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瑩丫儿 果妈阅读
10月23日,果妈阅读真人图书馆迎来了第12位分享人——瑩丫儿。
提到瑩丫儿,很多会员都很熟悉,尤其是北京的会员朋友们,她是果妈阅读团队成员,北京地区群的群主。
在育儿方面,她被称为“勤奋的种草机”;在美育方面,她用自己学钢琴与书法的经历告诉你,父母的影响能力有多重要。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她的故事,听听她和美育的那些事。
大家好!我是瑩丫儿,家里有一位马上就要6岁的闺女。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给女儿进行美育的方法以及自己年幼家庭美育的故事。故事有点长,需要你有点耐心读完哦。
一
给女儿进行6年美育的心得
这个10月,果妈阅读的主题是儿童美育。正如果妈在课程中不断提到的,其实给孩子的美育教育,并不限于书法、钢琴、音乐等种种具体的课外班课程。生活无处不美育,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发现美的眼睛。
1、在绘本中寻找美
我跟妞一起,从她大约半岁起,共同阅读了一千多本绘本与儿童读物。多数情况下,我坚持逐字阅读,而且全程不过问、不打扰。
因为我买书不为让她习得什么知识,只求通过一本本精致的图画书上美丽而细腻的画面、精彩又意外的故事,呈现出一个她眼中的缤纷世界。
关于选书,我会关注一些很好的作者,如葛瑞米·贝斯、安东尼·布朗、李欧·李奥尼、埃米莉·格雷维特、熊亮、彭懿……他们的书,基本“闭着眼”买也不会出错,所以我也基本都收入了囊中。
另外,还有一些出版社,如青豆、译林、耕林……当然,也少不了源自圈里朋友们、一些大咖的推荐。
但是,我不会太把所谓奖项当回事。开始,也会很在意这些奖项,但买了一些后发现有的闺女并不“感冒”。于是,逐渐转向她的兴趣点,以及结合当下情况的绘本。
比如她痴迷西游记,我除了买《美猴王》系列绘本,还找到了一本现代故事——《独眼孙悟空》;比如前一阵的台风,我们看了相关报道、视频,然后读了一本关于日本灾后重建的绘本:《1000把大提琴的合奏》……
当然,我们也读过一些很有趣的绘本:如无字书:《动物王国》(贝爷作品)、《你睡着了吗?》(颇有超现实主义的画面)……
另外,我还会买一些我自己都被滋养了的书籍:《黎明开始的地方》、《狐狸与星》、《点亮自然》(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时,妞戴着蓝色眼睛,看向四周:“哇,我觉得万事万物都变蓝了!”)、《羽毛》(我们也日常收集羽毛,放在专门的树叶、羽毛、花瓣收纳夹里)……
对了, 我也是立体书、纸雕书等特色书迷(应该是对所有美好的书籍,我都深爱着),最早买的一本立体书是《爱丽丝梦游仙境》,当时国内电商都没有出现,我是海淘的。几年来,陆陆续续收了很多,连我自己都很期待下一页会出现的美景……
2.在日常外出、旅行中寻找美
当天气良好时,我们会到郊区、公园中去追随季节的脚步。看满山红叶、拾秋风落叶、观日出日落、赏云起云落……有些美好,留在了相片中、收纳夹中,更多的,自然是深埋于心中。
这两张照片,都是早上起来,推开卫生间的窗户,透过纱窗从家中看出去的景色。美,就在我们的身边。
这是我们的收纳夹,现在里边有落叶、花瓣、羽毛等等美物:
关于旅行,每年都会出行4、5次或更多(假期余额经常不足),经常不做攻略。每日闲庭漫步,很多时候经典景点都没去(比如三亚的天涯海角,至今没去看过),不在于看全,而是深度的感受各种小美好。
比如尽情的玩玩沙子、认真的吹吹蒲公英,开心的跟公鸡一起“咯咯咯”,或者,在路边小店买个心爱的小物……
而每次旅行,我们也都能切实的看到孩子的成长,深深的感受到那句——最好的教养在路上。
3、在戏剧、博物馆、古建筑中找寻美
今年,跟妞一起欣赏了30场儿童剧。从前年发现这个宝藏至今,陆陆续续看了近百场。跟绘本一样,儿童剧也不用刻意分龄,因为孩子的剧,我们大人也经常受到很深的滋养,同样有感其中。
也不用刻意记住剧情,而是在每个当下,感受每一场特别的视觉效果,与内心的某个点深入的联结,就足够了。
北京有着非常多的博物馆、古建筑资源,李一慢先生的《陪你走过千山万水》中,罗列过很多。当孩子日渐长大,博物馆游学也日益在日程中增加。因此也结识了不少相关的朋友,打开了又一扇门。
