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家人一起读】聪明的小孩平时都想些什么?《富兰克林自传》

《聪明的小孩平时都想些什么》

(1)在我16岁左右的时候,也是我一门心思地改进语言的时候,我碰见了一本英语语法(我想是格林伍德写的),书的末尾有两篇关于修辞艺术和逻辑学的简介,后者的末尾有一个苏格拉底辩论法的实例。不久,我找到了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其中不乏这种方法的例证。

(2)我对这种辩论方法着了迷,便采用了它,丢弃了我那一套贸然反驳和武断论证的做法,拿出一副不耻下问和满腹疑团的样子。

(3)也就在那个时段,由于阅读沙夫茨伯里和柯林斯,我对我们的宗教教义中很多观点都产生了真正的怀疑,我发现这种方法既能使自己万无一失,又能将我用这种方法反驳的对手引入窘境。我因此乐不可支!于是便继续实践,逐渐驾轻就熟,得心应手,诱使对手,甚至是学识渊博的对手,步步退让,因为这种后果他们是预见不到的,还让对手陷入困境不能自拔,就这样取得了我自己和我的理由常常不应取得的胜利。

(4)这种方法我连续使用了几年,渐渐就弃而不用了,仅仅保留了用谦虚谨慎的话表达自己看法的习惯。每当提出可能有争议的观点时,我从来不用“肯定地”,“无疑地”,或别的使一种意见有武断气息的字眼;而宁可说,“我心想”/“我恐怕”一件事情是如此这般,由于XXX理由,“在我看来这件事好像是”,或“我认为它可能如何如何”,或者“我想这件事是这样的”,或者“如果我没有弄错的话,事情就是这样”。

(5)当我需要反反复复坚持自己的见解,并说服人们相信我时不时地鼓动宣传的措施时,我相信这种习惯对我好处极大。由于交谈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信息或者获取信息,使人心悦或使人信服,所以我希望善意明达之人不要以武断自负的方式说话,而使行善的力量减弱。

(6)原因是,用这种方式往往使人反感,容易造成对立,使我们专靠语言达到的这些目的(即提供或获取信息或者提供或获取快乐)一一泡汤。因为如果你要提供信息,在你提出自己的见解时,一种武断教条的态度可能招致反驳,也阻碍了坦诚的关注。

(7)要是你希望从别人的知识中获取信息和改进,同时又坚决用目前的观点来表达自己,那么谦虚明达之士由于不爱争辩,也许就听之任之,让你坚持错误,不思悔改好了;如果采取这种态度,你就很难指望让听你讲话的人心悦,诚服,达成你所期望的共识。

(8)蒲柏的话很有见地:

                    不要用教训的语气去教导别人;

                    别人不懂的事情,

                    你应当把它作为被人遗忘的事情提出来。

(9)进而又劝告我们:

                    即使你自己深信无疑,

                    讲话时也应当表现谦虚。

(10)他还有一首诗,我认为有欠妥帖:

                    大言不惭是没有理由的,

                    因为傲慢即是愚蠢。

                    (这是我认为有欠妥帖的诗)

(12)因为我在想,愚蠢(假设有人如此不幸)难道不正是他傲慢的理由吗?如果将这两行诗如下这么写,不是更加合理吗?

                    大言不惭只有一个理由,

                    那就是:傲慢即是愚蠢。

(13)不过,是否真的如此,还要请有学知识多多指教。

                                    ——节选自《富兰克林自传》

本文讨论

好的,我们文章读完了。

我一直想给文章里的很多关键词、关键句。标注上加粗的蓝色。但考虑到读后思考,标注加粗可能会干扰思考。所以,读后的思考,就请尽情而自由地发挥吧。

富兰克林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是一个凡人,同时又是一个伟人。他出身平凡,却成就非凡。他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外交家、文学家、慈善家、银行家......他的日常思维习惯,奠定了他一生的卓越。

这篇文章让我们窥探到:一个能够拥有卓越成就的人,他平时在关心什么样的问题?他平时在思考什么样的问题?他宝贵的青少年时期,都在研究什么?

最为关键的一点,富兰克林会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不断实验,反复练习,总结规律。他愿意面对自己过去所作所为的不足之处,勇敢地反省,开明地接纳新思想。

他真正地做到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你可能感兴趣的:(【和家人一起读】聪明的小孩平时都想些什么?《富兰克林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