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天桥上的孤独老人

1.6如约到达浙二。我要快速地从天桥南端穿过去,就在这时,有人轻轻地拉住了我的衣袖。我停下脚步,一位老人的面孔映入眼帘。

“小妹妹,我问一下,yong镇楼怎么走?”老人用微弱的声音问我。

乞丐?碰瓷?……我的脑海里闪过不少念头。

“”yong镇楼?老人家你说的是什么地点?”

“yong镇楼,英yong的yong。”

勇镇楼?!我拿出手机地图,开始搜索。没有找到。

“老人家,是勇镇楼吗?在什么位置您记得吗?”

“yong镇楼,英yong的yong,我要去那里”老人有点着急,他用手比划着,尽力让自己表述得更清楚。但遗憾的是我还是没法接受清晰的信息。“是涌金门吗?”我问到。“不是的,是yong镇楼。”

老人见我不能很好的理解,挥挥手,示意我可以走了。“你走吧,小妹妹,你走吧。”

我又在地图上搜索了下,指了指方向问老人家是不是那个方向,他都摇头,有些失望地说“不是的,不是的,你走吧。”

我走开,心里一直在想:这个老人要去的是哪里?他是迷路了吗?我驻足回头,我想确认一下,万一老人是真的迷路了,那么应该要帮他一下,哪怕是帮他找一个能听懂他的话的人。

老人还是站在那里,伸手希望拉住从扶梯新上来的人,遗憾的是他伸出去的手,都被人躲开了。不等老人开口,人们带着异样的眼神快速离开了。他这样是问不到路的。我折返回去,问他“老人家,您是迷路了?”

“是的,我找不到公交站了,我要到yong镇楼。”

“您能写字吗?”

“我能写字,yong镇楼在建兰中学前面一站,我要坐公交回去。”

我开始找建兰中学,然后搜索公交站,但由于方向感不好,我没能很快识别出来去建兰中学的公交站应该在什么位置。

“老人家,您认识您的家吧?我打个车给您,让出租车送您回去如何?”

“不能叫车,没有钱”

“我帮您付,我叫个车送您回去。”

“不行,怎么能让你出钱?!我坐公交回去。我是来看病的,这次找不到公交站了,它就在公安办事大厅前面。”

“那我帮你找公交站。下次让家人陪你来吧,不然迷路了怎么办?”

“没有人陪,儿子不管我的,他去了澳大利亚又去比利时。小妹妹,我是**退休的”

我听不清他说是什么退休单位,但很明显老人家是有文化的,他认识字,同时也知道很多其他知识。“如果家人不能陪来,那么叫个保姆吧。”

“不能请,请保姆,工资大部分就没有了,不能请。”

我快速地找到公交站,“老人家,我带你去公交站吧!”

“不用不用,你指方向就可以了”

“我带你过去,直到你到公交站。”扶梯人上人下,大家步履匆忙,我觉得还是送一程更安全。

由于方向感不好,我带错了方向,两次,老人家都纠正了我。每次我们重回天桥,然后再从另一个扶梯下,第三次下扶梯时,老人家终于说“对了,是这个方向。小妹妹,你可以回去了,这里我认识了”

“我陪你到公交站吧”

“你是个好同志。我今年91岁啦!”

“那和我爷爷差不多,我爷爷93岁啦!”能帮助一个和爷爷般岁数的老人,我觉得自己很心安。试想如果今天迷路的是我爷爷,我想他一定也是内心焦灼,希望有人帮他一把。

我扶着老人家的胳膊,陪着他上下扶梯,走在路上。一位阿姨看着我们,眼神中有点“奇怪”。确实,在当下,那么多碰瓷那么多坑,我这样扶着一个老人显得有点“突兀”。

顺利把老人家送到正确的公交站,他说“对啦,就是这里!”我再次和他确认公交车号、站点名。道别时,老人家和我握手,重复着“谢谢!”

我们的社会在飞速的发展,高科技涌现,但有时我们忘记了我们身边的老人他们有时跟不上这个脚步。是否能有更多发明更多创造是为了老人,为了孩子,为了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而不仅仅聚焦在掌握资源的中青年们?

同时,也希望行色冲冲的我们,在看到老人求助时,放慢脚步,问一句:有什么可以帮您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医院天桥上的孤独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