书中是这么写的。“提问是一项复杂而精妙的技能。”“孩子学习到这样一种语言习惯,即将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来满足和推动好奇心。”“提问题可以把好奇心武装成一个改善行为方式的工具”。“孩子把问问题当做一种技术来获得领悟。”“这个技能首先,你需要知道你不知道什么,找到自己无知的部分;其次你需要能够想象出来不同的、相互矛盾的可能性;最后,你需要了解你可以从别人身上学习。”这也就是说,提问是一种学习的能力,孩子的好奇心不断地通过提问表现出来。比如“是什么?为什么?”而关注问题的答案,更多的是认知知识的学习。如果过多的关注认知知识而忽略了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学习就是一种本末倒置。

既然提问是一种学习能力,如果答案不是重要的,什么才是重要的?孩子通过提问,可以学习到什么呢?

“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在1910年提出了好奇心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儿童时期想要探索和考察周围事物的欲望—与其说这是脑力活动,倒不如说是一种本能;第二个阶段,儿童的好奇心开始变得更加社会化,当他发现其他人是有用的信息来源后,就开始提出无穷无尽的“为什么”的问题,而具体的答案本身并不如这种收集和消化信息的习惯更为重要;在第三个阶段,好奇心被转换成‘在观察事物和收集信息过程中所激起的对问题的兴趣’,在这一最终的阶段,好奇心变成了一股能强化个人与世界联系的力量,为个人经历添加了趣味性、复杂性和愉悦性。”

这段话说明,其实面对孩子们的提问,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收集和消化信息的习惯以及激发孩子对问题本身的兴趣。为什么既要培养提问习惯还要激发对问题本身的兴趣呢?

对于孩子的提问关注点如果在于寻找答案,一类父母可能过于主动,孩子可能就会依赖从父母那获得答案,自己就不愿意思考。这其中的危害大部分爱学习的父母都会尽量避免。另一类父母,比如以前的我,是想办法引导孩子自己寻找答案,认为这样可以让孩子通过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信心。但是我当时忽略了一点,当孩子通过引导找到答案以后孩子的好奇心就会因为信息缺口被填平而结束了。这样孩子或许会有提问的习惯,但是因为孩子关注问题本身的兴趣没有很好激发,不会提出好问题,在面对简单的问题孩子或许能够面对,但一旦遇到复杂的难问题就容易回避或者依赖寻求外在帮助,对处理复杂问题的信心不足,很难成为真正的问题解决者和创造者。所以培养提问习惯的同时还需要注意激发孩子对问题本身的兴趣,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将提问转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帮助孩子成为问题的解决者。

如何做,才能让孩子通过提问掌握学习能力成为真正的问题解决者?将提问纳入日常亲子沟通的常用方式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多用提问的方式跟孩子沟通。当孩子提问的时候,我们可以同样通过问问题回应孩子。说不应该给孩子任何指令或者答案是很极端的,但最好尽可能少地向孩子发出指令或者直接给出答案。问孩子问题是避免直接告诉答案,避免给出指令的好方法。如果孩子们从盥洗室出来,还没有洗手却打算去玩,你可以问问他们下一步该做什么。这会稍微提醒一下他们,打开他们的记忆,而他们通常是知道的。当你问孩子问题时,他们正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别人要他们去做的事情。这使得他们的行为是基于自己的选择的,并且能避免与对立的或倔强的孩子发生激烈的争论。省下你不必要说的话,去跟孩子们讲讲有趣的事情。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越在不给予指导的情况下去鼓励孩子积极的行动,孩子的表现越好。越是慢半拍的回应孩子的提问,你会发现孩子越来越有自己的判断和见地。

父母提问的方式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我们知道培养提问习惯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对问题本身的兴趣,让孩子成为真正的解决问题的主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今天你提问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