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书评之《克兰福镇》-我们一生在追求的是什么

《克兰福镇》是十多年前就放在了我书架上的,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发行,1984年7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书:10188.481,定价0.67元。这本书的来历我不太清楚,不是买来的,扉页上用铅笔写着“NO0073”,“陈”,“87.7.31”,两个不太清楚的私人印章只看得到“广慧印”字样,书页合起来可见印章“陈广慧印”,隶属字样,清晰可辨,这叫藏书章,可见过往人们对于读书的仪式感有多强。像这类书籍,我一直对迷恋旧书,总感觉上面带着其他读者的气息,是现代新印刷的书所没有的时间的温度。

这本书放在我床头很多年,我都没有好好读完,整本书字数不过132000,之所以一直没能读完,一是因为书本太久,很多时候怕损坏;再者是看了一次首章,故事没能一次性吸引我,这次能看完,也是受疫情影响,准备把家里能再发掘没能读完或者没有做完的事情,都补一遍坑。

在我看来这本书里的故事,更像是一本回忆录,一本1853年发行的个人回忆录。从[译后记]中得知,克兰福镇原型就是作者小时候生活过的纳茨福镇,可惜我没能找到具体的位置在哪里,如果有知道的朋友可以帮忙在地图上标个点。

全书的十六个故事片段组成了整个小镇的风貌,让我感到震惊的是,早在一百七十年前,在这个小镇上居住着的终生未嫁的女士们,他们的生活充满着仪式感,也不会因为未婚而被人诟病。虽然有着和现代社会不同的风貌,例如身份上的坚持,仍然有阶级之分,但是大家总体来说相处和睦,淳朴善良。

书中的每个角色都引发了我对于生活的思考。先从“我”开始吧,书中的“我”叫“玛丽”,她善良、热情、聪慧并且富有同情心。她本不是这小镇的固定居民,只是有几位熟悉的朋友,但是接到他们的邀约或者求助,必定会赶到镇上做客,并尽自己所能地给予帮助。

布朗上尉更像是一名坚毅的勇士,他在生活拮据困难的环境下,依然可以抱持着积极开朗的心态。我想他一定是深爱着自己的家庭和这个世界的,最终去救人时也一样。看到他的义举,我可以感受到字里行间真实的心痛。

布朗上尉的两个女儿,大女儿布朗小姐显然是很可怜的,幼年丧母,因妹妹年幼她便开始在家里充当母亲的角色,不幸的是她自己年纪轻轻就身患重病,终究没能从病痛中挣扎出来。而在她去世前,她才被告知父亲已经去世,独留妹妹一个人孤独的留在这人世间,她虽获得解脱,但从她应该更为担心孤苦伶仃的妹妹。书中的沉默,仅仅用了七个字,让我能够感受到空气的凝滞。我也有弟弟,我可以设身处地的想到那种难过,真的是令人窒息。

连续失去亲人的泽西小姐呢?作者的善良便体现于此。泽西在姐姐生病的期间一直照料家庭,办完父亲和姐姐的葬礼后,作者给她安排了一门好亲事,父亲早年的同僚,并且家业还算丰厚。虽然之前两人因布朗小姐生病,泽西无法安心出嫁,但也有情人终成眷属吧,也应了那句“好事多磨”。泽西的善良便现于此,她不愿成为他人的累赘,也全心全意的深爱着自己的家庭和亲人。婚后她的名字成了戈登太太,虽然离开了这个暂时居住的小镇,多年后还是带着丈夫和孩子一起回到这里和老友们聚会。她的一生也算是苦尽甘来吧。

詹金斯小姐更为值得尊敬,她作为教区长的长女,多少有些教条古板,但这并不能否定她的聪慧,以及她持家的能力。她爱读书,爱生活,可以把所有事情都料理好,在一次次大事发生的时候可以临危不乱。那么她真的就没有心里的软肋吗?肯定是有的,我想她对于失踪的弟弟肯定是留有遗憾的。但她太争强好胜了,多少让我没有那么喜欢她,最后一次描写她回忆起布朗上尉,还是在于多年前他们关于狄更斯和约翰逊的文学争论上,这不免丢失了她乐于助人的可爱性格。

波尔小姐很像日常生活中都能见到的人,她好打听,并且有时爱夸大其词,这多少是不怎么可爱的。她对于身份地位很是在乎,因为在皇宫里和皇后共处过,所以对于出身还是非常看重的。其实这都可以理解,一个人大半辈子的生活都是在这种环境下,这是很难改变的。但是也可以看出她事事都想凑到前面,也事事都想出风头。格兰玛夫人初到镇上时,她因贾米逊夫人反对大家去拜访,很是气愤,但后来接到邀请又改口说可以去,并且第一个开口问格兰玛夫人是否有进宫觐见,可见她都是一个爱凑热闹并且显摆自己的女士。可波尔小姐也并不令人讨厌,至少她对待玛蒂是真心实意的。

贾米逊夫人算是让我有点生厌的一位女士了,虽然我不怎么愿意轻易去讨厌一位女性。她有她身份的骄傲,詹金斯小姐的茶话会她必须是第一个受邀的,这跟民风有关,但是她阻止他人去家里做客,去跟格兰玛夫人会面,这就很是小气了。之后格兰玛夫人和霍金斯大夫结婚,她却生气的不和他们说话。如果说站在她的家族面子的角度思考,也不见得有大家的风范,更不用说她招待人时的态度。尽管她给了玛蒂资助,也无法改变我对她的看法。

玛蒂真真是整个故事里幸福的老小姐了,虽然她没能嫁给她喜欢的人,但是在狄布拉活着的时候她并不用为生活和家业操劳;狄布拉去世后,玛丽也很愿意到她家里做客,虽然她节俭到不肯点一整根蜡烛,但是在她愿意和玛丽分享信件,还是让人感觉到很温暖。当她家里的银行投资失败,她在金钱上有了沉重打击后,她仍能想着不能坑害无辜的平民百姓,或许有些人会想她没有她姐姐的智慧,甚至在帮银行还债这个想法上,还会让人感到有点傻傻的,其实不然,这正是她秉性纯良的印证。她的侍女玛莎之前因谈恋爱而被她盯梢过,但是却一心想要守护她至终老。老小姐的圈子里,大家都默默的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且向她保密,大家都很了解她的为人。

要不说作者是个很善良的人呢,彼得在玛蒂已经习惯于做生意的生活时,突然出现了,他选择和姐姐一起生活,而这位彼得也拥有着生活智慧,解决了贾米逊夫人和霍金斯夫妇的矛盾,了了大家一个大心结。

真个故事读下来都还是很平顺的,像是大团圆结局,其实也有作者对现实的批判。小镇最在意的仪式感,换成今天的话就是穷讲究,也就是精致穷,最后都在一个个打动人心的生活琐事上变得并没有那么重要了。

所以我们一生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呢?不过是平顺,真诚罢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不是书评之《克兰福镇》-我们一生在追求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