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为整理小达人,妈妈更开心

不知道妈妈们是否经常会面对这样的烦恼:一分钟前还整洁有序的房间就被熊孩子弄得一团糟不说,到了要做作业的时候,孩子连自己的课本甚至作业本都找不到掉到哪个角落去了?书桌上摆满了玩具和各种文具,还夹杂几本漫画书,甚至还有刚刚喝完未扔垃圾桶的牛奶盒,床上还扔了一堆脏衣服、床单上还散落着星星点点的面包屑?

这还只是令妈妈们抓狂的场景之一,还有更让家长苦恼的呢?比如好友叶子,她说学习她倒不担心,更担心的每次学生手册上老师说的要孩子学会整理课桌、养成整理收纳的好习惯,比如书本和各课卷子分门别类放好。每次看到儿子拿回来的试卷不是皱巴巴一团的咸菜一样就是缺个角或一张卷子被分成两三片,她就真的很崩溃,真是惨不忍睹。可在家也没少让他整理,可每次书桌、书包前天整理好,第二天还是一如既然的乱。想想都让她头疼不已,人家成绩不好要被谈话,她家孩子是会因为整理不好课桌被老师点名批评。这次班主任老师之间群里说了要家长协助这些整理习惯不好的学生做好整理收纳习惯。

因此,在网上看到这本书《忍住,别插手!整理身边的物品》,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要分享给叶子和对孩子没养成整理习惯的家长们一起看看。

本书作者高取志津香,作为关注消费者问题和孩子培养问题的记者活跃于新闻界,1998年前往美国。同美国的友人一同创立了JAM网站。JAM网站是Japanese & American Mothers的首字母的缩写,是日本、美国两地父母、孩子和教师互相交流的平台。在报纸、杂志、书籍上宣扬“训练孩子的自立性”的理念。在各地举办了多场演讲。现任神奈川县儿童教育支援委员会委员,致力于儿童的培育和教育工作。

本书不光引导孩子主动参与整理,还从分类开始,教给孩子正确的整理方法,从整理好自己的玩具开始,最终让孩子学会整理身边的物品,从而培养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想整理,先分类,同时做好准备工作

不白费功夫的整理秘诀就是,充分了解自己的偏好和行为习惯,再确定分类方法

想要将环境整理得井井有条,需要掌握以下要点:

①按照种类和形状大小准备分类箱;

②给箱子贴上标签,便于一目了然地知道里边装了什么;

③收拾的时候不要好大喜功,一点一点来;

④常用的物品要放到容易拿到的地方。

日常生活中有两个小练习可以锻炼孩子的分类能力,比如我们去超市大采购回来后让孩子将食物分门别类放入冰箱,比如那些需要冷冻、哪些需要冷藏、而哪些只需要常温储存即可。这样下次,孩子想要冰箱拿食物也会按这个类别去取用,用完可以再原位放回。

第二个就是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实行垃圾分类管理,因此我们也可以将家里垃圾每天让孩子按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做好分类然后扔到对应的垃圾桶。平时在家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出门也不随便乱扔垃圾。

准备工作:整理环境、工具、空间感培养

整理前首先要塑造一个易于整理的环境。

让整理变的简单的3个要点:

①把辅助整理的箱子放在合适的地方;

②分解步骤,让整理变成易于完成的事;

③平时生活注意保持空间整洁,不乱堆东西。

如果家里的是年纪稍大的孩子,可以问“你常用什么”“想把什么东西放在手边”这样引发孩子自己思考的话,要更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

除此之外,让孩子参与整理还有另一个优点,也就是当孩子一个人的时候也能拿取自己需要的东西,不会因为不知道东西放在哪儿或够不着而引发困扰。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教孩子分类的规则,但是从个人角度出发,实用、方便才是最重要的分类法则。有时候,孩子的分类方法可能并不实用,但是千万不要说“这样不行”这类批评的话语。孩子在应用的时候,自然会发现其中的问题,做出调整。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孩子在发现并改正错误的同时,会自己找到恰当的分类方法。如果想对孩子提出建议,可以用“我是这样想的,你觉得怎么样呢?”这类的话语进行引导。切记,父母从始至终只能扮演帮助者的角色。

