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和他的那群老婆是怎么度过冬天的?

现在各位观客,喜欢不要忘记关注所谓学馆,所说尽是过去。

今天是腊月初二,不知不觉已到年尾了,还有29天就要过年了。各位身处“烈烈冬日,肃肃凄风”中,不知想不想知道古代的那些皇帝们是如何过冬的呢?今天馆主就来告诉你。

冬天防寒保暖离不开三样东西,一是住宅、二是吃、三是穿。所以那些高高在上的皇帝们,也是从这三个方面着手的。

先说住宅,他们在自己的建筑群外层先是修筑 了高高的城墙,就像今天的紫禁城城墙。高大的城墙除了看起来气势雄伟外,还带些挡风、防火等作用。坐北朝南的宫殿,一个个都被分隔开来。实现了空间功能外,还附上了日照,可以在个好天气愉快晒太阳。

不过建筑即使如此好像还不够保暖的,于是暖阁应运而生。

史书中载,大秦帝国的兴乐宫就是这种意义的暖阁。它是将墙壁中间留出一定空间,然后将筒瓦做成管道,有人负责在管道入口烧火,已让热气进入管道。怎么样是不是跟今天的暖气管很像。还有种暖阁是将管道埋在地下的,烧火的炉口就在廊外,还可以在里面添个暖炕,乾隆帝的三希堂就是这种暖阁。

如果这些还不够,那没关系可以拿个精致的暖炉或者直接烧个炉子。清宫剧中有很多娘娘们在冬天捧暖炉的场景,在古代这些也确实有。暖炉制作精美,款式多样,那时的眼光来看绝对是时尚货。还有种放在屋子中间的火炉,样式同样很多。

负责烧火的在清朝叫“惜薪司”,设在西安门,下面有三个职能部门叫:热火处,薪炭处,烧炕处。既然烧火,那离不开可燃物,就是炭。清朝的炭可是限量的。清乾隆时候,每处的标准是:皇太后一百二十斤,正宫皇后一百一十斤,皇贵妃九十斤,贵妃七十五斤,公主三十斤。所用的炭叫“红罗炭”,是周边的涿州、通州、蓟州、易州、宛平、大兴用硬实木材烧制。做完之后运到西安门,裁切好后就送入宫使用。

好了,有炉子又有炭,为什么不能吃顿火锅呢?

清宫有关档案中就有乾隆三十年正月十六早膳燕窝红白鸭子南鲜热锅,晚膳燕窝鸭子热锅;正月十七早膳燕窝肥鸡鱼脍,晚膳野鸡热锅;正月十八日早膳炒鸡大炒肉炖酸菜热锅,晚膳莲子八宝鸭子热锅。

《宫女谈往录》中载“从十月十五起每顿饭添锅子,有什锦锅、涮羊肉,东北的习惯爱吃酸菜、血肠、白肉、白片鸡、切肚混在一起,我们吃这种锅子的时候多。有时候也吃山鸡锅子反正一年里有三个整月吃锅子。正月十六日撤锅子换砂锅。”

可见宫内无论谁都能吃上火锅

最后的穿上,就是今天的土豪配备了。会用黑狐皮制作,用海龙、紫貂滚边,保暖效果出众。帽冠则用熏貂和黑狐皮制作。

已经如此暖和的冬天对于多数清帝来说有些讽刺意味,因为多数都是在这个大冬天去世的。象顺治死于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康熙死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乾隆死于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道光死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同治帝死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光绪帝死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宣统帝死于公元1967年10月17日,刚刚立冬。

看来皇帝即便在冬天防寒做到位,到时还是要“大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皇帝和他的那群老婆是怎么度过冬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