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之间没有深仇大恨,一个小妙招解决亲子冲突!

01

早上8点,气鼓鼓地关上门,往楼下走。刚下了2层,家里的门开了,一一踢踏着拖鞋,应该也没有穿棉衣,也往下走。就这么一前一后,谁也没有跟谁说话。

后来爷爷出来了,对着楼下喊:“一一下楼了!”我径直往下走,听得到高了两层的脚步,急匆匆,可能也是气鼓鼓。

我不想让一一挨冻,我想如果我回头上去,她会哭,也许还会发脾气,穿着单衣,在这个仅有5度的早上。爷爷下楼来追一一了,我则发动了车子,我一想到她的样子就知道我不再生气,“谁叫这是亲生的呢?”……我下了车,看到爷爷牵着她的手上楼了,舒了一口气,我想我可以去上班了。

一路忐忑:我第一次给人做妈妈,没有经验,我想我又做的不好了。

02

事件起因:一一早上7:50起床,一起来穿着单衣就去开冰箱,要拆昨天买的冰墩墩冰淇淋,冬奥会让她喜欢上了冰墩墩,一墩难求,我没有渠道帮她买到一个。昨天逛超市看到了正版授权的冰墩墩冰淇淋在售,买了一大盒回来。

她喜欢,起来就想吃,也情有可原。我穿着羽绒服也没有很暖和的样子,自然不会同意她一大清早就吃冰淇淋。我不同意,她想吃,自然就有了矛盾。出门之前,我撂了一句狠话:“你今天早上如果执意要吃冰淇淋,以后你就永远吃不到了!”

威胁的话说出口,我就后悔了!我有气,但也带着仓皇逃跑的感觉,拿上我的包下楼了!

一一今年5岁,对世界、对家人有些自己的认识,当然也有自己的脾气。她也有气,所以用了最近一个月她惯用的手段“离家出走——把自己关在门外面,或者下半层楼梯,以示愤怒!”

03

我第一次给人做妈妈,没有经验,我想我又做的不好了:

一个孩子,喜欢一个东西,想拥有,我作为一个恶人,阻止她拥有,况且我又出口伤娃了。

我下楼气鼓鼓,一一下楼也气鼓鼓,这不是有样学样吗?我到底给孩子做了个什么榜样?

一一还小,需要妈妈,我气鼓鼓走,她是不是担心我一去不回,所以才跟着下楼?我信她下楼希望我回头安慰她,而我做了一回冷漠的妈妈。我多怕她学会了冷漠。

Tips:

有个著名的理论——情绪ABC理论,讲的其实就是这种情况:事实A只是引发结果C的次要原因,而个体如何看待这个事实的感受B,才是主要原因。

事实A是一一起床就要吃冰淇淋,我看待事实的感受B是一一不听我的、不尊重我这个妈妈,所以结果C是我气鼓鼓离开、一一也气鼓鼓。

换个思路:

事实A是一一起床就要吃冰淇淋,我看待事实的感受B是一一太喜欢冰墩墩了,所以结果C是我决定给在北京的一一爸爸打电话,让他想办法去买个冰墩墩回来,一一忘了吃冰淇淋这件事。

当然,这里面有两点极其重要:

1、个体如何看待这个事实,就是ABC里的B,B直接决定C,而B是父母对这个事实的感受。反过来也一样,孩子对这个事实的感受B决定了接下来她的动作和结果,作为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真实的感受B。

2、结果C是不是happy ending,和个体的需求正相关,需求得到满足就高兴。如果一一的需求是喜欢冰墩墩,那想办法买个冰墩墩就可以解决需求,如果一一的需求不是,那买冰墩墩依然解决不了问题。所以了解真实需求,也很重要。

3、正确理解以bad ending为结尾的C,实质上就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通过生气的方式谋求控制、力争结果。既然BE了,那就来硬的,用绝对的控制权来达成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也是很多父母善用的手段。警示:孩子会极快的学会,一一的“离家出走”就是她学习进化的产物。

只有真正理解事件本身的需求和情绪,才能妥善处理问题。养育孩子的过程,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谢谢一一又给我上了一课!

你可能感兴趣的:(母女之间没有深仇大恨,一个小妙招解决亲子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