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方外方之王允
作者 曹林洲
人们知道王允的名字,大部分源于《三国演义》,王允王司徒在《吕布戏貂蝉》和《诛董卓》这两出大戏中担任总导演,罗贯中先生把这些戏写的环环相扣,惊心动魄,热闹非凡,同时还给王允塑造了个干女儿,塑造了个中国历史上“四大美女”中唯一子虚乌有的大美女貂蝉。
一、青少年时期
王允,山西太原人,出身于豪门望族,自幼天资聪慧,熟读四书五经,懂得兵法韬略。就在许多同龄人还在为生计四处奔波的时候,王允已经随父辈出入不同的社交场合,结识了许多天下名士,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和见识。
王允19岁时,被推举为晋阳郡吏,上任不久就遇上这么一桩事儿。有一个名叫赵津的小黄门,由于朝廷宦官的关系,回到他们那个小县城,横行霸道,欺压百姓,无恶不作,许多官员都躲着不管,唯恐惹火烧身。此时的王允年轻气盛,铁骨铮铮,不信这个邪,在他的运作下,就把这个赵津给正法了。这下可捅了大篓子,赵家人立马告到了大太监那里。那时候,正好是汉灵帝时期,宦官横行,这种事情只要宦官们上手,一般都会死翘翘,没得商量。王允可算是惹下大麻烦了,知道此事后,熟悉他的人无不为他捏一把汗。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宦官没有拿王允问罪,却整死了他的顶头上司晋阳郡守,或许是气势熏天的宦官们觉得搞死个毛孩王允还不够档次,有失威风。这一下王允因除暴安良而出名,却因此连累害死了郡守。搞出这么大的动静,他也再没法在衙门呆下去了,于是,辞官回家。 二、再入仕途 王允在家一宅就是三年。三年后他再次走上仕途,出任官员,经过了上次的辞官和三年的深刻反省,王允自然是成熟了很多。可是他刚直不阿的性格一点都没有改变,上任不久,就又遇到了一件让他不能容忍的事情。他的同郡人路佛,游手好闲,不学无术,家境却很盈实,想花些钱弄个官做,他贿赂的官员是当时的太守王球,王球收了路佛的银子,给路佛给了个补吏的官衔,也就是个候补官员,不是个什么大不了的官,当然,这个官按路佛的不学无术已经很不错了。这件事情让王允知道了,王允二话没说,端直跑到王球的太守府去论理,去揭露东汉末年卖官鬻爵的这一司空见惯的官场潜规则,这一闹,把王球太守的肺差一点给气炸了,直接把王允扔进大牢,准备派人给阎王爷送去。可是,上苍给王允赋予的使命远远不只是这一点,他不可能就如此简单的去见阎王。这件事让当时的刺史邓盛给知道了,邓盛弄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有感于王允刚直无私不畏权贵的气节,亲自策马前来问王球要人。刺史可是太守的顶头上司,王球哪敢怠慢。这件事情,在邓盛的关照下,王允非但没死,反而做了邓盛的刺史别驾,也就是刺史秘书。大难不死,年纪轻轻的王允在当地老百姓的心中已经成了黑夜里的一颗明星,大家众口一辞夸赞王允是他们盼望已久的好官,在大家的掌声中,王允也更加坚定了他正义凛然做官为民为社稷的人生理想。
王允的名声像天空中升腾的云彩,五光十色,耀眼夺目。他在刺史别驾岗位上还没干多长时间,就被朝廷知道,朝廷三公下文,把王允征召到了朝廷,任命他为侍御史,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官员,就在王允准备撸起袖子,拿起手中的权力武器向腐败官员开火的时候,黄巾起义爆发了。 三、石破惊天 王允文武双全,自幼学习兵法,有人向汉灵帝推荐王允,汉灵帝任命王允为豫州刺史,和朱俊、黄甫嵩一起参加平叛黄巾军。王允到豫州后,把黄巾军的情况做了详尽的了解,凭借自己懂得兵法的优势,三下五除二就把拼凑到一块的乌合之众黄巾军打得大败。在清理黄巾军遗物时,意外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一封张让给黄巾军写的信。这可是件不得了的事情,私通叛贼,大逆不道,是要诛灭九族的大罪。