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想中的儿童文学

什么是真正的儿童文学?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想象力之培养在儿童文学中应居首位。

想象力看不见摸不着,在儿童的日常教育中基本上是被忽略的。我们更看重知识教育。能写多少个字,会背多少首唐诗……。这些可资量化的的知识立竿见影地见出培育的结果,让孩子与家长获得充分的自豪感与成就感。但就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能力、创造力和情趣的培养,这些很大程度上都有赖于想象力的培养。

儿童正在人生之初,一张白纸好画画。他们聪明的小脑袋,你给他们装了什么,可能就存下了什么。你给他们死的、僵化的东西越多,他们的思维就越容易固化和单一,他们的想象力就越容易受到压抑。长此以往,想象力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最终孩子们慢慢变成一个缺少想象力的人。

可见,在人生之初给孩子一个自由的想象力空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是如此之切要。因此,就孩子的阅读,我一向主张读那些能够让他们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故事。这种天马行空无所拘束可以上天入地,神游万仞,但必须在相应的逻辑里能够成立。故事必须在自身相应的逻辑里自治,自由是有限度和章法的。

我认为,儿童阅读最重大的任务即是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这是一个具有无限可能的人生的最可靠的保证。

二、儿童文学不必捏着嗓子说话。

儿童文学大多数都是成人写的。绝大多数成人在写作儿童文学时,都希望用文字模拟出儿童的声音,以便孩子们在阅读时接受时更感平易自然,更有亲和力。但是这里忽略了两个问题:

一是,当我们捏着嗓子发出刻意的童声时,我们是否距离笔下的文学远了?成人写儿童文学,难道不是希望站在自己的立场有效地表达出对儿童世界和审美的理解吗?如果是,为什么一定非得发出童声呢?当然,适当的调整是必要的,孩子完全看不懂也不行。

二是,我们是否低估了孩子对语言的接受和领悟能力。

比如:儿子3岁时我就给他读《一千零一夜》,很多朋友表示不理解,觉得太难了。但是我觉得我只是讲个故事而已,能听进去多少算多少,不懂得地方,就当热闹听。讲过一段,我就带着他一起复述,我发现他的领悟和复述能力远远超出我的预期。很多地方的确不懂,无妨,下次再讲到相关的内容,他会勾连起之前的内容,没准哪天突然就恍然大悟了。也就是说,孩子的阅读并非一个单行道,必须一路不回头地往前跑;在阅读的接受和领悟上,他们和成人一样,也是反复的回环的,你永远不知道在哪一个点上,他们的理解就引爆了整个故事。

我们常见的儿童文学,大部分都保持了一个谦卑的“喂”的姿势,送上门,让孩子们顺利消化,好像这更有益于他们娇嫩的胃口。其实,我们忽略了,一个人的胃口,更需要的是“喂”之外,让他们踮起脚尖伸手去够一够。这个饥饿感,就是要适当有一些超越他们接受能力的“阅读”;而有那么一点不太好消化的食物,对砥砺和强壮他们的小胃口应该别有裨益。

三、儿童文学并非只能有阳光,有阳光的地方也应该有阴影。

文学之意义,正是在于把这个世界的真相艺术地表达出来。成人文学如此,儿童文学也不应该例外。但我们习惯于将儿童文学从阴影中剥离出来,单独给这一文体量身定做了一个温室:在这个只有阳光、温暖和花香的玻璃罩子里,我们致力于把它建造成一个孩子们的“楚门的世界”

儿童和少年,是从狭窄的家庭生活走向开阔复杂的集体和社会生活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恰好是从温室通往“楚门的世界”之外的必经之路。再回头看我们的儿童文学,是不是过于矜持和保守了?我们一厢情愿地守护着美好的愿景,初衷固然可嘉,但违背了自然规律和客观真相,好心往往会办成坏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理想中的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