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中国经济2021开启复式时代》这本书回答了我六个问题:
一问:2021年经济趋势是什么?突破点在哪里?
答:2021年,世界经济将继续探寻底部。
要从底部突围,关键在于创新。
其一,从技术到科学,从实践到理论,进行基础理论创新。
当下,区块链、虚拟现实(VR)、机器学习、基因编辑、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均根植于基础科学的突破,在这些技术的更底部,就是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领域。
这意味着,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聚焦基础科学研究,方能打造面向未来的科技引擎。
其二,经济发展永无止境,制度创新未有穷期。
中国正在脱离以技术转移、外包生产为特征的追赶型增长时期,在此条件下,经济要再向前发展,主要靠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需要更深刻的制度变革。
其三,以组织创新为抓手,增强组织活力。复式时代正在到来,从宏观、中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从国家到企业,全方位地掀起了重新组织化和组织创新的浪潮。
换言之,在未来,个体将无法单独存在,而是必须在复式组织中兼容互联。
2021年,突围底部既离不开基础理论创新,也离不开制度创新,更离不开组织创新的内在驱动力。在此基础上,进而培育出新生产力,为下一轮辉煌做准备。
二问:经济学家托马斯·弗里德曼说“这将会是两个世界——新冠以前的世界与新冠之后的世界。”那么,疫情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疫情之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
答:瘟疫只是催化剂,不是疫情导致了变局,导致变局的问题早已存在,只不过被疫情捅破,浮出水面。
市场经济300年的高速发展早已从正面走向反面,埋下了产能过剩、金融过度、市场过快、地球过热四大“地雷”。
恰恰是这次大疫情直接将这四个“过度”集中引爆,进而带来了三个“去”:
一是去意识形态化。不管是韩国因新天地教会群体活动而引爆疫情,还是伊朗等中东地区因宗教集聚而加剧疫情,抑或是英国率先抛出“群体免疫”,美国在疫情尚未控制住的情况下强行复工,无不明证:不管你的国籍、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或者有怎样的意识形态,病毒面前人人平等。因为这场疫情,社会制度、民族宗教的意识形态差别将缩小,但现实的对峙、文明的冲突依然存在。
二是去市场化。搞市场经济必须被“过剩”和“竞争”修理。市场过剩就要平仓,通过经济危机定期消灭过剩已是常态。此次疫情的非常态现身,实则警告人类对地球的透支、对未来的透支都已到临界,该是人类反省自我,市场“以退为进”,进行自我调整与修复的时候了。
三是去物质化。极简的消费模式将大行其道。人类必须约束自身的欲望,从经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物质生产将以满足需求为主的合理边界,由此,人类将在“断舍离”中重新寻找人与自然共生发展的均衡点。
对于人类而言,此次大疫情是“上帝”出手的一次修理,更将以大衰退来改变人类从交易到生产、从经济方式到政治生态等方方面面。
三问:疫情之后,世界贸易规则有哪些变化?
答:未来的世界贸易规则重要在于“三补”。
从国际方面看:
第一,建立全球联网涉税系统,进行税收国际治理。要建立全球联网涉税系统,并针对这些跨国企业修订国际税收协定,取缔“避税天堂”。
第二,设立国际产业平准税。国家间比较优势的不同,一方面奠定了国际分工合作的基础,但另一方面,当市场竞争范围从一国扩大至全世界,一些不具备竞争优势的民族产业势必面临被挤压、被淘汰的局面。尤其是在大型跨国企业的强大攻击和围困下,这些民族产业不仅难以大规模进入国外市场,甚至连如何稳固本国市场也成为问题,我国汽车行业的曲折发展历程即为明证。对此,可设立国际产业平准税,以此寻求扩大开放力度和保护民族产业之间的平衡。
从国内看:
第三,征收财产税。在经济成长阶段,由于社会总财富增长较快,各阶层收入都在增加,社会对贫富差距扩大化的影响体会不深。一旦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停顿,普通民众的真实处境就会暴露出来。必须通过分配变革打破困局,即对存量资产征收财产税,如房产税、遗产税等。这样做既能有效防止财富过度集中,更能够促使富人驱动经济恢复。
当世界贸易自由化趋势不可逆转,势必要以“三补”来弥补全球化所造成的失衡,寻找国家间、国家与企业间、社会各阶层间的均衡点。
四问:什么是中国经济双循环?内循环是不是意味着“闭关锁国”?
