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母的“平凡的世界”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初中时候就读过,前几年又拍成电视剧,也追着看了。

看书的感悟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只是从姨妈家拿回来后一口气读完的。那时候并没有把这个小说跟现实的生活联系过,因为八零后的我,也只有从父母那里了解一些那个年代的事情。

现在看完之后,恍然想到原来我的父母跟故事的几个主角是同龄人,且有着不相同却类似的遭遇。

小说里的故事发生在陕西北部,就是陕北榆林一带,我们家在关中,离省城西安不太远,但并不属于西安。情况可能比陕北要好一些吧。

先说我老妈,1962年生人,家里有五个孩子,我妈排行老三,上面一哥一姐,底下两个弟弟。农村人老话,偏大的爱小的,中间夹个受罪的,她就在最中间。外公是大队队长,就是孙少安那个职务,同样责任心强,队上的事情尽心尽力负责,所以家里的事就有些顾不上了。

因为外婆身体不好,我妈上小学时候就得带着二舅,她听课,我二舅就在旁边坐着,那个年代人都特别善良,老师应该也不会说什么。

那会上学学不了多少东西,但是我妈也是爱学的,磕磕盼盼流泪挨打的上到了高中,她想考大学,那会大学还是公费,不用花钱,我妈苦苦哀求,说自己就参加考试,不上大学,外公不松口,让她回家种地,照顾两个弟弟,这会我外婆已经因病不在了,姨妈虽早就辍学为家里挣工分,但已经出嫁,大舅高中毕业去当兵了。家里就只有外公和我妈能顶劳力,两个舅舅都还小,至此她就成了农民。

插一句,这会我爸妈已经订婚,说是那会都吃不饱闹饥荒,我爷用一斗粮食就给我爸订了我妈当媳妇,那会他两也就十四五岁的样子。

虽说我妈大学没考成,但高中毕业在她那个年代,也是不错了,文化人。这时她姨夫在教育局,就来给外公说,让她去村里的小学教书,就跟孙少平一样,多好的事情啊!不用花一分钱,就在村里还能顾得上家里,但是!外公不答应,不让去,就一句让她在家就行!那会的家长是真的家长,说让你干啥你就得干啥!哭闹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况且我妈也根本不敢哭闹。还听说我姨妈那会有机会去工厂当工人,我外公也是不答应,唉,顽固的队长误了孩子一生啊。

至于为什么外公总是不让自己的孩子去当老师当工人,一是重男轻女,舅舅高中毕业就出去当兵了;二可能就因为自己是队长,自尊心强爱面子,怕别人说自己找关系走后门吧,不得而知。

他去世那年,生病在我家住了一段,我妈照顾他,老人家闲不住,回家就要干活,拦不住,我妈只能把他圈在我家让好好歇一歇。我妈这个阶段,问过外公,当年怎么想的,为啥不让她姐两出去吃公粮,非要在家当农民,如果出去了,现在日子会好很多。外公也说不出原因,他自己内心也很后悔,没让她们出去在农村受苦受累。当年他可能深爱土地,觉得在土地上劳作很光荣,日子也会过好吧!可惜社会发展太快,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一个决定,改变了孩子的整个命运。

外公完全没有孙玉厚的开明,会支持孩子的选择,问孩子的想法,可能这就是现实吧,小说里有美化的成分在。

我爸就不同了,主要还是因为我爷爷太。。。,唉,无法形容。

我家那会的日子还算可以吧,我爸书念的不好,初中念完就不上了(学不懂)。有一年,他在部队的舅舅说要招人,我爸是首选,什么都办好了,军装都穿身上了,这时候!我爷变卦了!不让我爸去了!要让他外甥去!想不通吧!也很无解我爸的舅舅这会在哪里?你给自己大外甥的名额,被别人外甥占了,你都没话说的啊!?可能也说了就是态度不坚决吧。我爷那个人性格比较怪,亲戚邻里都不会在他跟前说太多话。(阿弥陀佛,我爷也已经不在了,爷啊,我真的没有怪你的意思。)

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同样的结局啊!我爸也当了农民,跟我妈还真是一对可怜的苦命鸳鸯啊!

虽说他两都被家长或者时代改变了命运,但是他两携手共同前进,勤劳踏实的过日子,目前来说在村里也不错了,我跟弟弟都上了大学(不过我爸一直都不太支持我两上学,然并卵),对他俩的遭遇一直耿耿于怀并深表同情,想想他两要是都出去了该多好,那小姐姐我的生活也会提高好几个档次吧!我该醒醒了,呵呵。

时代的洪流谁也逃不过吧,那个年代处于日新月异的时期,年轻人都处于自我思想感情萌发的阶段,有想法却无法实现,自己的感情和命运根本把握不住,只能随着大流被家长的一句话定格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父母的“平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