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心有寄 情怀可循

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苏东坡《行香子·自述》

这场音乐会过去三天了,想起来心情还是不能平复,这就是绕梁三天吧!总想写点什么,但觉得自己才疏学浅,唯恐下笔太轻,表达不了敬仰之情。

说起古琴,有一个小插曲。彼时正在跟王红燕老师学古筝。那日课后,学友山姗说带我到桐柏宫去找人可老师体验古琴。去了那儿已近中午,听说我们是古筝课后过来,年纪轻轻的老师先是一顿说:学古筝就不要学古琴,学古琴就不要学古筝!然后教指法。因为古筝与古琴指法不同,一时不能适应,又是一通被训。说:我只能教一遍,不会讲第二次。可怜我徐娘半老学绕脚,哪有这一遍就会的灵气,一下了就泄了气。看到老师在打哈欠,我说,老师,您是不是想睡觉了?要是累了您先去休息吧?老师放下我们就走了,姗也有事出去一会。我一个人在那儿练了一会指法,兴趣索然。


后来一次到友人刘美华的万景茶庄去喝茶,听她弹古琴,完全不同的感觉。她说你想学,我来教你,还送给我一本古琴识谱的书和几张古琴曲碟片。只是我心有余悸,加上当时还是忙于工作,怕自己心境不够宁静,终下不了决心。想来要是当时能下决心学琴,我也是刘老师的第一个学生了,此是空话。


慢慢地,眼看着刘美华身边聚集了一个又一个的古琴习练者,大都是我的朋友与熟人。看她们乐滋滋地来来去去,琴艺不断提高的同时,面貌也在改变,造化得越加美丽,越来越仙气飘飘了。这才知道,音乐怡人此话不假。


接触多了,对刘美华老师的敬佩之心油然而生。在金钱飘香的当今社会,几年来,她的旗下古琴学生居然都是免费教学,不但免费,学生们习练的古琴也都是老师家的私有宝藏;在开始参加的几场公益演出中,老师还为每一位学生购置演出服,你说,当她的学生是不是前世修来的福气!


我不会乐器,但对美的事物与生俱来地喜欢欣赏。就好像看周文红老师指挥的大合唱,只看她的背影之魅力;听古琴我只看手指的弹动之美。我喜欢古琴审美中的恬静与清远,古琴的格调音色、运指的方式让我着迷,它是那样的皓月疏风,清淡雅丽,带给我们出尘脱俗、风凌傲骨的审美意境。


那天读一篇文章,介绍明末清初古琴家青山所著的《溪山琴况》,读到文中的“然琴中雅俗之辨,争在纤微。喜工柔媚则俗,落指重浊则俗,性好炎闹则俗,指拘局促则俗,取音粗厉则俗,入弦仓卒则俗,指法不式则俗,气质浮躁则俗:种种俗态,未易枚举。但能体认得静、远、澹、逸四字,有正始风,斯俗情悉去,臻于大雅矣。”读出了古琴中的审美意趣和大雅之道。


这次,美华说要在天台举办一场由北京“钧天坊”创始人古琴艺术大师王鹏老师团队带来的古琴音乐会,看她兴奋雀跃的样子,我也感到了期待。短短月余的时间里,看着她为了这场音乐盛事的奔波,事无巨细地筹备,满满的感动。感动她个人承包了全程的所有费用,感动她为成功演出所作出的所有奉献。若不是对生活中的美好不自觉的追求和向往,对古琴发自内心的热爱,对古琴文化在天台的推广,她何苦这样默默付出?想到这些,只能用两个字来诠释,那就是“情怀”。因为古琴,她把自己也磨砺出了最美好的样子。这样的情怀,美丽了光阴,也在生命的长河里熠熠生辉。


天台真的是风水宝地,来的人都会爱上,走时都会牵挂。这次的台风“烟花”轻轻路过,却因此多留了远方客人几天。与大古琴社的几位学员聊起,她们说收获最大的不仅仅是有了与大师同台演出的机会,更主要的是向王鹏老师团队学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精神,一种“艺不厌精,手不忘熟”的专业精神,使她们从原来的为弹琴而弹琴升华到古琴带来的一种精神气质对音乐的理解。大师们的精湛表演,那种以艺术诠释了文字无法诠释的某些收获,这对她们的来说,才是千金难买的体验。


是的,这场演出,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听觉盛宴,无论是王鹏老师弹奏的天籁之音,还是小岗老师的消魂箫声,贺西格老师走心的马头琴声,常译平老师如歌如诉的吟唱,都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作为真正的艺术大家,他们把无形的情怀揉入当下的作品,形成可歌可泣的艺术盛宴。



感谢美华,她带来的机遇让我第一次体悟到音乐也有匠人情怀,那一招一式的认真和严谨,那种不为名利而敷衍,只为心中的热爱而全身心地投入是多么可贵的品质。情怀,就是这样深深地爱着,执着着自己的事业,“格物于心,可观天地风月”。.

你可能感兴趣的:(琴心有寄 情怀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