况且这封信落在王允手上,王允对大汉的忠诚和自身的刚直,眼里是揉不进沙子的,他才不管你是张让李让还是王让,查实后就直接上报到汉灵帝那儿去了。 可是,张让却不是一般人,他是当朝皇上汉灵帝的干爹,是权倾朝野的重臣,连王公大臣都要让他三分。汉灵帝宣张让进宫,调查此事,在张让哭诉辩解和运作下,张让还是那个张让,和从前没有丝毫的改变,该干嘛还干嘛。这下王允可惨了,得罪了大太监张让,着实是把天捅了个大窟窿。没过多久王允就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收进大牢,等候再一次把他送到阎王爷那里去。没想到,上苍在后面有更大的事情要安排给王允去做,还是没能简单的让阎王把他带走。适逢汉灵帝大赦,王允获赦,官复原职,继续做他的高官,拿他的厚禄。可是,世上的事情往往是,好人永远弄不明白坏人究竟有多坏,坏人永远不理解好人能有那么好。王允高兴得觉得没事了,张让却不干,张让想:“让我不高兴的人,我都不会让他活,你个王允,想弄死我,我这样轻易放过你,我还叫张让吗?还是皇上的干爹吗?”。王允官复原职还没几天,又被张让栽赃陷害,投进监狱。这下子张让是铁下心一定要弄死王允,几次大赦都没有王允的份,朝廷里正直的大臣和他的好朋友去看他,或稍话,让他给张让说个软话,送上些东西,他们在外边也好操作。可是王允宁折不弯的性格,哪肯给一个宦官低头。 一次,王允的一个属下来看他,只见一间阴暗潮湿的牢房,墙角堆积着杂乱不堪的麦桔,王允佝偻卷曲在中间,头发蓬乱,灰头土脸,三十岁出头的人,已经被折磨地像一个风雪残年的老翁。属下实在是看不下去他受的屈辱,第二次探监时给他偷偷带去了一瓶毒酒,对王允说:“既然王大人如此看重名分,要不就喝了这瓶毒酒,做个了结,也图个体面。”王允接过药瓶,没有喝到嘴里,却厉声道:“我乃天子之臣,怎能以这种极不体面的方式逃避制裁,如果天子真的判我有罪,把我在街头斩首示众,以此教育后人。”只听咣当一声,王允把药瓶扔到地上。一边是张让要王允死,一边是百官拼命地救,皇上为了息事宁人也只能折中,免去死罪,继续羁押。直到第二年又一次大赦时,在大将军何进等人的一再上书力保下,王允才得以被释放出狱。出狱后王允深刻地认识到,即使出狱也未必安全,只要张让能够找到他,就会没有他的活路,先保存实力活下来再说,于是,他权且隐姓埋名辗转于陈留、河内等地。 汉灵帝死后,王允才又一次来到洛阳,投到大将军何进门下,之后才发生的笨拙何进,杀鸡到处找牛刀,误了时机被鸡啄地故事。大将军何进,准备除掉宦官集团,按说是小菜一碟,只是为了给其妹妹何太后施压,不再庇护宦官,邀请各路诸侯进京,动静过大,惹急了宦官,宦官们狗急跳墙,设计杀死了何进。袁绍又杀死了宦官们,最终引狼入室,董卓进京了。 四、雪藏待机 董卓进了京,主持朝政,可他是个外来户,要撑起这个门面,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他先以“不从就杀了全家”相威胁,强迫大名士大文豪蔡邕为他所用。王允经过这些次的死里逃生,深深地认识到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乱打乱撞是不行的,必需讲求方法和策略。董卓进京后废帝立新大逆不忠残暴无道的所作所为,王允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深恶痛绝。但他这次没有选择跟董卓对着干,知道那样无疑是以卵击石,而是选择合作,且是无条件的合作。董卓甚是欣慰,觉得自己着实是捡了个大便宜,因为此时的王允经过几次折腾,已是名扬天下的大名士。董卓看王允对他如此的顺从,打心眼里高兴,就给王允不断地封赏加官进爵,王允也是照单全收, 一点也不推辞,越是这样董卓越是信任他。一时间朝廷的许多事都是王允说了算,或者事完后给董卓做一汇报即可。即便如此,王允忠于大汉,匡扶大汉的心一刻也没变过。他一直在等待机会。王允与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功业等人共同商议诛杀董卓的计划,大家的共识是必须拥有一支自己的武装。