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低落为何会使人屈于诱惑?

在我们感到伤心、沮丧、焦虑时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我们以为放纵自己能得到放松,实际上却强化了负面情绪。所以疯狂购物、不停刷新手机页面、看一部又一部电影并不会真正地缓解压力,做完这些事情后仍然会感到空虚。

我们总认为当自己自律失败时,产生的愧疚、罪恶感会激发我们改变,自我同情会导致自我放纵。但事实刚好相反,我们责备自己时反而会产生“那又如何”的感觉,从而破罐子破摔。反正因为今天玩手机而耽误了很多时间,索性继续放纵,计划明天再做好了;反正今天没有管住嘴巴吃了很多零食,破坏了节食计划,那索性抓住今天的机会吃得更多……

我们应与自己达成和解,要明白自律挑战中反复是很正常的,不要过多苛责自己,而是学着一以一个旁观者或者好朋友的角度去同情自己。如果我的朋友也经历了这样的失败,我应该如何安慰并鼓励它继续追求自己的目标?把重点放在这里,会让自己更加清楚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而不是一味的自我怀疑和指责。

当我们长期放纵自己,突然有一天醒悟,变给自己做出改变的承诺,我们列出了当下应该解决的问题,每日计划清单,这种行动让我们感觉良好、有了放松感和控制感,想象着改变后的自己是多么不一样,这让我们充满希望。

可现实是完成这些计划并不是那么容易、长久的顽疾也不可能那么快就治愈,当我们面对第一次挑战失败时,失望感就会取代最初决定改变的良好感觉中,我们再度陷入抑郁、自我怀疑和否定,自我放纵一段时间后又醒悟,重新作出改变。而这个恶行循环由此又重新开始了。

我常常陷入这种循环中,每次都痛下决心改变,会觉得自己的生活马上会变得不一样,我会通过自律改变自己的人生,但总是在坚持几天后就放弃,破罐破摔,自我麻痹,装作什么也没发生,直至下一次“醒悟”的到来。

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虚假希望综合征”,只是承诺改变,比真正坚持承诺和做出改变更容易,也更有乐趣,所以很多人乐于一次次放弃又重新开始,而不是真正找到改变的方法。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不应该通过幻想未来的自己来改善现在的心情,而是应该采取实际行动改善自己的行为。分析清楚自己在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诱惑、什么东西最容易分散注意力、允许自己拖延时会怎样劝说自己?

记不清自己到底陷入了多少次这样的循环、自责并承诺改变了很多次,却一次次对自己失望。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问题在于动力不足,我知道自己不想要现在的生活,却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生活,所以并没有具体的目标,只会觉得当下这种颓废的状态不行。

所以关键在于先明确目标,然后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在计划失败时不急于批评自己,使自已一直陷入情绪低落中,而是去找到失败的原因,针对性改进措施。

你可能感兴趣的:(情绪低落为何会使人屈于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