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孩童时代的我们,什么都没有,但是却是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因为在童年中有着众多游戏陪伴着我们。捉迷臧、摸鱼、钓鱼、捅马蜂窝、偷偷跑去邻村游泳、玩跳皮筋、丢手巾、扔沙袋、玩石子、红薯窑、竹筒饭、独轮转、竹子炮····
我家是住在街道上的,街道上有七个大亭子,那边是三天赶一次集,每当不是街天的夜晚,我们街上的一群小孩就开始做起捉迷藏,每个凉亭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一个亭子由二十二根大柱子支撑着,大概也有百来平,中间没有什么隔挡物,有的仅仅是那高大的柱子,不过当初年纪小,人也小,柱子刚好把弱小的身躯给遮挡完了,七个凉亭,一百多根柱子,随随便便藏起来都很难找得到,当初人又小,来回走一趟都累死了,不过当时确实很享受寻找小伙伴的过程,因为那是我们友谊的见证····
摸鱼那是一项考验敏锐的观察力和感触能力以及不怕苦不怕脏的“运动”,每当在上学的路上,我们几个小伙伴都会各自问哪里有没有哪家池塘抽水了?因为一般抽水过后的吃糖,人家把里面的鱼拿去卖了,换上新的鱼苗,等大鱼拿完了,人家便不在理了,那时候便是我们摸鱼者的天下了,一般也是在放学之后,我们直接把外裤脱掉,只留下一条三角裤,就这样大摇大摆往池塘里面走去,开始了我们的“工作”,摸鱼同样是得讲究细巧的,你以为随随便便就能摸到鱼的话,那就真的把鱼想得太简单了,除非是刚刚抽完水,那第一批下去收鱼的人才能做到,现在人家已经“扫荡”过一次的才轮到我们,所以我们只能说是“捡”剩下的,因此得充分发挥出我们“高超的摸鱼技术”才行,首先就是随着人家踩过的脚印往里去摸,鱼也是有避险心思,哪里有洞就会往哪里穿,这是多年摸鱼总结出来的经验,其次,一般鲶鱼会往那种比较软的泥土处穿,或是会纹丝不动的在那里,依靠身体的颜色与泥土的颜色相似而避开人们的追捕,这就考验你是否拥有精明的洞察力了。还有一般塘角鱼都是在最臭最脏的地方存活,那个地方越臭越脏,那它就长得越大,因此需要我们有一种不怕脏的精神在里面才行,记得有一次,去摸塘角鱼回家全身过敏,去打针吃药了才好,奶奶那时就说:你如果喜欢吃鱼,就叫你爸妈去买就好了,何必要自己去摸呢?得不偿失的。其实那就是奶奶的思想,她从没考虑过我们作为小孩的一种天真与乐趣,我们难道就是为了吃鱼而去摸鱼的吗?那只是我们童年的一种乐趣,同时也是一种“技能”,我摸回来的鱼从未吃过,都是养在了一个水泥缸里面,现在的小孩有谁还能再享受到当初我们所能享受的乐趣呢?我想几乎是没有了,那个水泥缸就是童年生活乐趣的见证,虽然时过境迁,缸里的鱼也早已不复存在,但是每当看到那个缸还是会想到童年的生活,那是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要说摸鱼是一项技术活的话,那么钓鱼同样也是一项技术活,而同样钓鱼也是我童年生活的一部分。钓鱼首先就是得准备鱼饵,而在我们那个年代是没有现成的鱼料卖的,那我们的鱼饵是什么呢?那自然是蚯蚓了,找蚯蚓也是一项技术活,首先你要知悉适应蚯蚓生存的栖息地,记得第一次去找蚯蚓的时候不会找,就去人家的地里挖,挖了半天都帮人家把地要翻过一遍都没得几条蚯蚓,后来经过观察才知道,地里不是蚯蚓的栖息地所在,蚯蚓一般处在比较阴凉潮湿的地区,比如就在那种有稻蕙盖过并且那里土地比较肥沃的地方,就类似传说中的黑土地,那种地方蚯蚓是最多的,也是最适合蚯蚓生存的地方(后来随着年纪慢慢变大,才知道蚯蚓是可以改变土壤好坏的动物,而小时候的无知,伤害了那么蚯蚓,真是罪过罪过)。挖好蚯蚓后,就奔赴鱼儿生存地,小溪边或某个静止不动的“小池塘”,寻找蚯蚓是一项技术活,寻找鱼儿生存地也是一项技术活,鱼儿同样是喜阴怕阳的动物,一般太阳照得过于猛烈的地方就少有鱼,有也是当我们把鱼饵放到鱼钩上然后放进去吸引它们过来吃鱼饵的而已,不过这种情况也是很少有的,毕竟鱼也是很怕热的。