于是王允等人极力向汉献帝推荐保举羌校尉杨瓒行左将军的权利;同时还举荐士孙瑞担任南阳太守,掌握一定的地方势力,并命令他以讨伐袁术为名,带领兵马出道武关,实则为多路夹击董卓做好准备。士孙瑞的行动引起了董卓的怀疑,便把士孙瑞留到京城,王允也顺从了董卓的意思。至此,王允的谋董计划依然停留在几个书生的商量之中。 五、除董卓 初平三年春天,连阴雨淅沥沥哗啦啦,一下就是两个多月,老百姓苦不堪言。朝廷准备举行仪式祈求上苍给老百姓个活路,不要再继续下雨了。就在那个停雨台上,一个大胆的诛杀董卓的计划在这里秘密酝酿着。此时的董卓势力之大,要搞定他,指望几个书生那根本是不可能的。大家不谋而合地把目光投向了一个人~吕布,再坚强的堡垒都容易从内部攻破,董卓这块肯定也不例外。但是董卓当时的架势,强大的军事实力,至高无上的权利,凶残恐怖的手段,再加上武功天下第一、眼光分分钟都能把人杀死的贴身卫士长吕帅哥吕布,更是权势熏天。外面人都知道董吕二人不是简单的上下级关系,而是亲密无间的父子关系。要不是王允这些聪明人,谁也不会更不敢把这样的事想到吕布的身上。可是其中的奥妙和机会叫王允给看了个通透明了。此时的王允担任司徒兼尚书,又是董卓很器重的天下名士。他有意无意地接近并逢迎吕布,常常将军长、将军短,吕布也很喜欢和他搭讪。王允时不时地还把吕布请到家里去,喝个小酒,聊个天什么的,两人慢慢成了好朋友了。有一次,吕布非常郁闷,就来到王允家喝酒,几杯黄汤下肚,吕布就开始向王允大哥诉说自己的苦闷了,说他平日里对董太师那么好,太师为了一点小事,顺手就给他扔了一把短戟,差一点要了他的命。还说他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喜欢上董太师的一个女人,这要是让董太师知道了,他的麻烦可就大了。吕布借着酒劲,把该说的不该说的一股脑的给王允全倒了。其实,根本就没有《三国演义》上罗老爷子塑造的那个貂蝉,跟吕布好上的女人仅仅是董卓的一个丫环,也就是个侍妾,充其量算是貂蝉的原型,根本不是王允的干女儿,也没有那么复杂。这时候,王允看机会完全来了,他也借助酒劲,对吕布说:“既然如此,还不如先下手为强,免得……。”顺势就把刺杀董卓的计划告诉了吕布。王允这话一说出口,立马把吕布惊了个半醒,吕布喃喃地说:“你说咱剁了他?”手势在空中停动了片刻,他再说:“这我还真没有想过!他跟我可是父子关系呀。”至此已经进入了王允事先设计好的程序,王允厉声道:“你姓吕,他姓董,你念你们的父子之情,他掷戟之时怎么不念你们的父子之情?”王允连续两句话戳到了吕布的两个痛处。王允心想:其一,吕布你得了吧,还装什么仁义,你是什么货色别人不清楚,我还不清楚吗?杀丁原,投董卓,你做人啥时候有过底线和原则?其二,董卓前段时间为了一点小事,顺手把一把锋利的短戟扔向吕布,嘴里还骂着:“今天看俺家不宰了你。”幸亏吕布身手不凡,躲闪过去,要是别人早就给弄死了,之后吕布还给干爹做了深刻地反省和检讨,董卓接受了吕布对其所犯错误的认识和改正态度,他知道董卓的气是消了,可是吕布却窝了一肚子火。所以这两句话一出口,吕布就彻底醒了,他在想、我吕布为他瞻前马后,他却随时都可以要了我的命。他愣了一大会儿说:“容我想想,容我想想。”最起码吕帅哥没有反对,王允就不失时机地描述了事成之后的情形,他说:“到时候将军您就是大汉的最大功臣,万民景仰的伟大领袖,况且大汉的局面还要您支撑。”王允的一席话,吕帅哥已经眉彩飞舞,他觉得未来可期了,一拍大腿,“行,依了大哥您的,咱剁他狗日的。”吕帅哥的加盟,谋董大事已经成了一半。 接下来真正的机会不期而至,汉献帝病了,应该是感冒、咳嗽、打喷嚏,或者是拉肚子之类的小毛病,但是皇上跟平民百姓不同,皇上的病不管大小,好了以后,都要举行个仪式,文武百官要给祝贺一下龙体健安。这些事情,本来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就是个面子工程,但是面子归面子,谁也不甘落后,董太师也不例外,哪怕是闪个面,也是必要的。