2020年5月14日,中国经济“双循环”首次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内循环为主”绝非多数人理解的应对美国打压的权宜之计,而是在疫情冲击和全球秩序变化下,整个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国策调整。
内循环既不是“闭关锁国”之类的误读,也非启动内需如此小格局,更不是在自力更生中内卷耗散,而是在疫情常态化下对冲外部不稳定,对经济侧重进行的战略性调整。
从“出口+投资”转向“内需+创新”,即曾经以外为主,改革开放驱动,现在以内为主,改革创新驱动。
所谓的内循环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到“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将从供给侧到需求侧齐头并进,以结构优化和内生成长为核心,从而“培育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是为了更进一步主动的、更高水平的、更具韧性的开放。
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是要利用这场百年一遇之大变局,统筹、联通和勾兑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复式结构,以此来夯实中国的基础和能力。这是对外政治上“避开锋芒”、对内经济上“修炼内力”叠加的必然,一旦有机会缓和外部,开放合作还是大势所趋。
五问:何为复式经济?
答:经典的计划经济不适应这个时代,不可能再回去了;经典的市场经济在美国那里也出了洋相,难以再按照原来的路子走下去,因此,世界迫切需要第三条道路,这个第三条道路,就是复式时代。
复式的经济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大市场+大政府,这个大政府并不是指它的公务员规模大,而是指它的功能要和大市场进行对冲。
“大政府+大市场”的复式时代将体现在:
第一,原本泾渭分明、利益排他的组织将演化成显性与隐性相结合、彼此嵌入的复式组织,从政党到企业概莫能外。
第二,国家资本和市场资本共生下的复式资本将大行其道。
第三,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管理双中心并行不悖。
第四,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双循环。眼下,各国开始收缩其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参与度,推动产业“逆向回流”。
第五,城市将进入以大城市为中心与以小城镇为网络的“双轨模式”。
六问:在未来企业如何获得增长?
答:企业爆炸式增长更取决于以下四大条件:
第一,新经济横空出世初期,呈现井喷。人类历史上每一个全新的篇章,都伴随着生产力的颠覆式迭代。工业革命带来了工业文明的兴起,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信息文明的鼎盛,新经济横空出世,将给企业带来一次利用新技术“变轨”实现跨越和利用全球价值链“重构”实现跃迁的重大机遇。
第二,市场经济交换方式的革命。互联网的崛起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时间和空间的枷锁不复存在,自由流动的信息打通供需的“任督二脉”,建立于网络的新交换方式不仅能够降低交易成本,还可以改善消费者体验。当行业的游戏规则发生剧烈变化,摸准时代脉搏的企业自然可以脱颖而出。
例如,近几年,惨淡的钢铁行业成为产能过剩的典型代表,然而,找钢网却给这个阴云密布的行业带来一抹亮色。找钢网以互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手段,链接钢铁产业链的一切,提高钢铁流通中每个环节的运营效率。
截至2019年年底,找钢网的合作钢厂已超110家,合作大型供应商超5000家,提供超过40多万种不同规格型号的钢材产品,2020年已入选上海在线新经济50强。
第三,金融资本的模式创新。正如过去从银行业迭代至证券业,从金融衍生品迭代至基金业等,如今,传统金融模式也早已在新金融模式的冲击下步履维艰。
典型如余额宝的颠覆式创新,告别银行,开启了1元起卖的“理财盛宴”;7×24小时,随时随地,触手可及,不排队、不填单;每天早起就能看收益……如今,以余额宝为代表的支付宝理财科技,与约170家资产管理公司合作,截至2020年6月,资产管理规模超4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货币市场基金产品。蚂蚁集团如今已稳坐行业第一把交椅。
第四,时代切换的制度改革所释放出的红利。在某种程度上,改革开放后一大批中国企业的发展,就是抓住了制度红利,未来,改革的持续深化也将带来新一轮制度红利。
例如创业板正试点注册制。随着上市审批的放开,可以预计,创业板里的上市公司会更加丰富,创业板也将为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打开新的空间。世界范围内也不例外,如随着环境污染、能源结构调整的迫在眉睫等,各国纷纷出台相应政策,推动新能源车发展,一批新能源车企也随之崛起,如特斯拉,如今市值已远超美国菲亚特克莱斯勒、通用和福特三大老牌汽车商的总市值。
当下,企业管理俨然已进入“倒三七”阶段,即传统管理70%重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内部版本升级,30%在对外开疆拓土;而当世界经济一体化,尤其是经济文明、经济形态大切换之际,行业无边界、供应链无尺度成为常态,企业就将把70%的精力投向外部,30%留在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