整理好帮手——箱子

1.半透明的箱子

2.能拿动、可以移动的箱子小玩具和常用的东西可以使用这样的箱子。

3.可以扣起来的塑料文具袋

4.藤条箱 可以放在孩子的房间,也可以放在客厅,有客人到访来不及收拾房间的时候,可以把乱起八糟的东西临时放进去。

培养空间感

空间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逐步建立起来。所以,要多让孩子体验。让孩子帮忙做家务,告诉他们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在做这些事的过程中就包含了培养空间感的训练。平常收纳整理的时候帮孩子建立空间意识,买东西的时候,可以问孩子“这个能放进去吗?”借此引导孩子培养空间感。如果在收纳整理时,能很好地把握空间感,将来肯定能在其他方面派上用场。

我特别赞同作者书中提到的让孩子把客厅变整洁,和孩子自己想把客厅变整洁,这两件事之间存在很大差别。要从前者转变为后者,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做到“心中有他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算在命令之下收拾了房间,也无法保持整洁。

如果孩子没有整理自己的房间,父母要用语言督促孩子:“房间里的东西都放回原位了吗?”“是不是忘了收拾房间呀。”在整理的过程中,父母要鼓励和帮助孩子,不要批评孩子。遇到问题时,要态度和善地与孩子一起探讨“不能顺利整理完的原因”。

二、掌握整理文件的方法

书中提到在新学期开学之前,美国小学的老师会告诉孩子应该买多种颜色的文件夹,不同的学科可以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低年级的孩子,只要看颜色就知道这个袋子装的是哪一门课的东西,教材就不容易弄混了。

实际上现在我们很多中小学老师也都在提倡孩子利用各种文件夹、文件袋来整理各科学习资料。比如我自己就给小朋友准备了不同颜色的文件袋来装各科学习资料、另外会准备一个文件袋专门装当天需要提交给老师的各科作业,老师作业批改发下来后再按颜色放入不同文件袋。遇到期中、期末或阶段测试时候,我们还会将各科复习卷放入一个大的文件夹,按科目标签依次按顺序放入便于取用和统一整理。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还能保证试卷和纸质资料遗失或破损。因为放入文件夹之前,我会让小朋友按要求将试卷平整折叠,而不是像之前一样随随便便往书包随时一扔了事。

如果想要使用文件夹进行整理,首先孩子要从不同科目的老师那里认真听取相关的要求,回到家之后,父母要教孩子学会整理方法,学校和家庭双管齐下,就能让孩子逐渐养成使用文件夹的习惯。大人在工作生活中,能切实地感受到使用文件夹的好处,所以如果孩子在儿童时期就掌握了使用文件夹的方法,对日后的工作生活也很有帮助。文件夹整理法,是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欠缺的技能。作为整理的重要环节,一定要学会哟。

作者让孩子去文具店,挑自己喜欢的颜色和样式。比如我现在如果不是实体店,即使时网上购买文具或文件夹之类也会征求小朋友意见,看他喜欢什么颜色和式样。上次在网上买了一个他喜欢的文件夹是可以手提的那种类似文件包,他超喜欢还觉得带去学校很酷,老师和同学都说他这个文件夹好看呢。

孩子回家后,父母要监督孩子逐渐养成使用文件夹的习惯。比如,经常问孩子:“资料放到文件夹里了吗?”养成了使用文件夹的好习惯后,当家人或朋友问“明天是不是要上篮球课呀?”的时候,孩子马上就能把相应的文件夹拿出来。次次都能带齐资料的孩子也会得到朋友的信赖,在被信赖的过程中,孩子的自信心也会与日俱增。

整理的习惯从小开始培养,就能养成整理的习惯 ,达到目的前要反复练习。无论如何,请不要在没看到满意成果的时候放弃,孩子的反复甚至倒退都是很正常的。为了孩子的成长和他今后的发展,请相信孩子最终一定能做到,做家长的保有这份乐观的期待非常重要。在一段时间内,孩子的能力有可能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父母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坚持下去。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责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可以充当教练的角色

三、成为整理小达人的作战“三步曲”

朋友叶子遇到的困扰,我想可以通过书中作者提到整理小达人“三部曲”来解决。

●基础阶段(1~3天)由父母来做,让孩子在旁边学习整理的方法。

●进阶阶段(一周)父母一边示范,一边教孩子整理方法。孩子在学习的同时尝试自己做。

●飞跃阶段(2周)由孩子自己整理,父母在旁边看着孩子整理。

其中涉及的内容包括:整理学校发的资料,吃完东西后收拾,日常生活中整理时需要准备的东西。训练要有条不紊一步一步地进行,时间至少持续3周。父母不要只追求孩子能不能做到这个简单的结果,要关注孩子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观察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借此找到适合孩子的训练节奏,这一点也很重要。如果孩子自己做的时候不太理想,就要返回到上一个阶段再来一遍。

