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得刚好》:相声有“新人”还是有“新坟”?

品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观荣辱纷争、死走逃亡,自浊自清自安然。台上笑传千万,台下苦闷凄惶。 

                                          ——楔子

01 云鹤九霄,龙腾四海


曾经某个电视台采访于谦,说如果把郭德纲比喻成一种动物,你觉得是什么?

于谦说:“他就是一只猩猩。聪明、睿智、灵敏,但是头脑简单,你打它一拳它马上打你一拳。

这就是郭德纲。

他一路走来,经历了各种坎坷、各种不顺和阻碍,但也看到了花团锦簇,也看到了灯彩佳话。

那一夜,他也曾梦见过百万雄兵。 

这本书有很鲜明的郭氏风格,妙语连珠,文字独特,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读之令人捧腹。

但是很多人却说这本书是骂人指南,有辱斯文、大伤风化,太低俗、不高雅。

想起上大学的时候,课间和同学聊天。有同学说我要攒钱去看周杰伦的演唱会;有同学说我要攒钱去看陈奕迅的演唱会;我说我要攒钱去看郭德纲的相声专场,于是同学对我说:“你真俗。”

什么叫雅,什么叫俗?牙佳为雅,人谷为俗。五谷杂粮,吃喝拉撒这是俗。人可以不需要雅的东西,但这俗你离不开。

就像郭德纲的那句经典名言所说:“俗与雅相辅相成,喝着咖啡就大蒜,秋水共长天一色。好些个高雅的人喷了香水,我都能闻出人渣的味儿来。”

艺术,其实本无高低之分。

近年来,德云社招兵买马,攻城略地,商演处处开花,8个演出队外加青年队轮番的在各个相声专场打磨演出,其中也突显出了德云社的一批骨干新秀。

如今被观众们所熟知的就有岳云鹏、郭麒麟、张云雷、烧饼、孟鹤堂、张鹤伦等演员。

“云鹤九霄,龙腾四海”,是德云社的创社元老张文顺先生,在建社之初就定好的家谱排字,取得是:海为龙世界,云是鹤故乡的深远寓意,希望德云社可以代有人才。

德云社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亦可算是不孚重望。社内老中青三代演员也可以说能代表中国相声界的整体水平了。

但是,德云社的一家独大并不表示整个相声市场的红火。

相声艺术的发展也不能只靠一家团体或个人来带动,这个市场需要的是遍地开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而各类媒体对相声界近年来的发展也多有停滞批判之声。

在我看来,停滞的并不是相声,而是演员。


02 平地抠饼,对面拿贼


老北京街头撂地演出的手艺人,演出前,都要在地上画一个圆,把自己圈在里面,就在这个圈里表演自己的拿手活。这个圈就像一个饼(抠饼中的饼即由此而来),也可以理解为吃饭的家伙。

对面拿贼,是指手里面要有真本事硬家伙,否则便拿不住贼(吸引不了观众)。

所以相声这个职业非但不好干,简直很难干。想说好相声就必须要有:状元才,英雄胆,城墙厚的一张脸。

说白了,你要有自己真正的能耐,要能让观众发自内心的笑出来。

而相声的艺术手段,往大了说,有四门功课——说学逗唱;细致地说,也有呼吸、咬字、垫字等等十几门小功课,这一行的门槛并不在门外,而在门里面,委实不是谁都可以说好相声的。

现在有很多年轻演员希望可以复制郭德纲和德云社的成功,但是这可是件极难的事。

原因就在于他们希望复制的是郭德纲成功以后的辉煌,并不是成功之前的艰辛。

他们不会想复制曾经那个住北京大兴,为了赶去说相声,又不舍得补自行车胎,一路上要打三回气的郭德纲。

他们也不会想复制那个参加安徽卫视的综艺户外节目,要在透明玻璃罩里让路人围观24小时的郭德纲。

说到底,他们爱的是相声带来的名利,而并非是爱相声。

他们更多的想上综艺,想拍电影,想拍电视剧,唯独忘了要好好的说相声。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在前一段时间很火的《相声有新人》的选秀节目上,我们知道了在全国并不只有德云社一家在坚持说相声。

还有很多很多的新兴相声团体和个人,在坚持传承和发展着这门传统的技艺,他们才是中国相声未来的种子和希望。


03 相声有“新人”还是有“新坟”?


大收藏家张伯驹说过:“不知旧物则不可言新。”

纵观德云社这么多年成功的经验,其实并没有别的诀窍,关键就是他们继承了传统。

就如郭德纲所说:“从清朝末年开始,我们的前辈就把中国语言里搞笑的技巧提炼出来了,伸袖就穿,拿过来就能用。这些东西你放在边上不用,非要去做一些无谓的创新,那就是失败。 ”

反观现在的一些年轻相声演员,创作节目为了新而新,名义上是突破传统,革故鼎新。实则是丢掉了传统相声里的精华和瑰宝,失去了相声文化创作的土壤。

任何一门技艺水平的提高,都要经过先继承、再发展这两个阶段,两条腿走路才可以走的更快、走的更远。

郭德纲作为导师,在《相声有新人》节目中给几组pk的演员出了一个传统的题目——磨蔓儿,这也是相声的一门基本功,相当于开场的垫话。

结果,让人大吃一惊的是,自学成才的民间相声演员和科班出身的专业相声演员,最后都败在了这个小测试上。

不得不令人唏嘘感叹。

《报菜名》、《地理图》、《八扇屏》这些贯口听着简单、学着不难,但是能够几十年如一日把这些基本功练扎实的相声演员,现在真的不多了。

对于相声的创新,相声新人们不应该过多的着眼于服饰、妆容、道具这些和相声核心内容无关的事情上。

更应该去做的是研究说话的起承转合,声调的抑扬顿挫以及基本功的熟练与否。

毕竟,相声演员不能把观众逗笑,这件事就太搞笑了。

还是那句老话,在相声的技艺上,您正茹毛饮血呢,还探讨什么满汉全席啊?

任你风花雪月,任你梅兰菊竹,穿上这件大褂,就要是一名相声演员的样儿。

相声的未来发展一定是靠新人的,但是新人在使包袱、量活的时候,却不能简单的抛弃传统,只想着创新。

相声其实是门很讲究技巧的艺术,火候、尺寸绝对不可以使老。

这就需要演员们下功夫去更多的揣摩领悟,这样才不会使新活变成了新坟。

相声的发展,不一定要过的多么的好,但是却一定要过得刚刚好。

作者:朱帮主,从不停止思考的95后。

你可能感兴趣的:(《过得刚好》:相声有“新人”还是有“新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