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读后感

        在晓燕姐的推荐下买了李镇西老师的系列套书,我从中先抽出了这本最为感兴趣的“我的三位导师”,想了解三位教育家对于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考和教育实践有着怎样的影响,人与人的之间的影响在李镇西老师上又是如何发生的呢。

我的三位导师

启蒙之师:苏霍姆林斯基

        刚工作时,镇西老师也同我们一样,有对工作本身的迷惘,有对自身能力的怀疑...但很快,通过阅读,他找到了教育工作者的第一缕霞光,那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要相信孩子》:“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自己缺点的杂草。”那个夜晚,他是激动陶醉的;那个夜晚,一个对人充满爱的教师开始成长。

    带着新的教育理念,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学习,越了解越热爱,越深入越痴迷...就这样,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对孩子们的理解,尊重,爱与信任中,收获的是享受,快乐,童心与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是李镇西老师的开悟导师,但爱的初心,保持阅读的习惯是他获取智慧的启门匙。

“教育——首先是人学”教育的本质是研究人,深入人的精神世界,因此没有一个儿童的世界是重复的,认识他们,走进他们,魅力无限。

“人的充分表现,这即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尊重与发现儿童的个性,从闪光点出发,价值推向成就大写的人。

“学习只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只谈学习的老师,局限,对孩子是不公平,对自己也是万分痛苦。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达到点燃心灵的教育,让儿童去自我思考,形成价值,会自我成长,这也正是我职业的目标呀。

“爱别人是培养为祖国服务的爱国主义花朵的沃土”谈到爱国时,苏氏讲的是由近到远,从爱母亲出发,这样具体化的观念比起形式化的口号好太多。

“爱情,是对人道主义的最严峻考试”讲到爱情,毫不避讳,反而,苏氏认为从孩子们刚刚懂得爱情的时候就要教育他们怎样去爱。想到我们所经受的“大学前谈爱一刀切,大学后催促找对象”的形成原因就只能呵呵。

        苏氏重视:人情,人道,人性;培养“真正的人”。

        在这样的熏陶下,李镇西老师逐渐注入自己的教育思考,开始自己的教育实践,书写自己的教育故事。

      点点成线,线线成面,面面成体...后来的李镇西老师,逐渐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教育者,和卡娅相遇,也走进了乌克兰,成为了“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

反思之师:陶行知

      印象最深的是李镇西老师在陶行知先生墓前的六个愧对。现在的教育者大多不谈奉献的心,尽想着拿取;不顾及着孩子的情,只念着自己的委屈;不解放孩子的双手和大脑,光看他们的分数是否达标...确实,如今的老师“不好当”,但若是你的教育心今天变一点,明天变一点,最后不难落个面目全非呐。

“千教万教学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只要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够真,学生才能是真人,求真知,谨记。

引导之师:朱永新

        师从朱永新教授,让我们看到的是作为同时代人的榜样力量。朱永新教授内心豁达,待人真诚,处世智慧,为人朴素...这些,都是活在骨子里的修养与对教育的挚爱,是在这个时代难得可贵的品质。

      而李镇西老师已有功名,任然孜孜不倦,热爱阅读与思考,坚持写作,渴望成长,不禁被他的勤奋所感动。

回头再看总序:机遇,实践,阅读,写作,思考,个性,童心...这些词,生动具体。

你可能感兴趣的:(8.10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