这天,董太师早早换上一身新衣裳,出门坐车,准备去参加这个活动,不巧拉车的马不知怎么受了惊吓,一下子把董太师摔到了地上,地上正好有一滩泥,幸亏董卓身手还算不错,没有脸面朝下,否则非摔个花猫脸不成。人没伤着衣裳上却全是泥,董太师是个好面子的人,如此脏兮兮,肯定不是他的风格。于是,他就回去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裳,他的小妾劝他就别去了,最近风声很紧,有人把吕布有可能反叛的事情编成歌曲,在街道上传唱:布乎之类。甚至有一个道士,拿了一块布,上面写着一个“吕”字,稍微动动脑子,布上写一个“吕”字就是“吕布”嘛。但董太师不这么认为,他想,吕布是我的干儿子,哪儿来的臭道士,在布上画什么鬼符,我堂堂的太师,有我儿奉先在,不会有事的。于是他就在大队人马的保护和簇拥下,一步步迈向鬼门关。刚走到未央宫的第一道门北邺门外时,奇怪的是,马又受惊了,董卓有些扫兴,也有些犹豫,旁边吕布说:“干爹莫要半途而废。”吕布这么一说,董卓有碍于面子,心想我堂堂董太师怎么能怕这一点惊吓呢,就愉快地走进了鬼门关。刚进北邺门,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一个人影突然闪出,不由分说,一杆长茅直刺董卓的心口,只听咣当一声,长矛顺着董卓的身体滑下,弄破了他的手,直接把董卓捅下马车。这个人叫李肃,吕布的老乡,他用了吃奶的劲,结果只刺到董卓的护心铁甲上。上一次因有人暗算董卓未遂,董卓已经非常警惕并做了防护。就在这个时候,只听董卓坐在地上大呼:“吕布何在?”吕布应声出现,他从身上掏出一块黄布,大声道:“奉诏讨贼”,话音刚落,吕布已经用手中的利戟刺穿了董卓的胸膛,吕布乃天下英雄,武功第一,力大无比,刺穿铁甲对他来说很容易。只听见董卓喊着:“狗东西,汝敢刺杀俺家。”一代混世魔王,就这样用骂人的方式说完了他的最后一句话,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六、王允当政 王允当政后,按理说,首先要解决的无非是两件最需要解决的事情:第一件,处理董卓之后的遗留问题;第二件,开创新政。可是,王允真正地掌握了国家政权后,却昏招不断,让人大跌眼镜。 (一)蔡邕之死 蔡邕是当代屈指可数的大文学家、大书法家,史学家、著名人士。董卓当政时,为了装扮门面,没有名士不行,用“如不从杀其全家”迫使蔡邕进入朝廷为官,蔡邕也是为数不多的敢顶撞董卓的官员,董卓却对蔡非常尊重。董卓死后,大家开个庆功会,朝堂之上,大家都在夸赞王允的功劳,惟有蔡邕一直没有夸赞逢迎,一脸严肃的表情,最后还叹了一口气,就这让王允给看见了,王允便破口大骂:“董卓乃天下公贼,大汉差一点亡到他的手里,蔡邕你还惋惜董贼给你的那一点小恩小惠。”直接就将蔡邕投进监狱,不容他申辩。 王允把蔡邕这样的天下名士投进大牢,一石击起千层浪,朝廷内外舆论哗然,好多人都给蔡邕说情,但此时的王允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王允,已经飘飘然了,容不得别人不顺着他的意思。蔡邕在狱中,让人给王允说可以给他的脸上刺字,剁去他的双脚,只要能给他留一条命,让他把还没有写完的汉史写完。太尉给王允说了蔡邕的请求,王允却说:“当年武帝把司马迁留下,你看在史记上,唧唧歪歪,都写了些什么东西。”言下之意,他是害怕留下蔡邕把他写的不好。看来王允的肚量也就那么一点点大,太尉感慨地说:“王允的日子,也不会长了。”没有多长时间,蔡邕在狱中郁郁寡欢而死,听到蔡邕的死讯,王允也叹了一声气,似乎也有些后悔,但一切都晚了。
(二)昏招不断