钓鱼放鱼饵也是有讲究的,人家习惯用一整只蚯蚓,说那样可以钓到大鱼,其实不然,或许这个对于真正去池塘钓的时候才有用,在溪边或者“小池塘”边钓,那简直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因为蚯蚓一旦很长,那鱼就直接咬住一头就直接把一整只蚯蚓拉出鱼钩了,根本就没啥用,所以一般用个小半截的蚯蚓就好,刚好露出那鱼钩一点点,当鱼一咬住蚯蚓的时候也顺便上钩了,还有一项就是得了解鱼的习性,一般只有在早上、下午5点以及刚下雨过后才是鱼最饥饿的时候,如果没按照鱼的习性来钓鱼,那就是在浪费时间,虽然说钓鱼是一种乐趣,但是当久不能钓上鱼的时候,所有的乐趣都会变成了无趣,那样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虽然现在的鱼饵已经从蚯蚓变成了鱼料,鱼竿也从我们当初随便砍来的一颗竹子再绑上绞丝绳就是鱼竿变成现在的碳纤维的海竿或鱼竿,但是还是依旧怀念当初的鱼竿,轻质方便,不想要就把绞丝绳解出来把竹子丢掉,等想钓的时候再绑回来即可,最最重要的不是这个,而是钓鱼过程的乐趣,以前钓鱼回来,也经常会被奶奶说,因为最初不懂都是在太阳最大的时候跑出去钓的,回来整个人都黑完,奶奶或许是心疼了吧,也说了那句话:想吃鱼就叫爸妈去买就好了,何必要自己去钓?这或许就是代沟吧,孩童的世界与大人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我钓回来的鱼也没吃过一条,依旧用那个水泥缸养起来,虽然有点限制了它们的自由,但是我每天还是会用米用菜来喂它们,每隔一周就会换一次水,每天早上起来看一眼它们再去上学,一整天都会很有精神,因为那就是童年的乐趣,也是不可磨灭的回忆·····
“调皮捣蛋”那或许是小时候大人赋予我们这些好动的小孩的代名词吧,不过以前我们根本不会理解这个名词是什么意思,依旧我行我素,不会在意大人们的眼观与看法,做过的最疯狂的莫过于去捅马蜂窝了吧,以前跟其他村的一起上的一个小学,捅马蜂窝这项“技能”也是从那些同学身上学来的,记得那是有一次,一个别村的孩子来说在路上遇到了一个马蜂窝,问了放学后要不要去捅捅看?当初正处于孩童时期,好奇心特别强,因而就相约了放学之后就去捅马蜂窝,那时内心激动而紧张,心思早已经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了,虽然人是在教室里,但是心早已跑到马蜂窝地了,好不容易熬到了放学时间,一大帮人浩浩荡荡前往马蜂窝地,如同“黑帮出动”一般(因为当初每人手上不是拿木棍就是拿石子,所以看起来确实有点黑帮出动的景象),等到到了蜂窝地,看到了一个比人头还大的蜂窝,蜂窝外还有蜂在“巡逻”,它们就像忠诚的卫士一般保护着自己的家园,我们一大帮人在那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敢过去桶那个蜂窝,后来不知是谁趁着大家都走神的情况下,一块石子不偏不倚刚好就打中了那个蜂窝,顿时一大推黄蜂从里面飞出,向着我们冲过来,我们拔腿就跑,丝毫不拖泥带水的,黄蜂也是追了不算远就重新回去守候它们的家园了,有了第一次的经验,他们胆子就大起来了,第二次,一大帮人齐齐拿着木棍一起捅进了那个马蜂窝,这下彻底激怒了那些黄蜂,因为它们的家园没了,直接破碎完了,它们一直追着我们好远好远才停止了下来,但是确实也是把我们累得够犟了,再跑下去也非断气不可,不过经过了那次之后,我再去没再去参与这项“活动”了,看到了人家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家园被毁,也确实是蛮可怜的,罪过罪过 啊!
夏季的炎热天气使得我们过得异常烦躁,当初又没有风扇的吹动,处在教室中如同处在一个蒸笼里一般,边上课边流汗,燥热的天气使我们想到了去游泳,因而就在放学之后,我们就一起组队了去别的村去游泳,游泳地方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就刚好够我们几个游,最深的也没人深,游累了,就站着任水湿润着我们的身体,那种在水里的感觉确实真的很舒服,当初还时不时练憋气,最长的也得一分多钟,这是自己在心里默念的,不过应该与实际相差不多,游腻了,就来玩跳水,各种跳水姿势确实给了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但是确实有一次,我尝试了一种跳水姿势,真的令我终身难忘,就是以趴着的姿势跳下去,一跳,当身体碰到水的那一刹那,胸口瞬间感到破裂了一般,有种窒息感,庆幸当初没从太高的地方跳下去,不然或许····,游泳确实对锻炼身体有好处,但是游泳及跳水确实需要谨慎啊!