很多父母经常这样想,“已经三年级了,这些事还做不好”。他们不去试着了解孩子的想法,妄自觉得“都三年级了,应该明事理,应该能做到啊”,认为自己的孩子到了“该做到”的年龄,就突然撒手不管。作为这种家长的孩子,真是太可怜了。家长不应该成为孩子的统治者,不应该只想着孩子能做到什么程度,应该考虑在孩子当下的成长阶段应该怎样和孩子对话沟通。

对于以上作者说的深表赞同,我们很多人尤其时家里有老人的时候,喜欢事事包办,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用他们做,他们总认为孩子现在还小不会很正常,大了自然就会了。殊不知任何事情没有经过练习和反复实践是很难学会的。让孩子学会整理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循序渐进的持续练习。

很多时候,由于父母省略了一些阶段,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关注,在孩子养成习惯之前就放手了,最终导致孩子没能养成整理的习惯。

“啊,游戏机又乱放啦!赶紧收拾一下哦!”“啊,没有收拾鞋子呀!赶快收拾一下吧!”不知道,这样的场景和对话是不是很耳熟,反正小朋友没学会整理之前,几乎天天在家上演这样的场景循环播放,让我很崩溃。而在学习了本书后,我知道了遇到这种情况,与其指责孩子,不如冷静下来认真分析应该怎么做。父母不应该去训斥孩子,应该语重心长地告诉孩子该怎么做。

对于孩子来说,很难做到“一整天都不出错”。因此,可以给孩子指定一个能够随便玩的场所,然后做出“晚餐前要收拾好”这类强调了时间点的规定,让孩子能够有张有弛地学习、成长。“已经快晚饭了,赶紧收拾一下吧!”“马上要睡觉了,赶紧收拾一下吧!”善加利用这些时间点,孩子就能相对容易地接受收拾整理这件事。

如果孩子没有主动去做,父母要适时地引导孩子。如果孩子说:“待会儿做。”父母要记得反问孩子:“待会儿是什么时候呢?”确认孩子什么时候开始行动。比如我家小朋友之前让他收拾东西,口头禅就是“等一会,马上”,可经常拖着就耍赖不去做了。最后就演变成我们的一场大战,双方不欢而散。而现在我就会反问等一会,是几点开始整理,马上是什么时候开始动手收拾呢,比如我们就会明确规定十分钟后,我会告诉他现在是几点,那十分钟后是几点他就得整理了。

因此我们需要做出明确的指示

①把什么东西②放在什么地方③按照什么顺序④为什么要这么做

如果孩子做成了一件事,请记得一定给予表扬。表扬的时候不能只是简单地敷衍“真是个好孩子啊”,而是要根据孩子做到的事,做出具体的表扬。比如,“能做成×××,真是了不起。”“做成×××啦。”

制定规则

◇确定收拾整理的时间(晚饭前、睡觉前)◇由谁负责,归纳到什么地方(自己的东西要拿到自己的房间)◇如果没有遵守规定,该怎么办(限定期限,强行执行惩罚措施,比如不可以吃点心了)

孩子能看出父母的认真程度一旦制定了规则,就要遵守。如果父母只是嘴上说:“不收拾起来,这本书就扔了啊。”但是孩子没有守约的时候,父母却没有认真落实,只是嘴上说:“定了规矩也没用。”“这次先放过你,下次再发现就给你扔了。”用这样的话抱怨了几句便“放过”孩子。

如果孩子感觉父母其实只是说说而已,哪怕只有一次,孩子也会认为“其实不会怎么样吧”。不能看电视,不给孩子买东西,这样的约定也是一个道理。孩子能看得出父母是不是真的下定决心这么做。如果父母没有这样的决心,就算威胁孩子,也不会起到理想的效果。最后所有的约定只能变成“说说而已”。

前几天遇到朋友叶子,她很开心地说运用这本书里的分类和整理方法已经让儿子学会了自己整理好课桌和书包了,老师也表扬他说整理习惯变好了。不过,她也说孩子偶尔也会犯懒不好好整理,她也不再只会河东狮吼而是循循善诱引导孩子以身作则一起养成整理好习惯。

不知道为人父母的你们是否也有遇到叶子同样的烦恼了,真诚推荐你们可以看看这本书哦!让我们的孩子学会整理,告别脏乱差,妈妈再也不担心他的学习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成为整理小达人,妈妈更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