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求职的你,是否还在犯着这些错误!

进入三月之后,无论是社群里,还是后台,来咨询求职问题的小伙伴逐渐多了起来。通过和大家的交流,发现大家在观念和方法上存在着一些误区,从而导致本来非常优秀的人,却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心仪的工作,不免让人感到惋惜。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常见的求职误区及应对方法。帮助大家更好的找到工作。

目标单一  考试思维

首先给大家还原一下后台咨询的日常

小伙伴A:老师,您方便帮我看下这个职位怎么样吗?

我:好啊,发来看看

(发来了一份JD,看完后把一些需要注意的点告诉他)

小伙伴A:谢谢老师,我去投简历了。

我:还没投简历啊?!

小伙伴A:恩,挑了半天找到这么个心仪的。

几天后

我:之前那个工作有下文吗?

小伙伴A:没,投了简历,一直没有音信。说来也怪了,招聘信息上的要求我都满足啊。

我:有备选方案吗?

小伙伴A:准备再等两天看看,没消息的话我再挑选别的。

相信大家看到这里,一眼就能看出问题所在---把所有宝都压在一家公司,甚至一个职位上,从投简历,到面试都层层筛选。只要中间一个环节不顺利,所有都要从头再来一遍。这时发现时间上已经造成了大量的浪费。有人一定会说,这些问题都是非常初级的,我不会犯的。但我想说的是,这些同学本身都非常优秀,那问题出现在哪里呢?

相信所有要入职场和初入职场的人,都听过不要有学生思维,那哪些思维是学生思维呢?上面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一种学生思维:求职当成考学。

求职当成考学,大家都经历过考试选择学校的过程中,从能力范围内能考的所有学校里,挑一个最好的,然后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进入职场之后,也套用同样的策略,在众多目标工作中,层层筛选,投简历筛选一波,面试筛一波,发了offer再筛一波。就算有再多的工作也不够这么筛选的,而最大的问题是,求职相比择校拥有更大的不确定性,招生的人数和需要的分数,条件都是相对明确的,而企业方则不确定的更多,招聘信息是否准确,是否真的在招聘,是否有隐形条件,种种的不确定性要求在求职的时候,如果运用同样的策略,大概率扑街!

所以大家在求职的时候,一定要加大投简历的数量,加大面试的数量,

只有在收到offer之后,再进入筛选环节!

只有在收到offer之后,再进入筛选环节!

只有在收到offer之后,再进入筛选环节!

渠道单一  听天由命

小伙伴B:老师,最近看的一些工作都不太满意。

我:都发哪些渠道了?

小伙伴B:拉钩,boss直聘,智联招聘。。。(说了十几个平台)

我:没尝试发个朋友圈啥的?

小伙伴B:没有啊,那多不好意思啊,让朋友帮这个忙。

我:没事,去试试吧。

几天后

我:发朋友圈了吗?效果怎么样?

小伙伴B:发了,没啥效果啊。

我:怎么发的,我看看文案。

(发来了一张截图,只有一句话“目前在找运营工作,大家有知道的可以联系我。”)

相信很多人在有了求职的计划之后,第一步想的就是上平台,挑选职位,投递简历,等回复,再挑选,再投递简历,形成一种循环。但是招聘平台的成功率,效率是否是最高的呢,我想很多人都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并且大部分人觉得发朋友圈,和周围人说找工作这个事是羞于开口的。

正巧同时在求职者群和创始人群都有观察,发现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每天两边的人都在吐槽,找不到人/工作,净遇到一些不靠谱的。我们每天都会和创始人说不要依赖第三方服务,不要过于依赖招聘平台。会建议他们发挥自己朋友圈,上下游合作商,甚至遇到的所有人都要去问下“您换工作吗,您认识做这块的人吗?”。这个方法累吗,准确的说确实蛮累的。不过更多的创始人表示“以为工作特别稳定的人,没想到早就想换工作了。”和“没想到他还能认识这种跟他关系不大的人”。通过观察创始人招聘的过程,觉得这种方式不仅适合招人方,也适合求职。

所以每次和求职者做咨询的时候,都会去主动的问一句你发朋友圈了吗?你找工作这个事,你周围的人都知道吗?有没有让他们记在心上?如果还在为平台上没有好工作而发愁,一定要努力发掘身边所有的资源去推进这件事情,而不是用“万能的朋友圈”去帮你集几个赞。

了解单一  深陷巨坑

小伙伴C:老师,我有了几个offer,帮我看下。

我:好的,你发来看下。

(发了3个offer,看完之后)

小伙伴C:老师觉得这几个怎么样?

我:大概都是什么情况,你介绍下

小伙伴C:第一个工作是这样的,它的工资是XXX,不加班,福利有XXXX。第二个是做XXX,老板经验不错,有些资源,但是会加班。

我:工作内容呢?

小伙伴C:据说是新成立的部门,具体的没有怎么问。

很多小朋友,经过了重重筛选,加上三轮面试,当面试官问出了那句“您还有什么问题想要了解的时候”,如释重负又小心翼翼的你,多数会回答“没什么了。”在顺利入职3个月后,迎来了业务调整,部门融合,工作内容变更,被迫离职。虽然这些变故我们无法一一在入职前排查,但是必要的了解还是能帮助我们将问题前置处理。

有人说这种不靠谱的事情多发生在小公司,只要公司够大就没问题了。单从制度保证上来讲这句话是没错的,但是往往进了大公司的人会发生预期和实际不符的现象。我经常会问来咨询的人,你对这家公司的了解有多少,对这个职位的了解有多少。得到的答案呢,多数都是一些媒体的公关文章的内容,要不然就是自己经常用目标公司的产品,稍微有经验的一些,会去天眼查,企查查上了解一下工商信息。

只凭借这些就可以下判断的话,基本职业生涯的发展和赌博没有什么太大区别了。部门的构成,领导的经历,处事的风格,流程,同事的水平,职位招聘的原因(老员工离职空缺还是业务扩充),是新业务还是老业务。

在上学过程中更多的是被安排好的课程,被安排好的老师,一旦习惯了被安排的设定,在职场当中很难有发挥和成长,要知道面试一方面是公司了解潜在雇员的方式,同时也是雇员了解公司的重要途径。如果有机会要从更多渠道,充分了解潜在公司,才能做到将风险降到最低。

以上是关于三月求职中常见的一些错误认知,如果关于求职有问题,请在下方留言,小编会一一解答。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月求职的你,是否还在犯着这些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