跳皮筋从以前的无处不在到现在的慢慢消失,是经济快速发展,科技的冲击而造成的,童年时候,跳皮筋是女孩子常玩的一种游戏,可是我却是格外另类,因为家里有两个姐姐,两个人又不好玩跳皮筋,因而给我来做那个拉绳子的,久而久之,我也被感染了,竟然也会跳起了皮筋,一二三四五六七,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各种花样地玩,后来邻家的堂弟及他的两个姐姐也一起来玩,我们就分为两帮来比赛,比赛结果算下来算是打平手,关键的不是结果,而是其比赛过程,享受其过程那也是一种童年生活不可磨灭的乐趣····
除了跳皮筋,还有丢手巾,丢手巾,丢手巾,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她,快点快点抓住他/她,快点快点抓住他/她,这也同样是童年时代玩的一项游戏,这游戏也是适合男女玩,也是增进彼此友谊的一项游戏!
当然还有玩石子,有玩五颗的,也有玩一袋甚至是几袋的,五颗的就适合双人玩,一袋至几袋的是适合多人玩,一般在家我们是玩几袋的,因为有两个姐姐及邻家的堂姐,记得当时手很小,当抛那个石子然后抓住地上的石子再重新抓住掉落的石子,最后得翻一下手掌,把一部分石子重新郑出去是,差不多都是一郑就把石子都给郑没了,那时都是依靠着姐姐高超的“技术”使得我们这个“团队”能很好地“生存”下来,并取得胜利,这个游戏讲究的也是合作关系,精诚合作,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这是后来所感悟到的!
扔沙袋那是在学校里时兴起的一项活动,那时开始只是女生玩的,后来男生“看不过眼”了,就加入到了其中,随着男生的加入,一下子就把氛围提升到了极致,因为男生比女生手劲大,扔出去速度比较快,处在圈内部的男男女女就在里面乱了一通,卷起阵阵灰尘,有着一种十足的带感,犹如葬爱家族在其中展示他们“绝妙的舞姿”一般!
红薯窑直到现在还是一项比较受欢迎的活动,现在每年春节,从外打工归来的工作者都会去做红薯窑,这也或许是对童年生活的一种回忆吧,红薯窑的搭设还是需要一定的讲究,太过松软的土块在烧火过程中就易塌陷下来,因而在搭设时需要寻找比较坚硬的土块,就如建房子一般,需要留个洞口,土块与土块之要留些缝隙,不然没有足够的氧气流通,那也是很难着得起火的,当搭设完成后,就往其放木柴,点火,直至把土块烧红了,把柴火拿出,往其放红薯,然后“破房”依靠着土块的温度把红薯给烤熟,其实说真的,这种做出来的味道与直接烤着无太大差别,但是人们享受的应该是烘烤的过程吧!
童年吃的最香的饭莫过于竹筒饭了吧,因为竹筒饭是自己动手做的,里面带着艰辛的汗水,因而吃起来都会比较香。而竹筒饭呢,就是砍下一颗竹子,然后在一截与一截之间破开一个洞,然后就适当性的清洗一下竹子的内部,洗好之后就把米灌进竹子中,再往其加水进去,当时没钱买什么肉,但是还是咬咬牙买了一根腊肠放进去,做好这些,然后就开始烘烤那根竹子,这也其实与我们在家煮饭的形式一般,不过家里用的是锅,而现在用的是竹子而已,当米熟了之后,用刀剖开竹子,一道带着竹子的清香的米饭香味扑鼻而来,再加上腊肠的香味,那绝对是一道美味,现在想想都还流口水·····
独轮转呢,也是孩童时期最好玩的一项游戏,我们孩童时代的独轮转与现在的独轮转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差距就在我们的独轮转是自己动手做的,把啤酒瓶盖打平了,然后用磨刀石将其边缘给磨锋利了,又用铁钉在其中间开两个洞,把绳子一穿过去就算完工了,而现在的独轮转都是厂家出来的,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内心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一项东西得到的太容易,那就容易对其失去兴趣,只有自己动手去做的才会去更加珍惜,我们当初不仅仅用来玩,还用来比赛,结果手上三道伤疤给童年玩独轮转留下了一个完美的证据,每每看到手上的伤疤,都会想起那时玩独轮转的我们······
童年还有一项技能那便是竹子炮,竹子炮顾名思义也是用竹子来做,只采用竹子其中一截来做,这项游戏考验的是对竹子的选取,选用的竹子适合采用比较厚的竹子来做比较好,因为太薄的竹子经不起几次的冲击,竹子炮就是往竹子里面塞那种忘记了叫什么名的果子,然后依靠着两个果子之间存在的压力,用一根木棍捅一下那根竹子,两颗果子之前因为压力及推力的关系,前面那颗果子就飞奔出去,还带着炮竹一样的响声,因而竹子炮的名称由此而来,因为当时森林已经开始开发,那种果子比较难找,因此就只能采用纸张来代替,纸张需选用易吸水的,那样有足够的水分才能把竹子堵得紧,那样其中的压力才足够,射出去的纸张才够远,响声也才足够响········
随着时代的变迁,童年的这些游戏已经慢慢消失,但是这却是童年中最美好的回忆,虽然现在回想起来里面有些游戏有些幼稚也有些危险,但是那不正符合我们那时的年纪吗?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小孩再也找不到我们当初所经历的童年了,只是希望以后自己的小孩在接受新时代玩具及科技的冲击下,也能体验一下自己动手做东西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