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or“降级”?NO,是消费分层了!

自7月份拼多多上市以来,“消费降级”还是“消费升级”了的讨论就不曾停止过,各大公众号上的相关话题的文章成百上千,甚至人民日报也绷不住发了篇《“消费降级”的说法不正确》的热点辨析,文中说,“2018年前三季度的实际增速达到6.3%,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综合各项指标可以发现,我国不仅消费总量不断扩大,而且消费结构持续升级”。从人民日报的文章上列出来的消费数据来看,18年1-9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了9.3%,虽然增速下来了,但是整体的消费总额的盘子仍然是在扩张的,这无可厚非。

但无论是拼多多上的低价产品大卖,说消费降级了也好,还是说消费总额里旅游、住宿占比大幅增长,说消费升级了也好,都只是消费市场的表象。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各个社会的阶层去看一看真实的生活场景,首先我们看看用拼多多购物的主力是哪些,是有了手机有了网络的农民,是三四五线城市的城镇青年,还有一二线城市的务工人员,几块钱几十块钱包邮的产品在这样的草根阶层中是极受欢迎的,更不用说拼一拼单就能够抢到更低的价格了。而出境游,住民宿更多的由城市白领或金领这些中产支撑起来的增长。一个升级或一个降级都概况不了每个阶层的消费趋势,更准确的说应该是“消费分层”!

从社会九大阶层的划分上来看,1-3级(大企业主、省部级高官及在任委员等)的上层社会占比不到1%,4-6级(厅级、教授、职业经理人、小企业主、主流企业员工等)的高中低端中产阶级,7-9级(普通企业工人、小个体户、普通农民、失业人口等)的社会底层,每个层次的阶层都有着强烈的消费需求,而且消费的能力又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拼多多这类以低价产品打开天猫、淘宝、京东垄断的网购市场就是凭借着升级了底层大众的消费实现突围的。也才有了蘑菇街、小红书这类以时尚为主打来切入中产阶层的网购平台。用差异化来满足市场更是用特定群体的需求来成就平台自身。所以说消费是分层了,是更细分到了每一个阶层的实质需求上了。但在这里面最最能体会降级的可能就是这三大阶层的最低一级的了,比如中产阶层里的企业员工或普通公务员,向上和向下都是一步之遥,特别是在这经济大环境不明朗的年份里,降低消费层次才是更稳妥的生存之道。

消费分层是市场回归理性的重要表现,17年、18年走来,生活消费方面感受最深的就是享受到的服务都是要付钱的,而且还都得等价支付。以前的电影票优惠,打车优惠,团购优惠,外卖优惠等等这些互联网巨头们提供的低价服务都已经成了过去。理性回归了,狂热的烧钱大战不再,狂热的消费更是要适时地停止,性价比才是衡量消费的标尺,在各自的层次和等级中寻找最优的性价比才是我们在19年以及往后应该树立起来的消费观念!

你可能感兴趣的:(消费“升级”or“降级”?NO,是消费分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