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来谈谈“松弛感”

      今天早上听到的“得到头条”谈到了一个词:松弛感,说的是这个词来源于一条微博,博主称在机场遇到了将要去旅行的一家人,办完了登机手续后被告知因各种原因他们的行李被退回了,他们非但没有抱怨,还轻松地谈起了即将开始的旅行,博主感慨于他们一家的“松弛感”,发了这么一条微博,随即“松弛感”一词便火了起来。

      听完颇有些感慨。见过了身边太多太多因为这个那个整天紧绷着、时刻处于焦虑状态的人,我深深懂得这个词语的珍贵。

      有一个朋友,计划性特别强,因此读书读得非常好,可是,到了生活中,她也总是时时事事计划在前,并且严格按照计划落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一次,她的先生忍不住跟我吐槽:她太理性了,有的时候真的受不了,然后给我举了他们一家外出旅行的例子。他说,在决定全家一起旅行以后,她就开始了计划,上网了解目的地的吃、住、行,左比较,右思量,提前一周就做好了攻略,从乘哪一次航班、每天住哪个酒店,到每天游玩哪些景点、每一顿饭怎么安排,都一一安排妥贴了,可是总有意外情况发生啊,比如天气不好了,或者孩子喜欢哪一个景点,玩的时间长了,她就非常生气,有的时候还会责怪孩子们贪玩打乱了她的计划,可是先生认为出来旅行就是为了放松,大可不必因为这样的情况生气,闹得大家都不愉快,夫妻俩在这个问题上不能达成一致,旅游回来都别别扭扭的。

      说实在的,我也非常同意她先生的看法,外出旅行是为了放松,可是她把旅游也当成了学习或工作,把工作上的条理与执行力带到了旅行中,一直紧绷着“落实”的弦,实际上正如“得到头条”里所分析的那样,是因为她失去了对旅行这件事情的掌控感,提前一周就做好攻略,安排旅行中的一切,是为了让旅行像她所想的那样,能够完成预设景点的游玩,完成预设美食的品尝,完成预设风土人情的了解,一句话,达到她预想的KPI,所以,当出现了意外的情况,她原来的计划被打破,很显然预设的目标完成不了,旅行的结果她掌控不了,所以她生气,她抱怨,因为在整个旅行中,她还是处于工作状态,完全没有那种要享受生活的松弛感。

      我又想起了身边的一些老师。他们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无论是上课、批作业还是跟孩子沟通,都极其认真,可是孩子们就是不喜欢他们,他们也常常因为孩子们达不到他们的要求而焦急、生气、失望,甚至在课堂上大吼大叫。细想下来,或许问题恰恰就出在他们过于认真上。因为对待工作过于认真,他们往往对孩子们要求比较严格,从听课到作业,都要求孩子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和要求去做,一旦孩子们达不到他们的要求,他们就容易产生挫败感,从而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或者怀疑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态度。可是孩子们哪里能够体会到这些?他们只会随顺自己的天性,有的时候调皮,有的时候偷懒,有的时候好动,有的时候走神,有的时候贪玩,还有的时候迫不及待要表达,老师如果不能了解孩子们的这些特点,难免会感觉失去了对教育教学的掌控力,失去了对孩子们学习的掌控力,于是,面对孩子们出现的种种不在预设中的状况,感觉到无能为力,甚至气急败坏,只能依靠提高声量或者用处罚的手段来逼迫孩子们屈服于他们的要求之下。如此反复,便会使自己一直处于紧绷绷的状态,师生关系也会陷入一种紧张的状态,稍不留神就会破裂。从这个角度来说,松弛感的缺失还可能源于对孩子们的了解不够,如果能够对孩子们的身心特点有足够的了解,那么孩子们的心思与行动就会全在我们的掌控之中,也就不会出现提高声量或体罚的现象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也来谈谈“松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