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伦敦的《雾都孤儿》

《雾都孤儿》由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在1838年出版的作品,这本书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奥利弗在孤儿院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无数辛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的故事。

本书揭露了当时英国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救济院、童工、帮派吸纳青少年犯罪的社会问题,同时也利用善良可爱的奥利弗的形象传播了仁爱的思想,用奥利弗美好的结局与罪犯们的悲惨结束来呼吁人们要仁爱,表达了邪恶与苦难终将被磨灭,善良与光明是永存的。

在书中也批判了更为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犹太人”这个标签不仅仅的是单纯的指犹太人,而是作为其他种族的统称出现在文章中,狄更斯在文章中对“犹太人”的描述都是类似于魔鬼的形象,体现出当时社会种族歧视的严重。

《雾都孤儿》结局由悲到喜、善恶有报。奥立弗虽饱受磨难和屈辱,可不管身处何处,他总是善良宽容、忠诚仁爱,保持纯良的天性和向善的灵魂。最终苦尽甘来得到幸福。善良美丽的露丝小姐也冲破了身份绊级观念与哈里幸福的结合。对于小说中的恶人们,作者则一一给他们安排了悲惨的下场:贼首费金受到了正义的审判,上了绞刑架;塞克斯在逃窜中失足被绳子勒死,最终难逃一死:小偷“逮不着”为了偷窃一个鼻烟壶而被法院判刑终身流放;蒙克斯劣行难改,持家产挥霍殆尽,最终锒铛入狱死在狱中;教区干事法布尔则被革去职务,贫困潦倒,在济贫院里度过余生。尽管这样的故事结局已经远远地脱离了现实生活,只是作者的美好愿望,可是它却达到了抑恶扬善,教育人的目的。《雾都孤儿》的这种善恶有报的结局以及惩恶扬善的写作意图都和童话创作不谋而合。

本书被罗曼·波兰斯基导演拍摄成为了电影,收到了广泛的好评。

你可能感兴趣的:(来自伦敦的《雾都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