在解决董卓残余势力这件事上,王允充分表现出了自己政治上的幼稚。先是和吕布商量对董卓部下西凉武装力量如何处置,吕布说:“摆个鸿门宴,将西凉将领统统招来一网打尽,不留后患。”王允说:“那有些过于残忍,不可以。”吕布又说:“那就采取拢络的办法,反正从董卓眉坞城里收缴那么多东西,给他们按人头发一些,安抚安抚便是。”吕布话音刚落,只听王允说:“那怎么行呢?国家的东西怎么能送给这些贼人呢?”吕布简直无语了,憋了一肚子气,心想你个王允,你到底是跟他们过不去,还是跟我吕布过不去?你要我出主意,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还懒得管呢,你爱咋地咋地。此时的王允真是有些看不惯吕布,诛杀董卓后,吕布牛逼哄哄,认为他的功劳最大,他真的就是先前王允说的那个万民景仰的英雄,无人能及。再说,没有我吕布叛变,你一百个王允也顶个鸟。王允却不这样想,你吕布一介武夫,你能有个啥好主意,听了你的不就显得我也没文化了吗?就这样放弃了吕帅哥当时应该可行的两个办法。 王允又找士孙瑞他们几个商量,有人提出让皇上下一道诏书,赦免这些军官;有人提出把这支部队就地解散了;有人提出让袁绍和那些关东军去收编;有人提出让黄甫嵩前去统领这支部队,驻扎到陕县,就是三门峡这个地方,向东可以威慑袁绍及关东势力,向西可以护卫长安,两全其美。王允均不采纳,害怕这害怕那,他天真地认为袁绍及关东势力依然是朝廷的力量,让黄甫嵩接管驻扎陕县如此好的办法,他却害怕袁绍他们产生误会。关东联军,就是罗老爷子《三国演义》里描述的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那些地方势力,哪个为了国家,为了大汉?都是借助讨董在给自己扩大势力。这些王允你一个国家现行的最高领导都不清楚,还心存幻想,多么的幼稚可笑啊。 如此重大刻不容缓的事情,朝廷几个月迟迟拿不出个具体方案来。就在这个时候,长安京城内外,大街小巷谣传朝廷准备把西凉军全部杀掉,一个都不留。这些话传到一般人耳朵,也没个啥,可是传到西凉军官兵耳朵里,那可是件要命的事情,人人自危。李傕、郭汜他们给朝廷上书要求赦免。王允接到上书后,说了后来要了他的命一句话:“一年怎么能大赦两次呢?”因为,诛杀董卓后已经有一次大赦,所以他没有同意西凉军的赦免请求,他没有给西凉军退路,导致了自己没有了活路。 七、王允之死 李傕、郭汜在赦免无望时,准备解散部队,回西凉过平凡生活时,三国第一聪明人贾诩出来说话了,贾诩说:“朝廷迟迟不敢动我们,是因为我们有这支部队在,如果我们把部队解散了,一路往西走,一个亭长都可以把你抓住报官领赏,我们要是打着给董太师报仇的旗号一路往西打,一路还可以收拢一些溃散的西凉军,打下长安,控制了皇上,就控制了朝廷。要是没有打下,搞砸了,再做往西走的打算也不晚。”贾诩的这一席话,让李傕、郭汜他们毛塞顿开豁然开朗。两人立马行动,一路浩浩荡荡杀到长安城下,已经有十万部队。王允执政后的一系列所做所为,让好多人心寒,在李催、郭汜他们久攻不下的情况下,城内的西凉余部背叛王允,打开城门,十万西凉大军蜂拥而至,烧杀抢掠,洗劫京城。把王允和小皇帝逼到皇宫的宣平城楼,此时吕布刚好经过,他勒马下来,想救王允一起出逃,王允说了这么一段话:“如果能够得到神灵的保佑,能使国家平安,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了,如果这个愿望不能实现,现在陛下年纪还小,遇到危险,不能就只知道自己逃命,老夫不才,决定以身殉国啦,请你告诉关东联军,要把国家和大汉放在心上。”虽然王允的政治手腕差到极点,被李傕、郭汜他们以胜利者的姿态问罪后杀掉,但我们依然能看到他绝对是一条忠心耿耿铁骨铮铮的汉子。
八、王允其人
儒家讲:“外有忠,内有恕;爱人而惠,克己而忍”。
纵观王允的一生,他联合吕布诛杀董卓,为国除贼,为民除害,光彩照人名垂青史;枉杀蔡邕,失却人心;处理西凉武装犹柔寡断,昏招连连,埋下被杀的祸根,是悲催的,令人遗憾的。他铮铮铁骨刚直不阿,忠于大汉始终不渝。但缺乏大政治家的智慧和手段,有谋具体事情的本领,没有治理天下的才能。为人原则有余,而变通不足。
性格决定命运,儒家讲,“圆通”,即原则要坚持,形式可变通,也就是要“内方外圆”。
王允却是个内方外方之人,他只讲原则不讲变通,因此不单单显得清高,而且显得刻薄,甚至叫人觉得他心胸狭窄刚愎自用,发生悲剧就成了必然。