我会从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开始,如恐龙相关的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博物馆、国家动物博物馆,如猿人相关的地质博物馆、周口店遗址博物馆,还有有趣的汽车博物馆、火车博物馆、消防博物馆,可以撸猫的观复博物馆等等……
在每一个文物面前,我们直观的与历史对话,调动五感去体验古人的各种生活,一些新设备(如VR、体验馆)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身临其境。
很多人怕自己无法很好地带孩子在博物馆中“学到知识”。其实,就像戴亚楠老师说的,就像去菜市场一样,放平心态,只要去了,总会有收获,包括我自己都是如此。当然,家长也最好有一些提前的知识储备,读读相关的知识、书籍等等。
4、在“美术活动”中找寻美
我家闺女儿经常会有一些外人看起来比较“出格”的举动:比如玩手指画延伸到用腿、用脚画、做手工时俩手相对,玩儿白胶等等,也经常被人打上“散养”的标签。
而我一直认为,所谓的散养,不是什么都不闻不问、任其生长,而是适时修剪、静待花开。不让她去试探、去感受,只是告诉她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她就永远也不会真正看到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
我给她准备了各种美术的用具:手指画、彩铅、水彩笔、蜡笔,还有超轻黏土、沙画用具、浮水画材料等等。八月,跟随果妈、东燕去安徽美术游学回来,我又增加了炭笔、色粉、固体水彩、丙烯等等新的材料。明年搬家,我准备再设立一个美术角,跟她一起感受画中的美好。
我还想要入手故宫的全套胶带,跟妞一起,随着每一次“进宫”,回家把对应的宫殿,一点点拼出来。
这个好点子,源自胶带中的一位牛人的晒图,想想就很美好。
5、在音乐中感受“美”
从她还是婴儿起,我家的音乐就没有断过。前年冬天,我带着妞开始去KTV唱歌,还去专业的录音棚给她录制单曲、MV。当然,也少不了去听音乐会。
去年开始,在一家奥尔夫音乐启蒙机构,开始学习音乐基础,课上会接触很多不同的乐器,但至今还没有学习具体的乐器。当然,也有课程档期的原因,但我的心态很平和:晚一点,也没关系。
可能有人要问,音乐不是乐器吗?当然不是。乐器更注重的是弹奏的技巧,而音乐则是更加全方位的内容,要去感受每个乐曲、节奏本身,全身心的融入进去,是一种心灵的熏陶——音乐是有灵魂的。
音乐也是全面的,它不会让学习者限制在某一种乐器的局限里,而是慢慢将各种不同的乐器特点融会贯通,是对孩子人格、素养的综合培育(此处参考了机构对于音乐教育的说明软文,嘿嘿)。
6、自己做好“美”的身影
在育儿的道路上,我一直也在认真的“养育”自己,因为我也想像蔡颖卿、像果妈一样,让孩子看到我们认真的身影。而想要让孩子有美的眼睛,自己先要有发现美的能力。
比如阅读:早期,是看各种育儿书,加入果妈阅读后,视果妈为我的线上共读人,很喜欢自己看完后,再去听课,感受不同的阅读视角。
而因为果妈阅读,我也去近距离看到了很多育儿大咖:科恩、劳拉、周志建、林·洛特、戴亚楠、黛布拉·哈夫纳……跟阅读书籍本身的感受,又是不同——可以直接的看到他们对于自己理论的诠释、演绎。
逐渐的,很多育儿的问题“放下了”,也让我的阅读对象逐渐回归到小说、名著等。
在此,特别感谢果妈的带领,我们北京的会员一起共同欣赏了很多名著、小说、电影:《简·爱》、《无声告白》、《了不起的盖茨比》、《穿PRADA的女王》……
现在,我还开始对一些历史性的书籍也感了兴趣。最近在读《丝绸之路》,感受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这些,以前我从没涉及、从未想过。
是孩子,在带领我一步步成长。是果妈阅读的群体,在陪伴我一点点精进,让我在越来越多的不同领域,发现了其中的兴趣与美好。还记得果妈在讲书中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总之,我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跟孩子一起乐哉、悠哉着,观美、感美、爱美。美,就藏在我们日常的每一个角落,让生活的速度慢下来,很可能视角所到之点,都是美好藏匿之处。
二
小时候的我,接受过哪些美育?
