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西关情

记忆中,自从有了黑白电视,才接触到粤语,也就是平常说的广州白话,那个年代电视频道不多,基本上每天不是珠江台,就是岭南台,粤剧、粤语流行歌曲、粤语连续剧每天都要很被动地接受着,时间长了,便对岭南文化有了深深的烙印。这其中,西关原素的多次出现,使得老广州这座千年商都给人以时尚与传统相为兼容的印象。

近年来,深圳的发展突飞猛进,甚至经济总量已经超越广州,在岭南两大一线城市之间,便有了大哥之争。深圳能当大哥吗?在广州面前,未免还是浅薄一些,一个城市,其历史文化底蕴便是其魅力与光耀。深圳没有古老的巷道,没有远古的传说,没有西关的人间烟火留下来的味道,没有乐叔和虾仔的俏皮,也就是说,虽然深圳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标杆性的作用,但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有素质的暴发户而已。

游览广州,大部分人都会涌往珠江新城,站在轮渡口,仰望小蛮腰,远眺城市天际线的壮观景致,观赏着珠江上川流不息的游船,并由衷地感慨:“真美”。其实这种繁华的现代景观,很多城市都可以见到,区别的也只是规模的大小而已。所以,到广州不如移步西关,闻一闻这个繁华都市独特的另一股气息,这味道别的地方是闻不到的。

西关最繁华的莫过于上下九,老式的骑楼经过现代改造,有新的气息,又有旧的美感,一间接一间的店铺上面有着最现代的广告招牌,又有传统的旗帜标识。楼下人流如潮,骑楼上的老式窗户大部分关闭着,喧闹与静谧兼容着。有那么一瞬间,眼前的一切变成灰色,我仿佛回到某个年代,那盘着辫子的生意人跟洋人比划着;擦汗的车夫弯着身子,卑微地把戴着金丝眼镜的贵人扶进茶楼里;老板斥责店小二的咆哮引起客人齐刷刷的眼光。我还看到,某一个窗户开了,一个妆容精致、烫着大波卷发的西关美女,轻佻地瞄了我这个土老冒一眼,移开了她的鄙夷的眼光。

我回过神来,继续穿行于西关小巷,如果说西关骑楼代表着广州百年商埠的岭南文化,那么骑楼后的小巷,那便代表着广州的市井烟火了。小巷都很狭窄,是的,那个年代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两个提着鸟笼的人可以擦肩而过就行了。它不像其它古镇或古城,诸如斑驳的墙体,白墙蓝瓦,老石板铺设的巷道散发着悠远的气息等等,与它无关,也许是商业气息无孔不入的渗透有关吧。很多西关小巷凌乱不堪,很少能见到规律形的建筑,也难得见到成规模的绿化,倒是每家每户都会见缝插针摆满各种盆栽、绿植,与悬挂在屋檐下的鸟笼互相映衬着。那吱喳着的不知名小鸟与默静着的老人和谐地对视着,不知道他们都在想些什么。这个时候的西关老人应该和以前的西关老人一样,生活总在轮回,不论时代怎么改变,人老了,沉默的时候就多了。

西关的十三行,谱写着广州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洋文化的涌入,使得西关人时尚、摩登起来,西关小姐便出名起来了。身着旗袍的西关美女“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她们梳理着最为流行的大卷发,风姿秀逸,风情万种。我努力地在大街小巷上追寻着,总会想像着西关美女能重现当年的花样年华,那该是怎样的一种诗情画意,可是换来的却是一阵阵的失望。不可否认的是,广州本土人确实没有相貌上的优势,我在努力说服自己,或许,美女都躲家里了,但是,与站在成都春熙路的街头相对比,那种反差确实是很强烈的。西关美女都哪里去了?应该都做生意去了吧,毕竟,广州越来越商业化了。

走走停停之间,不知不觉逛了好几条西关小巷,我不想再逛下去了,其它的应该都差不多吧,一座城,一条街,需要的是它的历史,它的经历,就像人一样,经历就是财富,西关就是广州人的财富,它经历过炮火连天,经历过中国现化史上最为繁荣的辉煌,既有沧海桑田,又有春花秋月,它已经是一本厚重的书了,要深度阅读它,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点滴西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