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兔罝芣苢麟之趾,穿越时光的咏叹

关于诗经,我有一段谈不上愉悦的经历,这是我第三次读诗经。

第一次是高中的时候,花了六块钱买了一本诗经,本着买不了吃亏上当的觉悟,拿着一本注音注释都没有只配了白话打油诗版本的诗经,我囫囵吞枣花了一个月看完了,尝试找几首稍微能读通的,实在没找到几首,按照诗经的格调,但凡是读得通的早就被别人拿出来装逼到烂大街了,比如关关雎鸠,桃之夭夭,蒹葭苍苍,剩下的绝大部分是不说押韵甚至不太通顺的句子,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两千年的隔阂,毕竟两千年的跨度,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有的土地换了主人,有的民族换了语言,更不用能辨认祖先刻画在废墟遗址上经历风沙侵蚀的神秘符号。

第二次读是大学,刚好在图书馆看到一本比较详尽的诗经,想着要不要试试再啃一遍,怎么说也有条件查资料,再硬的骨头都不在话下。这次比较下功夫,把诗经抄了一遍,包括生僻字和疑难音,但我得坦白,现在我都忘记了。因为诗经的难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不信,你可以随便找一本诗经,只看翻译的白话体,也会觉得莫名其妙,原因无他,没有沉浸到具体的情境里,诗经由于字词和音韵,乍一看深奥艰险,然而实际上,读明白之后又过于浅显,浅显到你会觉得没意思。

诗经难在浅显,这不是很矛盾吗,那为什么历代儒生和诗人为了这本书皓首穷经呢?

我认为诗经应该是浅显的,要不然夫子也不会说“不读诗无以言”,正是因为诗经浅显,所以列为五经之首,在春秋时代是典型的童蒙之书,用来教孩子认字辨音,还有最基本的关于鸟兽草木的博物之学。

那诗经为什么变难了呢?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当然是语音的变化,以及词义的变更,导致出现大量的疑难音和生僻字。

另一个则是历代的追加阐释,导致诗经承载了过多引申含义和说教口吻,扭曲了诗歌的本义。

这一点很好理解,比如周南里面剩下的这三首诗,兔罝讲男子勇武,芣苢讲女子勤劳,麟之趾讲家族荣耀。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兔罝ju1,指捕兔子的陷阱,椓是用木棍敲打,施是安置,这里讲的是制作和摆放捕兽笼,干城/好仇qiu/腹心都是指得力助手,其中好仇就是关雎里面说的好逑,把臣下比作主公的盾牌城墙,又比作配偶,又比作身体部位,是古代人一种很正常的思维。这里三折几乎完全一样的意思,繁复吟咏,赞叹男子对公侯的效忠。

还有更过分的,

采采芣苢,薄bo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duo之。采采芣苢,薄言捋luo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jie之。采采芣苢,薄言襭xie之。

三段更接近,只换一个动词,表明整个过程。芣苢就是车前草,嫩芽可以食用,所以要掇要捋,最后还要用衣服来兜。

采和有也是押韵的,记性好的应该还记得关雎里面有两句,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这里的采和友押韵,所以这里的采,可能是后世引用了另外一个字的读音,导致差别太大,我解决问题的办法比较粗暴,我就直接用揪这个字,不推荐大家使用。


3647457.jpg

还能更简单吗?能!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image

每一段前半换字,后半直接省事,咏叹调。

这三首都是对贵族的赞美,赞美贵族男子的勇武谋略,赞美贵族女子的勤劳贤良,赞美贵族的家世尊贵。

都是非常简单的意思,也使用了非常明快的节奏。如果用雅言古音,就是非常流畅的歌谣。一咏三叹,连绵不绝,丰富的音乐性带来强烈的画面感,一眼就能看到两千多年以前,我们祖先那简单而又富有诗意的栖居。

你可能感兴趣的:(周南·兔罝芣苢麟之趾,穿越时光的咏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