自小,在妈妈身心俱在的陪伴之下,我学习了钢琴与书法。钢琴走了不少“弯路”,最后只学到了五级的水平。书法则从开始就“跟对了人”,八年学习期间多次荣获了全国的一、二、三等奖。
而这些,都与父母多年的悉心陪伴、打“退堂鼓”时的耐心鼓励是分不开的。好的老师可以有助快速的成长,但如果没有父母在背后的支持,仅仅凭借一个孩子的力量,真的很难,或者说不可能做到。
1、学琴之路,曲折但最终美好
三岁半起我学习了电子琴,小学二、三年级时转到了钢琴。期间,经历了数次老师的更换,也深刻体会到一位好老师的重要性。
因为只有在最后一个老师那里,我真正理解了钢琴,理解了音乐,并且让兴趣得到了很好的保留。
刚接触最后一位老师时,每次回课时(也就是把作业部分回家练习好,现场弹奏)都很痛苦,之前不良的弹琴习惯早已“深入骨髓”,根基不稳,如何努力收效都不甚理想。逐渐的,我也没有了开始时的心力,慢慢消沉。
而在相处的这些年间,我们与老师也成为了很好的朋友。90年代,他便很大胆的建议我“转型”,不考级,练习一些世界名曲,还带着我们几个小同学去听音乐会、看音乐电影。
我的父母也没有因为多年的努力无法前进而过多的指责我。他们一起帮助我重新燃起了对音乐的热爱,至今不会像很多曾经的琴童一样,谈琴色变,而是依旧喜爱着。
推荐一部交响乐电影:迪士尼出品的《幻想曲2000》。
这是一部将经典音乐和动画艺术融为一体的电影,其中穿插了很多经典的乐曲:
贝多芬:第五号交响曲(Symphony No.5)(命运)
雷斯庇基:罗马之松(Pines of Rome)
格什温:蓝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
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快版(Piano Concerto No. 2,Allegro,Opus 102)
圣桑:动物狂欢节(Carnival of the Animals)
杜卡:《魔法师的学徒》(The Sorcerer's Apprentice)
艾尔加:威风凛凛进行曲(Pomp & Circumstance)
斯特拉文斯基:火鸟组曲(Firebird Suite)
2、书香·书法·陪伴
我的姥姥是我的书法启蒙老师。她非常喜欢书画艺术,教我练描字、画简单的国画,还带我去欣赏她们的老干部书画展。
在我小学一年级时,她说自己眼睛花了看不清楚了,画的金鱼无法“眼睛点睛”了,得让我帮忙,所以,给我报了书法班。
▲我姥姥画的金鱼
总之,从此我就踏入了书法的大门,这一学就是八年,一下子学到了初三中考前。
而几乎九成的书法课,我的妈妈都尽量与我一起听讲、一同练习。她自己的书法本就非常不错,每次上课只是为了跟我一起,做好她的陪伴。
▲我妈妈写的字
在遇到大型书画比赛之前,我们下课后还要继续埋头苦练,经常耗到深夜一、两点钟。因为老师在旁随时地指点,比在家练习的精进速度会快上许多。
书法老师对于传道的执着,我至今难忘。八年以来,书法班的学费一直都是一个半月只收20块钱。他总说授课不为挣钱、只为传道,想收几个入室弟子;而每天晚上回家,他也一定会继续习字,日日如此。
当然,任何事物的学习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也会有倦怠期。有时候,书法作业全部草草了事;有时觉得作业通篇还不错,就有一个字写的不好,于是“耍小聪明”的拿一张小纸写上,并像补丁那样难看的贴到作业纸上;甚至有时在比赛前的练习,越写越烦、越写越差,最后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儿时的每个夜晚,钢琴、书法,再加上学校每天的作业,一个晚上很快就过去了。小学六年,鲜少在楼下玩耍,当然,当时的我也挺宅的(这么算来,跟现在周末总出去撒野,真是截然相反。忽然想到,莫非这也是给我自己的童年补偿??)。
但回想起来,我倒也真没觉得童年有多辛苦(毕竟孩子时候的学习,还是有很多“玩”的小“技巧”在里边的)。当然,很是感谢父母的栽培,没有他们的坚持,也就没有我的现在——对“美”的感知。
3、美育于我所得
学琴除了提高了我的个人修养与文化素质、培养了左右手的协调性以外,更使我的情感更加丰富、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也有了提高,还锻炼了自己的耐力和信心。是啊,喜欢音乐的孩子,多数都是性格开朗、做事专一的。
通过学习书法,我认识了楷书的挺拔有力、行书的行云流水、草书的纵任奔逸、篆书的笔画优美,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情趣。书法的学习从临摹开始,慢慢的形成自己的风格。
而要真正临摹到位,首先得对书法家和他的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如所处的时代背景、作品诞生的背景,以及每个人的笔迹特点、运笔技巧等,其实也折射出每个人的性格特点。
三
关于女儿美术课外班的选择
提到美的教育,可能很多父母会考虑给孩子报美术课外班。最后,和大家分享下我女儿参加美术课外班的故事。
因着这些过往,在对待女儿课外班的选择上,我也十分谨慎。我会非常关注机构本身的理念,以及授课老师自身的素养。但是,当然,我也还是走过弯路。
去年年底,根据朋友推荐,我给女儿选择了一家美术机构。当时我已经读过三遍《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听过凳子、东燕的分享,自认为早已有足够的“火眼金睛”去择校、择师。试听当天,跟机构负责人聊得也是非常投机,火速报名。
但是慢慢的,我发现孩子越来越不敢画画了,总说自己画的不好。我也在授课老师课后总结时发现了端倪,她总会说:“像这个地方,如果再这样画的话,就会更好啦!”
但是,在我看来,孩子的绘画是自己内心的表达,我们别人怎么可以去评论好坏对错呢?
又有一次课,老师把孩子5、6岁会自己发展出的基底线,以讲课的方式给孩子讲了出来。这又与我自己的观点非常不合。
果妈也在课堂中讲到了,基底线是孩子对于事物间关系的表达,是孩子发展到这个阶段自然而然出现的产物,而不应该是老师教授出来的呀!
因此,上了十节课,我就把课停了。开始,女儿还是不肯自己画画,总让我教她。我也不强求她必须画,但一定会坚持鼓励她画出的美好细节。广州年会上,东燕房间里的她正是拘谨的最高峰,挣扎了许久才画了一点点。慢慢地慢慢地,直到安徽游学时,才感觉她逐渐的“走了出来”。
因此,给孩子报课外班时,不光是要考虑整个机构的状况,更要亲自体验授课老师自身的能力与状态。有的机构整体很好,但某个老师不够理想,但当然也有某一个老师能够扛起半边天的情况,也可以根据老师排课的多少作为一个评估的参考。
一些“前辈”说:乐器的学习要学到专业级别的中上层,即孩子可以自学的状态,内化为自身的技能,所谓技多不压身。我们大可根据孩子自身的天赋、兴趣所在进行选择,但切记:莫忘初心。
我们是为了帮助孩子可以在未来的高空更好地展翅翱翔,而不是成个什么什么大师啊、什么什么家的,不是吗?
听完瑩丫儿的分享,会员们在交流群也和瑩丫儿开始了互动。
瑩丫儿的真人书分享,你有哪些感触呢?欢迎留言分享哦。
PS:果妈阅读真人图书馆,希望收录每个会员的真实故事,期待会员们的精彩展示。如果你做好了准备,随时与我联系。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加入果妈阅读社群,畅听100+本育儿育己书,一起构建属于你自己的知识体系,成为更懂孩子的妈妈。果妈期待你的加入,因为我们相信阅读的力量。
往期真人书分享,回复【真人书】即可阅读。
关注公众号,回复以下关键词,获取更多好文。
回复【文章】,查看果妈阅读精选好文
回复【践行】,阅读正面管教践行指导
回复【书单】,获取妈妈成长必读书单
回复【绘本】,推荐有温度的亲子绘本
回复【旅行】,了解亲子旅行最全攻略
公众号又改版了,怕你们找不到果妈
建议大家将「果妈阅读」设为星标
(安卓用户可设置为「置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